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专题报道  论著  经验交流  综述 
述评
不孕相关疾病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收藏
黄荷凤,刘爱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17-4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1
摘要( 306 )     PDF(341KB)( 206 )

影响妇女生育健康的疾病是导致妇女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对与不孕相关疾病进行基础和临床系列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优化对这些疾病的处理方案.辅助生育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也为人类生殖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卵巢低反应的发生机理、辅助生育技术对子代遗传物质的影响、胚胎活检的结局和安全性评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系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专题报道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液和血清NO水平与IVF-ET结局   收藏
罗琼,董丽军,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24-4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2
摘要( 230 )     PDF(205KB)( 239 )

目的:明确腹腔液一氧化氮(NO)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发病的关系,以及探讨解决轻度内异不孕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60例轻度内异症不孕患者(内异组)、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管性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腹腔液容积、血清和腹腔液的NO水平,并比较了内异组和管性组的IVF指标.结果:内异组和管性组行IVF-ET后,两组胚胎植入率、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受精率内异组显著低于管性组(P<0.05);内异组腹腔液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管性组;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腹腔液中NO代谢物水平(ΔF/F,中位数)分别为9.98、13.76和20.72,内异组腹腔液中NO代谢物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和管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血清中NO代谢物水平(ΔF/F,中位数)分别为12.25、13.00和13.6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液NO水平变化可能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有关.IVF-ET是治疗与轻度内异相关不孕的有效手段.

cathpsin D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收藏
金敏,蔡婕,胡燕军,陆秀娥,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29-4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3
摘要( 284 )     PDF(240KB)( 254 )

目的:检测cathepsin D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athepsin D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thepsin D蛋白的分布定位.结果:PCOS组患者卵巢中cathepsin D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2.06±0.39 vs 4.76±1.43,P<0.05);cathepsin D在卵泡和卵巢间质细胞上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泡颗粒细胞上染色最深,主要定位在胞浆和胞膜.结论:cathepsin D蛋白在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这可能是PCOS卵泡发育异常的机制之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收藏
孙超超,封纯,周彩云,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33-4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4
摘要( 214 )     PDF(409KB)( 220 )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AQP1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月经妇女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定性及定位表达.选取正常月经妇女40例为正常对照组,功血患者51例为功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功血患者中AQP1的表达改变.结果: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可检测到AQP1 mRNA表达,AQP1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AQP1染色强度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增生期子宫内膜增高(P<0.01),AQP1染色强度和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单纯性增生组子宫内膜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组较单纯性增生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AQP1表达于人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功血患者子宫内膜AQP1的降低可能导致血管形成不良,参与功血的发生.

超排卵周期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液骨形成蛋白-15水平升高   收藏
吴琰婷,陆秀娥,王婷婷,何荣环,徐键,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39-4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5
摘要( 262 )     PDF(186KB)( 215 )

目的:研究卵泡液中骨形成蛋白-15(BMP-15)的水平及其与超排卵周期卵巢低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因输卵管性或男性因素不孕而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采用本中心常规促超排卵方案,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取卵时各组卵泡液中BMP-15的水平.按取卵时卵泡发育数目不同,将卵巢对超排卵药物的反应分为低反应型(卵泡数≤3)和正常反应型(卵泡数4~13个).结果:卵泡液中BMP-15的相对光密度(ROD),低反应组高于正常反应组(1.01±0.34 vs 0.77±0.2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卵泡液中高BMP-15水平与促排卵周期卵巢低反应的发生有关.

人类卵子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研究   收藏
朱依敏,叶英辉,高惠娟,徐晨明,钱羽力,金帆,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43-4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6
摘要( 269 )     PDF(270KB)( 488 )

目的:探讨取卵周期准备、卵泡发育状态、培养液成分对未成熟卵的获取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胚胎质量、胚胎移植后成功率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移植的影响.方法:19例进行卵子体外成熟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为自然周期,14例为促性腺激素(Gn)诱导排卵周期,4例常规控制性促排卵(COS)周期;分别以TCM199或人输卵管液(HTF)为基础培养液,进行卵子体外成熟培养.结果:当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最大卵泡直径≥12 mm时,获卵率、受精率和胚胎质量下降;TCM199组优质胚胎的形成率显著高于HTF组(P<0.01).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结论:在IVM周期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最大卵泡直径≥12 mm时,将影响胚胎着床率和累积妊娠率.TCM199优于HTF培养液,能提高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受精卵所形成胚胎的发育能力.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颗粒细胞AQP9的表达   收藏
陆秀娥,钱羽力,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49-45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7
摘要( 290 )     PDF(273KB)( 218 )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卵巢组织中窦状卵泡和在超促排卵(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AQP9的表达,探讨颗粒细胞AQP9表达水平与COH周期卵泡液中甾体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18例,对照组18例.收集卵泡(直径≥1.8 cm)液,测定甾体激素E2、P和T水平;取卵时分别收集大卵泡(直径>1.6 cm)和小卵泡(直径<1.4 cm)的黄素化颗粒细胞.用RT-PCR检测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AQP9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定位AQP9在PCOS卵巢内窦状卵泡和COH周期的黄素化颗粒细胞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证实黄素化颗粒细胞有AQP9 mRNA表达,PCOS组AQP9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大卵泡的颗粒细胞AQP9表达高于小卵泡,但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显示PCOS患者卵巢的窦状卵泡内颗粒细胞和COH周期的黄素化颗粒细胞均有AQP9的表达,染色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在COH周期,颗粒细胞AQP9 mRNA表达水平与卵泡液中E2、P和T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及在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均有AQP9表达,推测AQP9可能通过水转运介导卵泡发育和窦卵泡形成.在COH周期,PCOS的大卵泡AQP9的表达有高于小卵泡的趋势,可能与卵泡发育有关.在COH周期,颗粒细胞AQP9 mRNA表达水平与甾体激素的分泌无相关性.

