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53病毒增强型质粒-脂质体复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收藏
梁宏立,朱洪生,张景迎,黄忠耀,陈诗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1
摘要(
280 )
PDF(253KB)(
313
)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探讨其用于防治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内外科疾病的可能性.方法: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介导,体外转染VSMC.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外源基因表达.应用细胞计数及DNA合成分析技术,测定p53基因对VSMC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外源性p53基因可有效导入VSMC并表达;p53基因导入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DNA合成减少.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载体转染VSMC可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
|
|
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收藏
佟红艳,金洁,楼基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2
摘要(
376 )
PDF(214KB)(
339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25例NHL和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或淋巴结单个核细胞(MNCs)中克隆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25例NHL中检出为84.0%(21/25);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在B-NHL和T-NHL中检出分别为86.7%(13/15)和20.0%(2/10),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分别为53.3%(8/15)和80.0%(8/1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排.结论:IgH、TCRγ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发现NHL早期骨髓浸润和判断预后.
|
|
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收藏
张楠,童钟杭,顾维正,贺杏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9-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3
摘要(
292 )
PDF(191KB)(
224
)
目的:探讨ApoAI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2)伴同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0例正常对照者、30例CHD患者和31例DM-2患者及30例DM-2合并CHD患者(合并组),进行了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子-78 bp(G/A)Msp-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结果:等位基因A在DM-2组、CHD组、合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0.161,0.183,0.083,0.430),A基因频率DM-2组比合并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oAI基因多态性是DM-2合并CHD的遗传标`之一.
|
|
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收藏
朱永良,陆新良,杜勤,吴勤动,钱可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13-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4
摘要(
219 )
PDF(135KB)(
214
)
目的:建立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p-IC),并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建立夹心式酶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清Hp-IC.结果:Hp阳性组血清Hp-IC浓度(0.571±0.496)mg/L,阳性率82.6%(199/241),显著高于Hp阴性组(0.033±0.024)mg/L,阳性率19.8%(39/197),P均<0.01.血清Hp-IC测定,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为80.2%,敏感性为82.6%.本法检测灵敏度2μg/L,批内差异2.8%,批间差异4.3%.结论:血清Hp-IC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IC测定可作为Hp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一例
收藏
李霖;季峰;彭清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15-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6
摘要(
268 )
PDF(104KB)(
111
)
病例摘要患者男,35岁,因反复阵发性脐周隐痛伴腹胀7年,近半月复发,于2000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在劳累后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伴恶心感及腹泻,为黄色稀便,4~5次/d,排便与腹痛无关,并有持续性下腹坠胀感,无发热,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水",经治疗后(具体不详)腹水消失,腹痛缓解.4年前曾再发,治疗后亦好转.
|
|
大鼠慢性胃炎模型的快速建立及致萎缩因素探讨
收藏
项尊,姒健敏,黄怀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16-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5
摘要(
248 )
PDF(178KB)(
333
)
目的:建立快速鼠慢性胃炎模型,并探讨所用的刺激因素对胃粘膜致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运用60%酒精、20 mmol/L去氧胆酸钠和0.05%氨水刺激SD大鼠胃粘膜,并应用吲哚美辛及低维生素类食物喂饲大鼠,12周后观察鼠胃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综合法刺激12周后鼠胃粘膜炎症程度有显著变化,胃窦固有腺数明显减少,胃体壁细胞数减少(P<0.01);吲哚美辛只引起鼠胃粘膜炎症,无萎缩变化.短期低维生素食物无致炎症及萎缩作用,且后两者对综合刺激无协同作用.结论:综合法能建立快速大鼠慢性胃炎模型,且能出现初步胃粘膜萎缩征象.
|
|
福美司坦的合成方法改进
收藏
胡永洲,刘滔,姚爱平,杨大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19-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6
摘要(
260 )
PDF(128KB)(
237
)
目的:合成福美司坦,改进其工艺.方法:A.以雄甾-4-烯-3,17-二酮(2)为原料,在极少量四氧化锇和30%过氧化氢体系中将(2)氧化成4,5-二羟基-雄甾-3,17-二酮(3).不经纯化,直接在碱性介质中脱水合成了福美司坦(1).B.原料(2)在碱性过氧化氢溶液中经环氧化得4,5-环氧化物(4),再在酸性条件下开环脱水制得(1).结果:二种方法均可合成目标化合物,方法A收率(45%)高于方法B(34%)及文献(27%).结论:与文献方法比较,A法具操作简单,收率高等特点;B法对文献报道的实验条件进行了部分改进,总收率略高于文献.
