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MDA受体的运输及其对突触功能的意义
收藏
罗建红;汪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59-4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1
摘要(
291 )
PDF(220KB)(
199
)
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突触NMDA受体并非是静态的,相反,它们的亚单位组成、运输和突触定位处于动态地调节之中.通过鉴定NMDA受体亚单位上内质网滞留基序、与突触后支架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序、受体内化基序,已经部分阐明这种突触活性依赖的NMDA受体重新分布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这种NMDA受体动态地插入和撤离突触后膜,可能对几种类型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贡献.
|
|
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学习记忆相关
收藏
徐淑君;沈海清;陈忠;朱丽君;朱朝阳;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65-4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2
摘要(
332 )
PDF(193KB)(
219
)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NR1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用新事物识别模型(novel object recognize model)和Morris水迷宫,分析SD大鼠的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根据指标最强的20;和最弱的20;,分别选取新事物探究能力强和弱2组,以及空间学习能力强和弱2组.分离制备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的膜蛋白,用NR1亚单位特异性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测定NR1亚单位蛋白的含量.结果:新事物探究能力强组大鼠海马的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60;(P<0.01),空间学习能力强组大鼠海马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45.4;(P<0.05).结论: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相关.
|
|
NMDA受体与AMPA受体亚单位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达及共定位
收藏
黄曼;罗建红;汪伟;邱爽;杨巍;傅展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70-47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3
摘要(
435 )
PDF(202KB)(
228
)
目的:研究含NR2B亚单位的NMDA受体(以下简称NR2B-NMDAR)与含GluR2亚单位的AMPA受体(以下简称GluR2-AMPAR)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面表达及共定位.方法:以FLAG-NR2B、GFP-GluR2及CFP-Actin的表达载体共转染原代培养5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用抗FLAG单克隆抗体和山羊抗鼠二抗-Cy3(红色荧光)、抗GFP多克隆抗体和山羊抗兔二抗-Alex488(绿色荧光)作活细胞双重染色,显示并计数表面表达的NR2B-NMDAR受体簇、GluR2-AMPAR受体簇以及两者共定位的受体簇. 结果:培养7 d和19 d时NR2B-NMDAR受体簇密度分别为39.7±5.0和64.7±6.1(P<0.01;n=6);GluR2-AMPAR受体簇密度分别为59.1±3.3和99.7±6.4(P<0.01;n=6);两者共定位的受体簇密度分别为29.9±4.5和37.5±2.5(P<0.05;n=6).培养7 d和19 d时,与GluR2-AMPAR共定位的NR2B-NMDAR受体簇占总NR2B-NMDAR受体簇的比例分别75.4;和57.9;,而与NR2B-NMDAR共定位的GluR2-AMPAR受体簇占总GluR2-AMPAR受体簇的比例分别为50.6;和37.6;.结论:随着海马神经元的发育,成熟神经元比未成熟神经元树突表面NR2B-NMDAR受体簇、GluR2-AMPAR受体簇,及共定位的受体簇密度均显著增加;然而,NR2B-NMDAR受体簇和GluR2-AMPAR受体簇共定位的程度却是下降的.提示兴奋性突触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亚型和AMPA受体亚型的组合方式是异质性的,并随着发育阶段而改变.
|
|
NMDA受体NR2A亚单位C末端突变体在HEK293细胞的共表达研究
收藏
郑婵颖;罗建红;傅婷;杨巍;沈海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75-4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4
摘要(
350 )
PDF(211KB)(
259
)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NR2A亚单位的细胞内羧基端在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构建N末端GFP标记、C末端不同区域缺失的NR2A亚单位表达载体GFP-NR2AΔC1~GFP-NR2AΔC5,其C末端缺失区依次分别为897L-1017S、1024D-1142P、1149D-1347G、1354S-1464V和897L-1464V.将它们单独转染或与NR1亚单位共转染到HEK293细胞,用抗GFP多克隆抗体和Cy3荧光素交联的二抗作活细胞表面受体染色.结果:成功构建了5个C末端不同区域缺失的GFP-NR2A表达质粒GFP-NR2AΔC1~GFP-NR2AΔC5.将这些载体分别单独转染HEK293细胞,均不能获得达细胞膜表面表达.而将这些质粒分别与NR1-1a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它们均能与NR1-1a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结论:NR1-1a与NR2A的共表达是形成NR1-1a/NR2A亚型NMDA受体并获得细胞表面表达的必要条件.NR2A C末端897L下游并未找到直接与NR1-1a C1盒中内质网滞留基序相互作用的某一特定区域,也不含有决定NR2A亚单位本身细胞内滞留的区域.
