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2-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专题报道  短篇报道  专题报道  原著  经验交流  综述 
述评
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   收藏
胡申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13-3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1
摘要( 273 )     PDF(101KB)( 287 )

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近年来,许多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炎症、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脂蛋白等被不断发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题报道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收藏
郑毅雄,陈力,徐少明,彭佳萍,曹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16-3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2
摘要( 211 )     PDF(242KB)( 145 )

目的:克隆和在COS-7细胞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新鲜卵巢癌组织中扩增得到人VEGF165的全长cDNA,并测定其核酸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VEGF165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这一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后,免疫组化(SP法)检测瞬时表达的产物.结果: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基因片段为人VEGF165 cDNA,重组质粒pcDNA3.1-VEGF165转染COS-7细胞后,免疫组化检测有VEGF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人VEGF165基因,并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收藏
李晓春,陈鹏,朱永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21-3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3
摘要( 256 )     PDF(178KB)( 253 )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61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高血压患者和1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ox-LDL自身抗体及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并同步测定ox-LDL和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自身抗体IgG[21.48(17.58~29.01)]U/L和IgM[4.71(3.88~7.06)]U/L以及ox-LDL[0.87(0.44~1.08)]mg/L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15.93(11.12~22.26)U/L、2.54(1.17~5.05)U/L、0.32(0.16~0.61)mg/L]和健康对照组[11.12(4.70~16.57)U/L、1.61(0.60~3.03)U/L、0.23(0.12~0.36)mg/L],P均<0.001,而循环免疫复合物[2.63(1.69~5.90)U/L]显著低于高血压组[15.71(6.25~28.74)U/L]和健康对照组[12.54(8.28~23.90)U/L],P均<0.001.ox-LDL与其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在各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结论:ox-LDL自身抗体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可能与ox-LDL及其自身抗体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有关.

血管紧张素Ⅱ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收藏
张磊,黄元伟,姚航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26-3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4
摘要( 217 )     PDF(250KB)( 206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AngⅡ(10-5mol/L~10-10 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s)共孵育24 h,将10-6 mol/L AngⅡ与 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3、6、12、24、36、48 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LOX-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10-5mol/L~10-10mol/L AngⅡ作用24 h,使内皮细胞LOX-1蛋白表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其中AngⅡ浓度为10-5mol/L~10-9mol/L时,LOX-1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10-10mol/L AngⅡ的作用结果与10-9mol/L AngⅡ的作用结果差异无显著性;10-5 mol/L~10-8mol/L AngⅡ可以使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4.43、4.25、2.71和1.84倍.10-9mol/L、10-10mol/L AngⅡ作用24 h,LOX-1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用10-6mol/L AngⅡ作用HUVECs不同时间,发现共孵育3 h后,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和LOX-1蛋白表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增加(P<0.001);随着时间延长,LOX-1mRNA的表达至24 h左右达最高峰;LOX-1蛋白表达至24~36 h达最高峰;之后表达量逐渐减低.结论:AngⅡ能明显增强HUVECs表达LOX-1,并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LOX-1表达增加.

短篇报道
肾癌转移致双下肢动静脉瘘一例   收藏
张鸿坤;潘松龄;李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30-3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24
摘要( 244 )     PDF(72KB)( 299 )
专题报道
氯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反应和胶原的影响   收藏
高丹忱,朱建华,张芙荣,郑良荣,陶谦民,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31-3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5
摘要( 219 )     PDF(229KB)( 269 )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5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4周和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6组,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于术前5 d始喂氯沙坦和苯那普利片剂至实验结束.结果:随着病变发展,内膜面积及胶原含量呈增加趋势.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干预4周时,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23.58±6.16)%、(22.67±10.20)% 、(35.20±7.25)%,P<0.05.干预8周时,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均减少,尤以胶原含量减少更为明显,后者分别为(20.69±11.16)%、(25.41±11.00)%、(42.69±13.99)% ,P<0.05,而管腔面积增加,分别为(0.79±0.25)mm2、(0.76±0.28)mm2、 (0.62±0.27)mm2,P<0.05.同时氯沙坦增加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516.31±70.7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P<0.05;苯那普利减少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40.62±67.6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苯那普利各组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分别与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存在正相关(分别为4周组r=0.905,0.873,0.987;8周组r=0.888,0.702,0.787,P<0.05).结论:①在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存在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胶原堆积、内膜增厚和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可能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和sFasL及sIL-2R的水平   收藏
葛长江,胡申江,郑霞,陈治奎,孙坚,武垚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37-3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6
摘要( 252 )     PDF(157KB)( 240 )