|
|
生育年龄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周期性变化
收藏
陈丹青,石一复,董明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22-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7
摘要(
279 )
PDF(140KB)(
235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体内变化以及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分别用ELSA法和RIA法,测定34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月经期(周期第3 d)、增生晚期(周期第13 d)、黄体期(周期第23 d)血清IGF-I和IGFBP-1,以及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结果:IGF-I浓度在增生晚期(114.9±23.1)μg/L及黄体期(126.6±27.1)μg/L,显著高于月经期(104.1±15.4)μg/L,P均<0.05,而增生晚期和黄体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BP-1浓度在增生晚期(4.5±1.8)μg/L显著高于黄体期(2.3±0.9)μg/L及月经期(2.5士1.1)μg/L,P均<0.01,而黄体期和月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增生晚期血清IGF-I浓度与E2有显著相关性(r=0.59,P<0.01).结论:血清IGF-1和IGFBP-1浓度在正常生育年龄妇女随着性激素改变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
|
腭板缺失修复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收藏
平飞云,严奉国,陈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25-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8
摘要(
258 )
PDF(268KB)(
250
)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对4组共1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用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4、8、16、24周分别处死一组试验狗,取上颌腭板进行X线平片观察,同期扫描电镜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24周,处死最后一组狗前行腭板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手术创口Ⅰ期愈合,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病理排斥现象,人工骨板形态规则,未见移位、塌陷、断裂.人工骨与受植床周围骨有较好的骨性愈合,骨量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塑性、固位、成骨作用.
|
|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收藏
洪德飞,宋丽君,李君达,蔡秀军,王跃东,Clerk Hoffman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29-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09
摘要(
283 )
PDF(100KB)(
181
)
目的:探讨腹腔镜、传统前后路径疝修补术中应用聚丙烯网片行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月至1998年11月以腹腔镜、传统前后路径疝修补术式,应用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31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全愈,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随访1~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对复杂性斜疝或有伴随疾病的斜疝病例,选用不同径路、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取得满意效果,但仍需大组病例并长时间随访作进一步临床观察.
|
|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收藏
吴晓华,陈杰,单国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31-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0
摘要(
224 )
PDF(96KB)(
311
)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38例t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本组38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无1例死亡,无1例发生脑梗塞、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池外引流以治疗tSAH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
|
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治疗颅底沟通瘤
收藏
童鹰,黄红光,詹仁雅,周永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33-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1
摘要(
222 )
PDF(154KB)(
227
)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底沟通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术中采用了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颅面联合入路、耳前颞下入路、鼻侧切开入路、后枕项部正中入路、双侧颞下入路切除不同的颅底沟通瘤11例,并行颅底重建.结果:全切7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治疗颅底沟通瘤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和手术疗效.
|
|
机械通气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收藏
陈毅军,江观玉,张茂,干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35-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2
摘要(
232 )
PDF(131KB)(
192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最近3年E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的资料.结果:241例患者中发生非正常拔管23例(9.5%),14 例(60.9%)为自行拔管,9例(39.1%)为意外脱管.两者在性别构成、年龄、插管途径与固定方法上没有差异,但前者机械通气时间(7.6±2.5)d较后者(4.7士2.0)d长,P<0.01,且以处于撤机过程中的患者为多.8例患者进行了重新插管,其中自行拔管组2例,意外脱管组6例.未发生与拔管直接相关的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非正常拔管有相当的发生率和危险性,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效的肢体固定、应用镇静剂、行经鼻插管和积极的撤机有助于减少其发生.
|
|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二例
收藏
蒋优君;陈秀琴;吴芳;马杏娟;张静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38-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7
摘要(
253 )
PDF(95KB)(
142
)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新生儿期皮下脂肪发生凝固坏死,本病较少见,我院至今共收住2例,现报告如下.
|
|
国产维库溴铵用于快速气管插管研究
收藏
王奎荣,翁晓川,金旭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39-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3
摘要(
279 )
PDF(93KB)(
210
)
目的:探讨国产维库溴铵用于快速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预注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用于气管插管的维库溴铵均为0.1 mg/kg,预注组首次剂量为0.01 mg/kg,5 min后注入余下的剂量,对照组一次注入0.1 mg/kg,以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确定气管插管时间,并对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进行比较.结果:预注组气管插管时间(1.35±0.30)min,对照组为(2.62±0.91)min,预注组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维库溴铵可用于快速气管插管.
|
|
Brugada四步诊断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
收藏
于霞,吴祥,郑毅雄,刘晓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41-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4
摘要(
355 )
PDF(82KB)(
211
)
目的:探讨Brugada四步诊断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经食管心房调搏、射频消融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者的心电图,按Brugada四步判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SVT伴室内差传者90.3%(28/31);VT者93.3%(28/30);SVT伴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87.5%(7/8);9例预激综合征伴旁道前向传导者均误判为"室速".结论:该诊断法对大多数宽QRS波心动过速有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预激综合征伴旁道前向传导所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不大.
|
|
一氧化氮与长时程抑制
收藏
蒋峻;梁华为;陈志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1): 43-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1.015
摘要(
194 )
PDF(197KB)(
138
)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不稳定的、具自由基性质的化合物.自Moncada等人于1988年首先指出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的化学本质就是NO [1]以来,有关NO生物学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