|
|
C末端缺失NR2B亚单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MDA受体装配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杨巍;罗建红;高英;黄曼;郑婵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80-48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5
摘要(
250 )
PDF(252KB)(
232
)
目的:研究NMDA受体NR2B亚单位细胞内C末端,在NR1-1a/NR2B亚型NMDA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构建C末端不同缺失和GFP标记的NR2B亚单位表达载体,单独转染或与NR1亚单位共转染到HEK293细胞,用抗GFP多克隆抗体和Cy3荧光素交联的二抗作活细胞表面受体染色.结果:成功构建了8个C末端不同缺失的GFP-NR2B表达质粒(GFP-NR2BΔ1~Δ8).将GFP-NR1-1a,GFP-NR2B及GFP-NR2BΔ1~Δ8分别单独转染HEK293细胞,不能获得达细胞膜表面的表达.而将这些质粒分别与NR1-1a共转染293细胞,发现GFP-NR2B及C末端部分缺失的GFP-NR2BΔ1~Δ6,均能与NR1-1a一起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而仅留有PDZ结合基序的GFP-NR2BΔ7和C末端全长缺失的GFP-NR2BΔ8,则不能与NR1-1a一起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结论:NR1-1a与NR2B的共表达和装配,是形成NR1-1a/NR2B亚型NMDA受体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必要条件.NR2B与NR1-1a装配时,NR2B对NR1-1a C1盒中内质网滞留基序的遮蔽和阻滞作用,并不依赖于NR2B C末端某一特定的区域,相反可能仅要求有一定长度的NR2B C末端.
|
|
评价小鼠脑片缺血性损伤及药物保护作用定量方法的改进
收藏
葛求富;魏尔清;彭国平;于丽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86-49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6
摘要(
222 )
PDF(231KB)(
208
)
目的:通过改进和完善脑片孵育装置、脑片缺血性损伤的定量指标,建立一种简单、准确评价小鼠脑片缺血性损伤及药物神经保护作用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和制作脑片孵育装置,并验证其适用性.以TTC为底物在小鼠脑片生物合成formazan标准品,并作分离、纯化和鉴定.以缺氧缺糖(OGD)方法诱导小鼠脑片损伤,用分光光度法在490 nm处测量皮质和纹状体formazan量,并观察依达拉奉和ONO-1078的保护作用.结果:脑片孵育装置具有良好的平行性和可操作性.获得了纯度为99.3;的formazan对照品,在0.05~1 mg/ml间与490 nm的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随OGD时间延长,脑片皮质和纹状体formazan量逐渐减少;依达拉奉对此有显著保护作用,而ONO-1078无效.结论:脑片孵育新装置及formazan定量方法效率高、定量准确、简单易行,可用于缺血性脑损伤保护药物的筛选.
|
|
脑表面大体摄影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
收藏
徐慧敏;魏尔清;张世红;朱朝阳;余国良;张琦;储利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92-4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7
摘要(
437 )
PDF(188KB)(
181
)
目的:建立脑表面大体摄影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诱导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10、30 min,1、3、6、12、24 h取脑,用数码相机作脑顶面及侧面摄影;然后切成6片1 mm厚的脑片进行摄影;最后,恒温烤干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以MedBrain-2软件计算脑表面及脑片面积,评估脑水肿程度.结果:脑表面摄影测定面积的方法显示小鼠局灶性缺血后1 h开始,缺血侧的脑面积明显增加,与脑含水量的结果一致.该方法测量脑水肿与脑含水量及脑片体积测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脑表面大体摄影法是客观、定量评价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方法的一种补充,具有简便、敏感、不需前处理等优点.
