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原著  短篇报道  原著  综述  短篇报道 
原著
苯巴比妥诱导对普罗帕酮体外Ⅰ相代谢的立体选择性影响   收藏
周权,倪新强,姚彤炜,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193-1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1
摘要( 246 )     PDF(146KB)( 198 )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S(+)-和R(-)-普罗帕酮(PPF)体外Ⅰ相代谢有无立体选择性的影响.方法:将消旋普罗帕酮与对照或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孵育后,采用手性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映体的经时孵育曲线和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内在清除率).结果:在对照大鼠肝微粒体中,PPF的Ⅰ相代谢无立体选择性.经苯巴比妥诱导处理后,在5 mg/L底物浓度时R(-)-PPF的代谢快于S(+)-PPF,两对映体的米氏常数和内在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巴比妥选择性地诱导了大鼠肝微粒体对PPF的Ⅰ相代谢.

细胞色素P-450对β-阻滞剂类药物代谢物与鼠肝微粒体大分子形成络合物的选择作用   收藏
姚彤炜,陈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197-20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2
摘要( 257 )     PDF(142KB)( 174 )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鼠肝微粒体对β-阻滞剂类药物代谢形成络合物的选择能力和可能机制.方法:将经β-萘黄酮(BNF)、苯巴比妥(PB)、地塞米松(DEX)、普萘洛尔(PROP)、阿替洛尔(ATE)5种药物处理的鼠肝微粒体及对照组微粒体分别与β-阻滞剂类药物共孵育,测定孵育后代谢络合物形成的差示光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PROP处理的鼠肝微粒体降低PROP代谢络合物形成,但增加美托洛尔(METO)代谢络合物形成;PB抑制PROP代谢;而BNF诱导METO代谢.S-PROP在不同微粒体中形成络合物能力较R-PROP强.结论:细胞色素P-450亚族对不同β-阻滞剂类药物或其对映体形成代谢络合物具有选择性作用.

地塞米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   收藏
潘建平,姚航平,余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01-2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3
摘要( 269 )     PDF(161KB)( 194 )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IL-18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地塞米松(Dex)处理的Mφ脂多糖(LPS)诱导的IL-18 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Mφ培养上清IL-18的含量.结果:Dex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φLPS诱导的IL-1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但IL-18蛋白表达对Dex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低于其mRNA的表达.Dex的此等抑制作用可被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阻断.结论:GC能抑制MφLPS诱导的IL-18的表达.

pS2、PSA的表达与乳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关系   收藏
姚根有,陈小青,王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05-2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4
摘要( 259 )     PDF(109KB)( 232 )

目的: 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与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细胞(NE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铬粒素、pS2及PSA在130例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①NE细胞阳性乳腺癌pS2阳性表达率为72.2%,明显高于NE细胞阴性者45.0%(P<0.05).②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PSA阳性率为18.9%,明显低于其它类型癌37.5%(P<0.05).③NE细胞阳性乳腺癌PSA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NE细胞阴性者16.4%(P<0.05).结论: 提示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癌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氯化汞对两种品系大鼠白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收藏
朱心强,张惠平,张群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07-2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5
摘要( 290 )     PDF(147KB)( 170 )

目的:比较Brown Norway(BN)和Lewis(LW)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能力以及对氯化汞反应的差别.方法:分离培养两种品系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加入0.01~10.0μmol/L的氯化汞,接触12~96 h后,测定培养液中TNF-α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及LDH的相对活性.结果:氯化汞在1.0 μmol/L以下培养72 h以内对大鼠白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BN品系白细胞产生TNF-α的量明显高于LW品系,而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没有明显的品系差异.氯化汞能抑制两种品系大鼠的白细胞产生TNF-α和NO.结论:两种品系大鼠白细胞体外生成TNF-α的量存在差异,氯化汞对TNF-α和NO的生成都有抑制作用.

类胡萝卜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收藏
吴江,林晓霞,刘子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11-2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6
摘要( 243 )     PDF(144KB)( 234 )

目的:观察类胡萝卜素对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类胡萝卜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对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用1 mg/L的内毒素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时,2×10-7mol/L和2×10-8 mol/L的虾青素使巨噬细胞释放NO分别下降77%和43%;而浓度相同β-胡萝卜素仅使巨噬细胞释放NO分别下降28%和8%.两者对正常状态的巨噬细胞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类胡萝卜素能抑制受LPS刺激的巨噬细胞释放NO,其免疫调节功能可能与影响NO的产生有关.

茶色素预处理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收藏
周华,苏海,单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15-2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7
摘要( 216 )     PDF(138KB)( 177 )

目的:探讨茶色素预处理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健康家兔冠状动脉左旋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测定结扎前后心功能、全血粘度与血球压积;结扎6 h后的心肌缺血及梗塞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结果:①茶色素预处理可缩小梗塞范围[(18.45±1.14)%比(36.24±1.94)%,P<0.05)],改变左室功能及血粘度.②茶色素预处理可减少梗塞周围TUNEL阳性心肌细胞指数[(28.31±1.03)%比(42.44±2.32)%, P<0.05)].结论:茶色素预处理可减少梗塞范围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

尿激酶丹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收藏
赵学群,祝向东,陶祥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19-2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8
摘要( 222 )     PDF(111KB)( 219 )

