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与实践
精准医学时代肿瘤样本库的规范化建设   收藏
季加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31-3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1
摘要( 84 )   HTML (   PDF(921KB)( 187 )

肿瘤样本资源对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影响巨大,尤其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样本库的规范化建设变得更加重要。未来,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立、运行和维护需要更为规范化的综合质量管理,以便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样本。目前,样本的采集管理以及相关临床病理数据的收集是我国样本库规范化建设的重点。

癌分子医学专题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D10表达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和复发中的意义   收藏
郑江江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35-3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2
摘要( 96 )   HTML (   PDF(1033KB)( 177 )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CD10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和复发中的作用,评价TAF CD10表达在诊断腺瘤癌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各50例,取配对结直肠腺癌标本远端切缘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测定TAF CD10和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分析TAF表达CD10与肿瘤细胞表达p53、Ki-67、β-catenin和CyclinD1的相关性。同时收集低级别腺瘤100例,分复发组(43例)和非复发组(57例)两组,其中复发组中复发为结直肠腺癌16例和复发为腺瘤27例,比较CD10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差异及复发为结直肠腺癌与腺瘤间差异。结果:正常黏膜不存在TAF,其CD10在结直肠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50%和78%,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Ki-67、β-catenin在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腺癌中瘤细胞的表达逐渐升高(均P<0.01);CyclinD1在高级别腺瘤中表达高于腺癌和低级别腺瘤(均P>0.05);p53在结直肠腺癌和高级别腺瘤中表达高于低级别腺瘤(均P<0.01);CD1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核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0.264、0.307、0.320,均P<0.01),而与CyclinD1、β-catenin膜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r=0.012、-0.073,均P>0.05)。CD10在低级别腺瘤复发组表达高于非复发组(P<0.05),在复发为结直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又高于复发为腺瘤者(P<0.05)。结论:TAF CD10可能在腺瘤癌变中起重要作用;TAF CD10高表达的腺瘤容易复发且癌变;TAF CD10联合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检测有助于诊断结直肠腺瘤癌变和预测腺瘤复发。

微RNA-let-7e-3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收藏
陈晓静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42-3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3
摘要( 115 )   HTML (   PDF(1118KB)( 305 )

目的:探索微RNA(miRNA,miR-)-let-7e-3p在不同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整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病例,其中正常子宫颈26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7例、宫颈癌101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临床宫颈组织样本中miR-let-7e-3p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let-7e-3p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及临床不良预后因素间的相关性。将miR-let-7e-3p模拟物转染至宫颈癌细胞株Siha(转染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iha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Siha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miR-let-7e-3p在正常宫颈、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5±0.24、0.79±0.05、0.46±0.04,正常子宫颈与HSIL、正常子宫颈与宫颈癌、HSIL与宫颈癌相对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let-7e-3p表达水平与患者宫颈癌临床不良预后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转染组S期细胞(29.76%±6.60%)高于阴性对照组(13.38%±1.30%,P<0.05);转染组凋亡率(5.98%±1.38%)高于阴性对照组(3.53%±0.79%,P<0.05);转染组转染后48、72、96 h吸光度值分别为0.57±0.11、0.65±0.04、0.84±0.14,阴性对照组为0.74±0.05、0.93±0.10、1.47±0.14,细胞增殖均被抑制(均P<0.05);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let-7e-3p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阻滞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其重要调控机制。

RNA干扰沉默DJ-1基因对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收藏
沈志森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49-3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4
摘要( 88 )   HTML (   PDF(1119KB)( 204 )

目的:观察沉默DJ-1基因对人喉癌Hep-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喉癌Hep-2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裸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对照组(5%葡萄糖溶液)、小剂量组(20 μg的DJ-1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大剂量组(40 μg的DJ-1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各组瘤体内分别注射相应液体50 μL,2次/周,共6次,每次测量瘤体质量及大小。停药后48 h脱颈椎法处死裸鼠,剥离瘤体,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剥离瘤体组织Caspase-3、Ki-67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移植瘤DJ-1、PTEN、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小剂量组[(0.66±0.15)g]和大剂量组[(0.48±0.11)g]的瘤体质量均小于对照组[(0.83±0.16)g,均P<0.05],且抑瘤率分别为(20.48±0.18)%和(42.16±0.13)%。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aspase-3表达增高,Ki-67表达减少,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DJ-1、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结论:大剂量的DJ-1小干扰RNA可能通过下调DJ-1和促进PTEN的表达,从而阻断PI3K-PKB/Akt信号通路并调节survivin表达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人喉癌Hep-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收藏
林伟仁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56-36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5
摘要( 84 )   HTML (   PDF(1293KB)( 213 )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磺酰罗丹明B实验考察GSK126对PC-3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考察GSK12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GSK126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荧光定量PCR检测GSK126对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GSK126仅在50.0 μmol/L的高浓度剂量时能有效抑制PC-3和DU145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经GSK126小、中、大剂量(5.0、20.0、50.0 μmol/L)处理后,PC-3细胞划痕间距分别为(247.2±24.4)μm、(347.2±19.2)μm、(410.5±18.1)μm,与对照组(171.3±17.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每视野下侵袭的PC-3细胞数对照组为322.0±17.9,而经GSK126小、中、大剂量处理后分别为198.3±15.4、82.7±6.2、30.2±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SK126处理前列腺癌细胞后,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的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量上升,N-cadherin、Vimentin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但Snail、Fibronectin、VEGF-A基因的mRNA表达无变化。同时,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增加,而VEGF-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DU145细胞上述实验结果相似。结论:GSK126能有效抑制PC-3细胞和DU145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抑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GSK126可作为潜在的前列腺癌临床治疗用药。