|
|
图像分析定量测量脑片体积方法的改良
收藏
梁泽华;魏尔清;朱朝阳;张世红;徐慧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497-50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8
摘要(
238 )
PDF(210KB)(
393
)
目的:改良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大鼠和小鼠脑片的方法,并验证与经典方法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价局灶性脑缺血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测重法、密度法精确测出大鼠、小鼠的脑片体积;以图像分析测定脑片面积,乘以校正后的脑片厚度,得到脑片两侧及左右侧体积数据;另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片体积变化,以图像分析法测定左右侧脑体积.结果:图像分析法对测量不同大小的面积有良好的线性(r=1.000);脑片精确测量值(密度法)与图像分析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大鼠r=0.809(n=45,P<0.001),在小鼠r=0.844(n=74,P<0.001);小鼠脑缺血6、24 h后缺血侧体积明显增加.结论:改良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脑片体积.
|
|
活血化瘀系列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收藏
胡海涛;黄鉴政;刘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02-5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09
摘要(
324 )
PDF(202KB)(
205
)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3 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分析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NR1和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结果:活血化瘀系列方及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小梗死体积和脑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元损伤(P<0.05),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活血化瘀系列方和尼莫地平不同程度降低脑组织内NOS活性和MDA含量,抑制NR1表达,增加SOD的活性,但对eNOS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活血化瘀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NOS活性,降低NR1的表达,减少MDA含量和增加SOD活性有关.
|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耐药HBV毒株C区和P区基因序列分析
收藏
朱彪;吴南屏;Armin Bader;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07-50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0
摘要(
261 )
PDF(132KB)(
306
)
目的: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HBV)耐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AART)的耐药机制.方法:用HBV-DNA荧光定量试剂盒,定量检测36例HAART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中HBV-DNA,用HBV-DNA C区和P区引物常规扩增HBV-DNA C区和P区产物,PCR产物纯化后测序,用BLAST软件分析序列,与国际HBV基因库对比.结果:36例HAART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中,HBV-DNA阳性4例(11.1;),血清中HBV-DNA拷贝数3例在104copies/ml级,1例在107copies/ml级.对1例HBV-DNA在107copies/ml级标本进行HBVDNA C区和P区序列测定,用BLAST软件与国际基因库对比,结果,C区nt 2412位T→C,nt 2413位T→C,P区nt 741 位A→G(YMDD→YVDD).结论:HAART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HBV耐药可能与HBV-DNA C区和P区联合变异有关.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肝细胞色素P450 3A4转基因细胞中氨氯地平
收藏
吴永江;潘云雪;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10-5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1
摘要(
232 )
PDF(169KB)(
237
)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经人肝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的代谢,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人肝转基因细胞CYP3A4酶S9孵育液中氨氯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与人肝转基因细胞提取的S9上清液孵育之后的样品,用3倍量的甲醇沉淀后离心,取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后进样.采用Hypersil C18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5∶55,v/v,pH 4.5)为流动相,普萘洛尔为内标,在250 nm波长处测定.结果:氨氯地平浓度在0.2~3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2±2.4);(n=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检测限为20 ng/ml,定量限为0.2 μg/ml(回收率为104.0;,RSD为11.4;,n=5).结论: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研究氨氯地平在人肝CYP3A4转基因细胞中的代谢.
|
|
败血症晚期NO/cGMP信号通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稳态失调
收藏
丁悦敏;单绮娴;张雄;金红峰;屠洁;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14-5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2
摘要(
349 )
PDF(195KB)(
204
)
目的:探讨败血症晚期NO/cGMP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VSM)细胞钙稳态变化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和穿孔法(CLP)复制大鼠败血症模型,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测定内皮完整的主动脉环张力.结果:CLP组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KCl诱导的收缩反应量效曲线明显低于假手术组(SHAM);在无钙液中,CLP组动脉环由咖啡因诱导的收缩幅度与SHAM组比无差别(12.3±2.0 vs 11.4±2.9,P>0.05),而由PE及随后加入的CaCl2所引起的收缩幅度则明显低于SHAM组(71.4±9.1 vs 28.6±4.9,270.0±32.3 vs 157.2±26.4,P均<0.05);CLP组动脉环的钙浓度-收缩曲线比SHAM组明显右移,最大反应压低;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和一氧化氮敏感的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预处理后,CLP组动脉环的收缩能力均可恢复或超过SHAM组的水平.结论:败血症晚期NO/cGMP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抑制VSM中由受体操纵性Ca2+通道和电压调控的Ca2+通道介导的胞外Ca2+内流,抑制VSM中IP3敏感的内钙释放,以及降低VSM的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从而导致VSM低反应性的形成.