目的:探讨血清sFas、sFasL和sIL-2R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0例CHD患者(CHD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Fas、sFasL和sIL-2R水平.结果:CHD组患者sFas水平(ng/L)为1 583.41±174.46,明显高于对照组(1 374.55±142.42),P<0.01.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ng/L)显著增高(944.50±395.59 vs 652.45±163.36,P<0.01),且CHD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5).两组血清sFasL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Fas、sIL-2R与CHD有关.高水平的血清sFas有可能通过抑制激活的T细胞凋亡而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发展.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收藏
王国彬,胡申江,孙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40-34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7
摘要( 235 )     PDF(173KB)( 229 )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19),在常规抗凝、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苯那普利(10 mg/d×3 d)口服,治疗组服卡维地洛(40 mg/d×3 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测定ET及vWF值,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ET(101.8±28.9、110.6±43.5)ng/L,vWF(162.6±55.6、172.9±37.8)%较正常组ET( 81.2±34.0)ng/L 、vWF(142.0±49.4)%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用药后ET(106.3±38.2)ng/L和vWF(155.4±54.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ET(89.2±45.5)ng/L及vWF(129.2±48.8)%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T和vWF水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收藏
钟步云,陈瑜,马锦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44-3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8
摘要( 244 )     PDF(120KB)( 255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8例健康人和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血浆Hcy水平正常对照组为(9.31±3.80)μmol/L,其中男性(10.50±4.07)μmol/L,女性(7.80±2.85)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39±6.06)μmol/L,其中男性(13.77±6.68)μmol/L,显著高于健康男性(P<0.001);女性(11.50±3.58)μmol/L, 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01).血浆Hcy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冠脉不典型狭窄组(11.36±3.86)μmol/L,1支病变组(13.32±6.09)μmol/L,2支病变组(13.39±4.92)μmol/L,3支病变组(18.23±8.98)μmol/L.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杭白菊对小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收藏
方雪玲,王锡田,黄淑如,李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47-3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9
摘要( 271 )     PDF(159KB)( 251 )

目的:探讨杭白菊提取液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小牛主动脉进行体外VSMC培养,加入杭白菊提取液干预,用膜联蛋白Annexin检测法,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VSMC的凋亡现象,同时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仪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①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到加入杭白菊提取液后VSMC凋亡数量减少,随着杭白菊提取液浓度的加大,细胞凋亡从(4.425±0.624)%降至(2.875±0.640)%;②随着杭白菊提取液浓度的增加,SOD值由(1.683±0.149)×104U/L升高到(2.297±0.230)×104U/L、MDA值由(166.454±56.805)μmol/L下降至(73.068±27.203)μmol/L.结论:杭白菊提取液具有抑制小牛VSMC凋亡及抗氧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氟碳微泡经静脉声学造影无创评价缺血和梗死心肌的实验研究   收藏
周颖,游向东,刘伊丽,单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51-35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0
摘要( 259 )     PDF(161KB)( 169 )

目的:采用氟碳微泡声学造影剂及间歇二次谐波技术,评价心肌声学造影(MCE)在缺血、梗死心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开胸犬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左前降支(LAD)结扎3 h后,经静脉注射全氟显进行MCE.于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测定正常灌注区与缺血低灌注区心肌视频密度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及灌注缺损心肌范围.实验结束后心脏行组织学染色,比较两种方法所测的左室梗死心肌占左室心肌总面积百分比.结果:心肌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中,正常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PI)、强度减半时间(T1/2)、曲线下面积(AUC)参数差异有显著性(13.5±1.9 vs 22.5±2.4;16.6±0.9 vs 9.7±0.5;231.6±14.9 vs 405.6±12.3,P≤0.01).MCE所测定的左室梗死心肌占左室心肌总面积百分比与组织学染色所测定的实际百分比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氟碳微泡声学造影剂,运用间歇二次谐波 MCE可定量心肌血流灌注,诊断心肌缺血,准确测定心肌梗死范围.

