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原著  述评  原著  综述  短篇报道 
原著
HBV全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收藏
陈公英;王信子;陈智;娄国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97-9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1
摘要( 261 )     PDF(125KB)( 203 )

目的:构建全基因HBV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对其在细胞内的复制、转录、翻译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子亚克隆技术,将长约3.2Kb的HBV全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CMV的EcoRI位点,构建的pKB-HBV经FUGENETM6导入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结果:经PCR、RT-PCR验证pBK-HBV能够在SMMC-7721细胞中有效复制和转录。固相放免法显示HBV转染细胞内的HBsAg、HBeAg的合成和分泌。免疫组化法证明,胞内浆型分布为主的HBcAg的表达。结论:HBV全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HBV能够在SMMC-7721细胞中有效复制、转录及表达。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基底节NR1和NR2A及NR2B的表达   收藏
陈怀红;耿昱;朱丽君;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00-10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2
摘要( 263 )     PDF(117KB)( 167 )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蛋白NR1、NR2A和NR2B在脑缺血时的表达与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用定量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点基底节区NR1和NR2A及NR2B的表达。结果:缺血侧NR1在MCAO后1h表达明显下降,然后表达逐渐增加;NR2A在MCAO后1h为低水平表达,4~6h明显增加;NR2B以缺血后5h表达增加最明显。结论:3种亚单位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一定范围内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支持脑缺血半暗带理论。

耐热乳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试验   收藏
蒋燕灵;丁倩;邵靖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03-1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3
摘要( 298 )     PDF(115KB)( 222 )

目的:探讨耐热乳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产酶条件。方法:利用含有X-gal平板培养基,于60℃划线培养,筛选出耐热乳糖酶产生菌,并观测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及乳糖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酶条件的影响。结果:筛选出含耐热乳糖酶菌株,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60±1)℃,培养时间18~21h,培养基起始pH7.0~8.0,培养基乳糖浓度41.7mmol/L。结论:在含有X-gal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是筛选产乳糖酶菌株的有效方法,同时该菌株具有嗜热性。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   收藏
黄连生;许晓华;朱康儿;徐炀;吴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05-1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4
摘要( 335 )     PDF(109KB)( 169 )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间质性肺炎(IP)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Allo-PBSCT患者分为更昔洛韦(GCV)预防组18例和对照组(未预防组)22例,比较两组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CMV-I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lo-PBSCT患者中并发CMV-IP5例,预防组无1例发生CMV-IP。发生CMV-IP的高危因素为女性供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Allo-PBSCT后CMV感染是IP的主要病因,IP的发生与GVHD严重程度及女性供者密切相关,GCV能有效预防和治疗CMV-IP。

低出生体重儿6个月和1周岁发育评价   收藏
周雪娟;江克文;孙眉月;水泉祥;叶掌梅;史雄英;余红;俞飞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08-1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5
摘要( 315 )     PDF(101KB)( 202 )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6个月、1周岁发育情况。方法:以正常儿为标准,从运动发育、精神神经发育、原始反射、肌张力4个方面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评价。结果:胎龄<37周和体重<1500g的患儿6个月时发育评价明显落后于胎龄37~44周和体重≥1500g~<2500g的患儿。部分低体重儿6个月和1周岁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发育异常者应多次随访并早期进行干预。

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的研究   收藏
姚磊;徐启彬;郑哲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11-1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6
摘要( 343 )     PDF(153KB)( 198 )

目的: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方法:测量20例正常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波、A波和二尖瓣环频谱Sa波、Ea波、Aa波的峰值速度。结果:DTI脉冲多普勒测定的二尖瓣环频谱呈规律波群,有收缩期Sa,舒张期Ea和Aa3个主波。冠心病组Sa波、Ea波峰值速度及Ea/A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人95;Ea波起始早于血流E波,而70;冠心病患者Ea波晚于E波。结论: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与正常人的差异可反映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之异常,提供瓣环机械动力障碍的信息。

#br#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昼夜心率变化和心率变异   收藏
徐秋萍;张烨斐;葛霁光;张小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15-1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7
摘要( 303 )     PDF(166KB)( 198 )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与心率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正常组和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DAN)患者,进行心率变异的线性时域、24h时序和非线性散点图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DNN、SDANN和PNN50低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DAN组各项线性时域分析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1)。24h时序分析:正常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有昼夜变化特征,而糖尿病+DAN组昼夜变化特征丧失。散点图分析:正常组多呈彗星状,单纯糖尿病组多呈鱼雷状,糖尿病+DAN组多呈短棒状。结论:心率变异变化与临床DAN有较好的相符性,可望成为诊断DAN的客观指标。

述评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收藏
卢美萍;孙眉月;汪洁;沈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19-1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8
摘要( 321 )     PDF(114KB)( 255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3组新生儿血清sICAM-1水平。脐血组:34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组:25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组:33例治疗前(入院第1d)及有效治疗后7~18d(出院当天)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血清sICAM-1水平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与阴性之间比较,不同程度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评判疗效。