目的:研究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和临床应用尿激酶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①联合应用尿激酶丹参对体外血凝块溶解,测定溶解度和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②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随机分成3组:对照引流组,尿激酶冲洗引流组,尿激酶丹参冲洗引流组.术后3 d复查CT测残留血肿量,6个月后测定日常生活指数.结果:体外实验显示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块最轻(P<0.01),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最高(P<0.01).3组患者术后3 d CT复查,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肿最小(P<0.01),其日常生活指数好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结论: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血肿的溶解,丹参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收藏
陈维善,陈其昕,徐少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22-2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09
摘要( 281 )     PDF(133KB)( 216 )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JOA评分)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8.5%,优良率78.3%.术后出现明显或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的病例较术前增加(P<0.01);术后有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9.2±7.5)较无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15.2±8.7)小(P<0.01);颈部轴性症状分级与JOA评分改善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中下颈椎伸屈运动范围及中立位颈椎弧度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虽然保持了颈椎矢状面的动态稳定性,但损害了该平面的静态力学平衡.

短篇报道
部分型房室共道矫治术后并发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收藏
陈鹏;柴王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25-2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8
摘要( 170 )     PDF(68KB)( 121 )
原著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收藏
王祥华,何荣新,徐侃,严世贵,吴琼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26-2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0
摘要( 229 )     PDF(54KB)( 139 )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6例,其中7例采用静力型固定,9例予动力型固定,除1例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不愈合外,术后均予CPM机锻炼.结果:按照骨折愈合标准,12例患者平均4个月达临床愈合,4例超过6个月达临床愈合,治愈率达100%.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术中需充分扩髓,选择较紧密接触的髓内钉,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性.骨折端可不予以植骨,但较严重的骨缺损,植骨是必要的.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颅内病变的微侵袭手术   收藏
王义荣,臧国尧,孙伟军,朱先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28-2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1
摘要( 257 )     PDF(86KB)( 164 )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颅内微侵袭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的16例颅内手术.结果:本组16例18个病灶手术中均能准确快速定位.15例肿瘤病人术后早期CT或MR检查,仅2例有少量肿瘤残留.6例肿瘤位于功能区附近患者术后4例功能良好,1例短期上肢轻度无力,1例上肢轻度无力同术前.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可以于术前确定最佳手术路径,术中准确快速地找到病灶,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   收藏
祝向东,胡华,张建民,刘伟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31-2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2
摘要( 273 )     PDF(52KB)( 206 )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随访4~6个月,痊愈17例,轻瘫2例.结论: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根据临床表现和CT与MR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早期应用尼莫通、甘露醇、激素等药物及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收藏
周吉林,林向进,张家兴,何葆华,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32-2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3
摘要( 303 )     PDF(57KB)( 225 )

目的:为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40个,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血管造影,制作透明标本,观察第2掌背动脉发起、走行和吻合.结果:第2掌背动脉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之间有吻合.结论:该皮瓣血管吻合部位恒定.

产妇葡萄糖输注或禁食对正常新生儿脐血糖的影响   收藏
孙革,匡琳,汤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34-2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4
摘要( 234 )     PDF(61KB)( 201 )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糖水平与产妇产时禁食或输注葡萄糖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分娩的全部单胎适于胎龄儿223例,按产妇产时有无禁食或输注葡萄糖溶液分为:自然分娩未禁食和输注葡萄糖、产时输注了葡萄糖及因剖腹产而禁食3组,并对各组新生儿脐血糖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新生儿脐血糖含量分别为:(4.84±1.57)mmol/L、(5.64±2.55)mmol/L和(3.15±0.99)mmol/L,脐血糖>7 mmol/L的16例新生儿中,其母81%(13/16)产时输注葡萄糖;而脐血糖<2.24 mmol/L的20例新生儿中,其母80%(16/20)产前禁食.结论:产妇自然分娩或因产时因素而禁食或输注葡萄糖,可影响新生儿脐血糖水平.

血管镜直视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评价   收藏
李鸣,张鸿坤,金炜,潘松龄,赵海格,汪忠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36-2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5
摘要( 244 )     PDF(88KB)( 267 )

目的:评价血管镜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26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31条患肢,在血管镜直视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将同期的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29例(35条患肢)作对照组,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瓣膜修复组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显效率分别为90.3%和68.6%(P<0.05).另外,在踝部肿胀消退、患肢酸胀、沉重感消失和慢性溃疡愈合等方面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效果佳,并发症少,操作简便.

肾小管性酸中毒38例分析   收藏
陈秀琴,吴秀静,曹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39-2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6
摘要( 251 )     PDF(86KB)( 200 )

目的: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对38例RT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RTA中Ⅰ型26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4例;27例合并生长落后,有骨骼损害者20例;3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其中合并阴离子间隙(AG)正常者35例;误诊26例,误诊率68.4%.结论:临床上对反复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特别对同时伴有生长发育障碍,骨骼损害者应及早计算AG,以便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综述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收藏
王利宏,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41-2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7
摘要( 199 )     PDF(116KB)( 188 )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有各种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文中介绍了射频的生物物理效应,探讨了射频消融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并列举目前探索用于预防射频消融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

短篇报道
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经胃引流2例   收藏
晁明;俞可华;顾才校;洪翔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5): 245-2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1.05.019
摘要( 221 )     PDF(30KB)( 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