|
|
一氧化氮抑制洛莫司汀对BT-325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收藏
高润霖;陈增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19-5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3
摘要(
268 )
PDF(258KB)(
218
)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体外实验中对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或NO供体分别与CCNU作用于BT-325细胞,用Griess法测定NO浓度,MTT法测定实验处理后肿瘤细胞的生存率,以此观察NO对CCNU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①IL-1β和LPS能刺激BT-325细胞生成NO增加,并使BT-325细胞对CCNU耐受性增强(P<0.05),这个作用能被L-NAME所抑制.②DETA NONOate能抑制CCNU对BT-32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在一定程度内呈剂量效应关系.③CCNU与SNAP共培养24 h后,其对BT-32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单用CCNU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NO使BT-325细胞对CCNU的耐受性增强,从而部分抑制CCNU的细胞毒作用,这可能是CCNU耐药的一个新机制;同时NO能够缓解CCNU在水溶液里的降解.
|
|
透明质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收藏
王林波;谢树夺;董庆华;郁玲玲;劳伟峰;宋向阳;何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25-5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4
摘要(
243 )
PDF(154KB)(
228
)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20和Colo20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25~2 500 μg/ml)体外培养,然后用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对SW620和Colo205细胞表面的CD44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溶液对肿瘤粘附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提示,实验组SW620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Colo205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另外,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可使SW620和Colo205细胞表面的CD44表达下调.结论:浓度为25~2 500 μg/ml透明质酸钠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但可降低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其粘附力.
|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收藏
罗吕宏;徐根波;卢兴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29-5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5
摘要(
261 )
PDF(158KB)(
193
)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可溶性受体(suPAR)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4例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的浓度,同时观察其中6例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u-PA及suPAR的浓度变化.结果: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进展期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MM患者(P<0.01),而稳定期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例MM患者化疗后血浆u-PA及suPAR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u-PA及suPAR水平(P<0.0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20;的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水平,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20;MM患者(P<0.05;P<0.01).MM患者血浆u-PA及suPA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浆u-PA及suPA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
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的测定
收藏
陆新良;张正良;周君富;蔡建庭;钱可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33-5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6
摘要(
338 )
PDF(112KB)(
184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测定63例肝硬化患者和6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血浆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抗坏血酸含量为(42.94±6.9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53.30±9.45)μmol/L(t=9.50,P=0.000);肝硬化组血浆维生素E含量为(17.99±3.51)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4.59±7.22)μmol/L(t=7.94,P=0.000);肝硬化组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为(14.09±1.2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11±1.20)μmol/L(t=17.21,P=0.000).而且肝硬化患者的三个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水平显著下降,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
|
302 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收藏
殷文浩;郑敏;鲍彰;盛桂芳;于月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36-5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7
摘要(
275 )
PDF(103KB)(
165
)
目的:了解目前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对302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2例梅毒患者,一期49例,二期233例,早期潜伏18例,晚期2例,误诊率18.21;(55/302),HIV抗体检测均阴性.经正规抗梅治疗,6个月后,血清阴转率:一期46.94;,二期39.48;,早期潜伏44.44;,晚期0;.结论:目前临床上以早期梅毒为多见,晚期梅毒将逐渐增多,对早期梅毒应规范治疗,以减少晚期梅毒的发生.
|
|
蓖麻毒素在细胞内的运输和转运途径研究进展
收藏
葛利萍;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38-5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8
摘要(
286 )
PDF(177KB)(
306
)
蓖麻毒素是一种典型的天然毒蛋白,其A链(RTA)可催化失活核糖体大亚基,故能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蓖麻毒素已被用来合成肿瘤导向药物--免疫毒素,但有关毒蛋白进入细胞的途径仍不甚清楚.研究RTA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可以揭示毒蛋白运输的普遍规律.对蓖麻毒素的结构和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血管异常的关系
收藏
朱凡;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6): 543-5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6.019
摘要(
253 )
PDF(141KB)(
23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它在血管内皮上的两个特异受体(FLT-1,KDR)的表达以及相互结合,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VEGF和它的受体的调节,可以对各种异常的血管增生加以控制,从而阻止多种以血管增生为特征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对VEGF和它的两个特异表达受体(FLT-1,KDR)的表达和调控,以及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