靶向RAD18的小干扰RNA对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收藏
娄鹏荣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64-37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6
摘要( 97 )   HTML (   PDF(1060KB)( 147 )

目的:研究靶向RAD18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RAD18基因的siRNA(RAD18-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A-109 RAD18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RAD18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ECA-109细胞的增殖和化疗药物对ECA-10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周期;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RAD18与CyclinD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RAD18-siRNA组RAD18表达明显降低(P<0.05)。RAD18-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P<0.05),G1期细胞数增多,G2/M期细胞数减少(P<0.05)。不同浓度顺铂或5-氟尿嘧啶处理细胞后,两组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均P<0.05),但RAD18-siRNA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较未转染组减少(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RAD18基因mRNA的表达与CyclinD1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1)。结论:下调RAD18表达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yclinD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RNA-221和微RNA-222的表达   收藏
杨肃文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71-3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7
摘要( 65 )   HTML (   PDF(1076KB)( 128 )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和浆细胞中微RNA-221(miR-221)和微RNA-222(miR-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MGUS、MM诊断和预测预后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4例初诊MGUS患者、81例初诊及复发MM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及骨髓标本,其中骨髓标本用CD138磁珠分选浆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和浆细胞中miR-221/222的表达量。采用Δct表示miR-221/222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缓解组和难治组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MGUS患者和MM患者血清miR-221/222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而浆细胞miR-221/222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MGUS与MM患者miR-221和miR-222表达量的差异在血清中或在浆细胞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21和miR-222表达量在血清与浆细胞之间无相关性(r=0.024和-0.127,均P>0.05);而血清和浆细胞miR-221与miR-222表达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0.534和0.55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21/222和浆细胞miR-221/222诊断MGUS、M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8和0.976、0.801和0.727。MM患者不同M-蛋白类型之间血清miR-22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量高于初诊患者(P<0.01)。DS分期为Ⅲ期MM患者血清miR-221表达量高于MGUS及DS分期Ⅰ期和Ⅱ期MM患者(P<0.01)。缓解组治疗后血清miR-221表达量低于治疗前(U=51.5,P<0.01),而难治组治疗前后血清miR-22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7.5,P>0.05)。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miR-22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浆细胞miR-221/222表达量有助于MGUS的早期诊断,也有助于MM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meta分析   收藏
韩瑞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79-38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8
摘要( 52 )   HTML (   PDF(1018KB)( 136 )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瘤学会议摘要,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组)对比单用新辅助化疗(化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六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440例患者符合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较化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24.7%与20.1%,RR=1.23,95%CI:1.10~1.37,P<0.01);联合组无论激素受体是否阳性均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激素受体阳性亚组:13.1%与10.2%,RR=1.28,95%CI:1.04~1.58,P<0.05;激素受体阴性亚组:46.3%与37.1%,RR=1.25,95%CI:1.12~1.39,P<0.01);联合组高血压(3.2%与0.6%,RR=5.292,95%CI:2.933~9.549,P<0.01)、黏膜炎(10.5%与2.0%,RR=5.340,95%CI:3.743~7.617,P<0.01)的发生率更高,其他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感染、手术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联合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均P<0.05),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不论患者激素受体阳性与否,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效果较好,但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筛选出优势人群。

DNA甲基化及其靶向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历雪莹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87-39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09
摘要( 114 )   HTML (   PDF(963KB)( 146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基因突变相关,亦与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DNA甲基化是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能会引起癌基因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白血病的发生。与AML相关的DNA甲基化酶突变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AML重现性基因改变与甲基化异常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融合基因能够改变DNA甲基化状态,参与白血病的发病。此外,AML患者对化疗耐药也与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有关。由于表观遗传学修饰具有可逆性,针对其异常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在难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何斌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395-40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0
摘要( 82 )   HTML (   PDF(959KB)( 167 )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单抗)在复发性、难治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早的回顾性病例报告中报道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包括卡培他滨)或者紫杉醇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子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药物耐受性良好。之后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单剂治疗复发性宫颈鳞癌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有效,耐受性良好。大型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一线、二线治疗难治性子宫颈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缓解率。此外,一部分患者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无反应或在治疗过程中会逐渐耐药,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生物学标志物等可预测贝伐珠单抗的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达到了常见的成本效益标准。