原著
特发性突聋患者红细胞胆固醇的测定   收藏
徐娅苹;赵学群;周君富;喻晓;王辉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22-1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09
摘要( 231 )     PDF(106KB)( 154 )

目的:探讨特发性突聋与红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关系。方法:用胆固醇酶联试剂显色法检测94例特发性突聋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红细胞胆固醇(E-CH)、血浆胆固醇(P-CH)、血浆甘油三酯(P-T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各临床指标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E-CH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01),直线回归和相关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特发性突聋患者的E-CH值与听阈值有密切相关。结论:E-CH含量升高是诱发特发性突聋的危险因素之一,E-CH含量检测可作为反映特发性突聋患者耳聋程度的客观指标。

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   收藏
章士正;黄文鑫;郑伟良;章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25-12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0
摘要( 217 )     PDF(56KB)( 199 )

目的:评价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氏法股动脉径路,对30例脑血管病变及11例脑膜瘤患者作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同轴微导管经6F引导导管作超选择性插管,送入颅脑靶血管内。结果:成功地栓塞治疗了大脑动静脉畸形11例,脊髓硬膜动静脉瘘2例,脑动脉瘤6例,脑膜动脉静脉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脑膜瘤11例,以及将血管内支架置入1例颈内动脉狭窄伴慢性脑梗塞患者的病灶处。结论: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技术可有效治疗颅内血管性病变。

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收藏
晁明;蒋定尧;许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27-1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1
摘要( 260 )     PDF(83KB)( 175 )

目的:评价经皮肝胆道引流(PTBD)术在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术,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A组)35例,胆总管下段阻塞(B组)15例。外引流17例,内外引流33例。A组中10例合并右肝管阻塞者行前路+右路术式的左、右肝管双管外引流。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A组24例,B组11例;良:A组11例,B组4例,两组优良率为100;。两组外引流和内外引流两种引流术式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结论:PTDB术能有效地降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胆红素。正确选择PTDB术式是保证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技术保障。

新生儿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矫治术   收藏
舒强;张泽伟;李建华;方向明;Andreas Urban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29-1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2
摘要( 373 )     PDF(73KB)( 417 )

目的:介绍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经验。方法:对25例主动脉缩窄新生儿,行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手术均经左胸后外侧第3肋间进胸。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多普勒超声测定跨修复点压力阶差(1.6±0.8)kPa较术前(6.8±2.1)kPa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术是矫治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扩大的端端吻合术适用于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患儿。

小剂量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   收藏
张泽伟;姜力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31-1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3
摘要( 235 )     PDF(63KB)( 183 )

目的:评价小剂量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并从两组中各抽取18例监测凝血和纤溶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CPB术后Plat、PT、FIB无显著影响,APTT缩短,PLG、AT-Ⅲ活性明显下降,α2-AP活性明显提高。术后3h用药组APTT仍低于对照组,α2-AP活性则高于对照组。术后24h用药组心包纵隔引流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抑肽酶能减少术后出血。

玻璃体切除在眼球壁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   收藏
童剑萍;楼定华;李毓敏;沈丽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33-1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4
摘要( 278 )     PDF(48KB)( 217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球壁异物摘出术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网膜复位等手段摘取眼球壁异物。结果:33例异物取出率达100;,2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平均提高(4.0±2.9)行;9例不变;6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2例,白内障2例。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地治疗眼球壁异物;选择性地联合视网膜切开可提高异物取出的成功率;眼内光凝对于预防视网膜脱离有重要意义。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收藏
吕娟芬;高峰;水泉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35-1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5
摘要( 205 )     PDF(56KB)( 243 )

目的:探讨肉毒杆菌毒素A(Boto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采用Boto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8例,测量治疗前后足背屈角、窝角和外展角的变化。结果:随意运动足背屈角治疗前(129.78±19.07)度与治疗后(115.00±17.65)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被动运动足背屈角治疗前(101.78±17.72)度与治疗后(76.43±8.86)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随意运动窝角治疗前(155.25±8.73)度与治疗后(174.25±6.78)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局部注射低剂量BotoxA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收藏
林向进;杜峻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37-1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6
摘要( 223 )     PDF(55KB)( 185 )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8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8例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按Harris标准,优5例,良3例。髓腔过度扩大,假体尺寸不符,锉髓腔时力线掌握不当,以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不够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摄取标准X线片,仔细观测髓腔大小和形态;骨质疏松者用钢丝环扎股骨转子部;避免过度扩大髓腔,及时纠正力线是预防术中骨折的关键。

综述
下丘脑室旁核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收藏
虞燕琴;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39-14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7
摘要( 248 )     PDF(149KB)( 299 )

下丘脑室旁核(PVN)有复杂的传入和传出纤维联系,其中有30余种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活动和植物神经功能有密切关系。文中介绍了PVN的细胞类型、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及重要的神经递质,并叙述了PVN的心血管调节作用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短篇报道
冠脉痉挛所致Ⅲ°A-VB一例   收藏
吴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 144-1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3.018
摘要( 212 )     PDF(20KB)( 136 )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入院作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既往无胸闷、胸痛病史,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