原著
大肠癌HT-29细胞亚系与母系转移能力和相关因子的比较   收藏
王敏,Vogel Ilka,Kalthoff Holg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55-3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1
摘要( 195 )     PDF(187KB)( 308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结肠癌HT-29亚系HT-29c和HT-29d细胞在裸大鼠体内建立转移模型,比较其与母系的转移能力.用ELISA法测定3个大肠癌细胞系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纤溶酶原抑制剂-1(PAI-1)含量;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胚抗原和3-磷酸肌醇激酶(PI3-Kinase)在体内外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癌胚抗原表达.结果:在裸鼠体内HT-29d细胞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母系HT-29细胞,转移累及的脏器增多.在体外培养中, HT-29d细胞的uPA 及PAI-1含量明显高于HT-29和WiDr细胞.在裸鼠体内,HT-29d细胞的PI3-Kinase表达明显高于HT-29和WiDr细胞.结论:经裸鼠体内筛选的大肠癌HT-29细胞亚系表现出增强的肿瘤转移能力.UPA 、 PAI-1的含量及PI3-Kinase的表达与肿瘤转移能力有关.

杭州地区健康献血员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及部分阳性标本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收藏
苏志鹏,严杰,茅夏娃,罗依惠,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59-36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2
摘要( 254 )     PDF(154KB)( 193 )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健康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TTV) 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变异性.方法:用酚-氯仿法从献血员的血清标本中提取DNA,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部分阳性标本的扩增片段T-A克隆后测序.结果:203例献血员血清标本中TTV DNA的阳性率为15.3%,部分阳性标本扩增产物与报道的TTV TA278 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63.51%~67.12%和59.46%~66.22%.结论:杭州地区献血员中TTV的携带率比较高,献血员感染的TTV可能是一种新的基因型.

自蚀粘接剂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   收藏
傅柏平,金光盛,HANNIG Matthias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63-36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3
摘要( 204 )     PDF(172KB)( 281 )

目的:实验研究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40颗人类离体磨牙,根据颊侧(A)、近中侧(B)和远中侧(C)分成三大组.在釉牙骨质交界处制备成约3×2×2 mm V类洞洞型.分别用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修复V类洞.所有牙齿着色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结果:微渗漏在壁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龈壁处流动树脂(C组)较混合型复合树脂存在较大的微渗漏(P<0.05).洞缘斜面组与无洞缘斜面组的微渗漏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蚀粘接剂未能显著减少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在修复V类洞时,流动树脂较混合型树复合微渗漏大.

烫伤消疤膏治疗Ⅱ度烧伤   收藏
胡学庆,陶玉娟,徐俊,陈国贤,浦树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67-3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4
摘要( 280 )     PDF(91KB)( 250 )

目的:评价烫伤消疤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Ⅱ度烧(烫)伤住院病人,采用烫伤消疤膏与京万红烫伤膏作比较,观察烫伤消疤膏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浅Ⅱ度烧伤创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7 d愈合率分别为(61.35±36.26)%和(51.21±37.42)%,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10.56±3.43)d和(11.98±4.13)d,P<0.05.深Ⅱ度烧伤创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4 d愈合率分别为(62.9±36.0)%和(53.9±32.2)%;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19.4±4.9)d和(21.5±5.5)d.伤后创面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为优,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烫伤消疤膏外用于小面积Ⅱ度烧伤创面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仿真结肠镜在结直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收藏
戴宁,王建国,高敏,孙蕾民,赵岚,章士正,姒健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69-37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5
摘要( 285 )     PDF(111KB)( 182 )

目的:探讨仿真结肠镜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电子结肠镜证实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仿真结肠镜检查,并将两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9例患者仿真肠镜检查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肠癌的发现率仿真结肠镜与结肠镜相同,符合率达100%.结肠息肉:结肠镜发现25枚,仿真结肠镜检出16枚,两者符合率分别为:息肉直径>1.0 cm为90.0%,~0.5 cm为62.5%, <0.5 cm为28.6%.结论:仿真结肠镜检查迅速方便、无创伤,尤其对结直肠癌和直径>0.5 cm息肉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儿童焦虑症与不同家庭特征的对照研究   收藏
王继跃,朱红,周君富,何慧霞,洪幼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71-37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6
摘要( 330 )     PDF(145KB)( 275 )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特征与儿童焦虑症的关联性.方法:使用费立鹏等引进的家庭环境量表对144例焦虑症患儿的家庭特征进行调查,同时以无心理疾患的正常儿童家庭作对照.结果:除恐怖性焦虑症外,其余焦虑症儿童家庭在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等分量表中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P<0.01);社交性焦虑症患儿家庭在道德宗教分量表上得分最低(P<0.01).在4组焦虑症患儿家庭,亲密度均与知识性呈正相关(r=0.9219、0.8348、0.8935、0.9550,P均<0.001).结论:焦虑症患儿家庭成员间的心灵沟通欠缺,社交、文化活动不够.家庭特征明显影响儿童心身的正常发育.