原著
转瓶变速培养对微胶囊肝细胞聚集体形成及活性的影响   收藏
陈滟珊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03-40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1
摘要( 81 )   HTML (   PDF(1318KB)( 130 )

目的:观察匀速与变速旋转培养对微胶囊HepLL永生化人肝细胞、HepG2肝细胞聚集体形成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一步法海藻酸钠-壳聚糖(AC)微胶囊包裹HepG2及HepLL细胞,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按转速分3小组。动态观察并测量各组聚集体大小、数目变化,ELISA动态检测各组白蛋白合成量,比色法检测氨的清除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安定转化功能。结果:与匀速旋转培养组相比,变速旋转培养组微胶囊细胞第6、8、10、12、14、16天聚集体平均个数、平均最大径、白蛋白合成量、氨清除量以及安定转化量均明显提高(均P<0.01),微胶囊HepLL各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白蛋白合成量、氨清除量及安定转化功能均优于HepG2(均P<0.01)。结论:微胶囊转瓶变速培养显著加快微胶囊HepLL、HepG2细胞聚集体形成并提高细胞活性,未来HepLL有可能代替HepG2用于人工肝治疗。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   收藏
方敏波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10-4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2
摘要( 65 )   HTML (   PDF(996KB)( 125 )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TRPM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19例脓毒症患者和112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脓毒症患者按照住院28 d转归不同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62例)。采用PCR-TaqMan探针技术检测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分析其与脓毒症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GG、GT、TT的分布频率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T的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中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GG、GT、TT和等位基因G、T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脓毒症发生、发展无相关性,尚需大样本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收藏
刘芳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16-4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3
摘要( 68 )   HTML (   PDF(1012KB)( 166 )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之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11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145例,以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值),应用ARFI检测肝脏剪切波速度(VTQ值)。两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LSM与VTQ的相关系数为0.746(P<0.01),两者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和0.727(均P<0.01)。LSM值>8.4 kPa和VTQ值>1.49 m/s诊断S≥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和0.8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10.8 kPa和VTQ值>1.49 m/s诊断S≥3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和0.881,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12.3 kPa和VTQ值>1.81 m/s诊断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和0.888,两者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roTouch和ARFI检测对无创定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一致,均可以用于临床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运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   收藏
诸科璇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22-4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4
摘要( 79 )   HTML (   PDF(1048KB)( 265 )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tograph 5M测量下睑中央泪河高度(TMH)、非侵袭泪膜破裂时间(NIBUT)包括首次NIBUT和平均NIBUT、上下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评分;传统荧光素钠染色方法测量荧光素钠泪膜破裂时间(FBUT)。结果:干眼组OSDI问卷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眼组的睑板腺照相评分总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下睑总分与首次NIBUT、平均NIBUT显著相关(r=-0.449、-0.398,均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r=0.031,P>0.05)。首次NIBUT、平均NIBUT与FBUT均显著相关(r=0.833、0.727,均P<0.01)。结论:使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能简便、准确、非侵袭性地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能较全面、客观、简便地评价睑板腺功能。

病例报告
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一例   收藏
丁霞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29-4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5
摘要( 65 )   HTML (   PDF(919KB)( 146 )

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非常罕见。本文报道一例50岁女性患者,因全身肌肉疼痛3个月余、发现右乳癌术后脑转移1个月而入院,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进展。

综述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收藏
杜苗苗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32-4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6
摘要( 101 )   HTML (   PDF(952KB)( 194 )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的下降,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瓣膜病,并已成为主动脉瓣膜置换的首要原因。换瓣手术是目前CAVD临床上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也意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换瓣之前不断降低。因此,早期药物治疗预防或延缓其进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去一直认为CAVD是一个被动的机械性磨损的过程,但近年来认为,CAVD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主动进展过程。多项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CAVD涉及炎症和脂质代谢异常、钙磷代谢紊乱等。基于这些研究,研究人员开展了多项关于CAVD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其中他汀类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较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CAVD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上皮间充质转化介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收藏
竺天虹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 439-44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6.07.17
摘要( 81 )   HTML (   PDF(953KB)( 160 )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间充质上皮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病灶的形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通过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内异症进程中特征性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分子蛋白,可以为发现内异症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