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收藏
余美玉,陈玉兰,裘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75-3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7
摘要( 223 )     PDF(157KB)( 248 )

目的:探讨流产患者染色体异常的频率和核型分布以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对生育的影响.方法:对9 258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N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染色体的异常率为2.72%, 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12%和3.32%,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产超过3次的患者,其染色体异常率显著性增加(P<0.01).在252例异常核型中,平衡易位、数目异常、倒位、缺失和标记染色体分别占81.0%,13.1%,4.0%,0.4%和0.8%.130例平衡易位携带者共有473次妊娠,流产占90.1%,死胎、分娩异常后代、分娩正常后代、分娩易位后代分别为4.7%、4.0%、1.1%、0.2%.结论:流产患者中,女性染色体异常率高于男性,流产超过3次的患者,其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加.平衡易位是流产患者主要的异常核型,其妊娠结局以流产为主,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   收藏
姚克,徐雯,张伟英,潘永称,李增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79-3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8
摘要( 245 )     PDF(139KB)( 351 )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16例共29只眼,近视度数(-7.00~-30.00)D,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9只患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前(0.50±0.26)与术后3个月(0.73±0.26)差异无显著性(t=2.043,P=0.051),但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屈光状态:术前为(-18.03±5.54)D,术后3个月为(-0.82±1.54)D,差异有显著性(t=30.899,P=0.00);平均眼压:术前为(2.091±0.380)kPa,术后3个月为(1.734±0.572)kPa,差异无显著性(t=1.98,P=0.07);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术前为(2 704±390)/mm2,术后3个月为(2 519±278)/mm2,较术前减少6.84%,但差异无显著性(t=1.16,P=0.26).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屈光状态的可预测性、可逆性和可控制性,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印迹细胞学在检查眼表面疾病中的应用   收藏
张蓓,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83-3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19
摘要( 401 )     PDF(175KB)( 327 )

目的:探讨印迹细胞学在眼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组20眼,干眼综合征组41眼(包括非SjOgren综合征23眼,SjOgren综合征18眼),眼热化学烧伤疤痕期组15眼.采用印迹细胞学技术观察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杯状细胞密度和角膜上皮的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SjOgren综合征与正常组、非SjOgren综合征比较,球结膜鳞状化生程度明显增加,杯状细胞密度明显下降(P<0.05),睑结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热化学烧伤疤痕期组的鼻侧和颞侧及下方球结膜的杯状细胞密度,较正常组增多(P<0.01).8只严重眼热化学烧伤眼的印迹细胞学检查发现,角膜区由含有丰富杯状细胞的结膜上皮覆盖;眼表面重建术后,其中7眼的角膜区恢复了角膜上皮的特性.结论:印迹细胞学在SjOgren综合征,眼热化学烧伤的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是一种无创、快速、简单易行,且经济的眼表面疾病细胞学检查方法.

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收藏
张惠成,姚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88-3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20
摘要( 259 )     PDF(108KB)( 229 )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9例(3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应用与裂隙灯显微镜相配置的倍频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成形术,定期检查眼压、房角及眼部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35个月,病眼平均眼压降为(17.2±5.3)mmHg,与术前(33.5±9.3)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25例(33只眼)未用降眼压药物,房角开放,暗室试验阴性.4例(4只眼)随访期间,房角逐渐关闭,眼压升高,视为失败.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验交流
婴幼儿膈膨升症的特点和治疗   收藏
李建华,张泽伟,朱雄凯,胡劲,林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91-3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21
摘要( 292 )     PDF(62KB)( 277 )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膈膨升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膈膨升症病例.经胸手术21例,经腹手术8例,均行前后双层折叠.膈肌菲薄者需来回折叠.结果:本组患儿术后膈顶均降至第9~10后肋水平,效果满意.经腹手术患儿有2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未再复发.结论:婴幼儿膈膨升症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膈肌折叠术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收藏
陈浩,陈君柱,朱建华,陶谦民,张芙荣,郑良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93-39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22
摘要( 268 )     PDF(116KB)( 240 )

目的:评价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6例HOCM病人用无水酒精进行PTSMA后的早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PTSMA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下降,症状和心脏杂音减轻;但并发有酒精外溢、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结论:PTSMA是一项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HOCM的新技术,其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综述
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近况   收藏
樊友启,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5): 396-40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23
摘要( 242 )     PDF(147KB)( 225 )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众多的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后证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及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受损心肌后,在受损的的心肌中存活、增殖,局部毛细血管增生、瘢痕组织增厚和瘢痕面积减少,抑制了心室重构,改善了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