聚焦超声治疗对伴有慢性宫颈炎的不孕患者宫颈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收藏
林珍云,徐键,王惠云,陆美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54-4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8
摘要( 273 )     PDF(190KB)( 246 )

目的:探讨患慢性宫颈炎的不孕症患者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S)治疗后宫颈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受孕的潜在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7月~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不孕夫妇专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宫颈糜烂不孕女性共10例.其中输卵管性不孕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2例,原因不明不孕2例.年龄25~34岁,月经周期规则,排卵正常;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择期用FUS治疗其宫颈糜烂,治疗后随访3个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宫颈糜烂面变化、宫颈黏液评分和性交后试验结果,评价FUS对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对宫颈局部微环境的影响.结果:10例患者经FUS治疗,治愈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后中位宫颈黏液评分由11分提高到13分(Wilcoxon 检验,P=0.014),性交后试验发现宫颈黏液内中位活动精子数由22个提高到52个(Wilcoxon 检验,P=0.015).1例不明原因不孕者在治疗2个月后临床妊娠.结论:FUS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宫颈炎患者宫颈黏液的性状,提高精子在宫颈黏液中的穿透性,可能有助于受孕.

论著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   收藏
罗冬娇,胡野,Dennin RH,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58-4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09
摘要( 217 )     PDF(333KB)( 264 )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变化.采用钩体TR/Patoc Ⅰ抗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 blot鉴定改建前后两种目的重组蛋白rLipL21s的免疫反应性,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比较改建前后rLipL21s抗血清对不同钩体血清群的交叉免疫凝集效价变化.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LipL21进行定位.结果: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8.5%和46.5%.两种rLipL21均能与TR/Patoc Ⅰ抗血清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免疫家兔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两种rLipL21兔抗血清对我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MAT效价相近,均为1∶80~1∶320.LipL21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结论:LipL21是钩体表面抗原.改建后的lipL21基因可明显提高原核表达产量,其产物可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其抗体具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凝集活性.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及克隆分析   收藏
李爱清,戴宁,严杰,朱永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65-4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0
摘要( 348 )     PDF(238KB)( 210 )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方法:以5株临床分离的耐药株作为被检菌,1株敏感株作为参考菌,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组差异研究,获取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的基因片段,并以斑点杂交方法对所获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在获得的差减阳性克隆中,经斑点杂交筛选后共有37个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在耐药和敏感菌株中存在差异(2倍以上),而其中17个片段其拷贝数存在明显差异(3倍以上).对以上17个差异片段进行单向测序,根据最高同源性比对结果,分别代表二肽ABC载体渗透酶(dppB)、二肽ABC载体结合蛋白(dppA)等10个基因的同源基因片段在耐药株中存在高拷贝数.结论:所获得的10个差异基因片段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相关.

PPARα激动剂菲诺贝特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PPARα表达   收藏
陈红娟,陈君柱,王兴祥,余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70-47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1
摘要( 336 )     PDF(362KB)( 230 )

目的:探讨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激动剂菲诺贝特(fenofibrat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室肥厚及心肌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两组(每组8只),非诺贝特治疗组(SHR-F)以非诺贝特100 mg·kg-1·d-1灌胃;对照组(SHR)以生理盐水灌胃.同周龄Wistor-Kyoto鼠为阴性对照组(WKY,n=8),以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后测血浆脑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血脂水平,以心脏组织病理分析判断心肌肥厚,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组织PPARα及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8周治疗,SHR-F组尾动脉血压与SHR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F组与SHR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HR-F组血浆BNP低于SHR组(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异.SHR-F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化指标低于SHR组(P<0.05,P<0.01).SHR-F组PPARα表达高于SHR组(P<0.01),NF-κB p65表达则低于SHR组(P<0.01).结论: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PPARα表达,其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作用.

中枢一氧化氮在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收藏
沈毅弘,蔡勇,蓝倩倩,高萱,夏强,虞燕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77-4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2
摘要( 221 )     PDF(311KB)( 181 )

目的:阐明中枢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躯体传入冲动对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PVN,再合并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DPN),通过MacLab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及心率曲线.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作SD大鼠脑内微量注射,观察在侧脑室或同侧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后,躯体传入冲动对兴奋PVN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强度0.1~0.3 mA,频率80 Hz,波宽0.5 ms,持续10 s)一侧PVN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2.88±2.18)mmHg,心率(HR)变化不一,偶伴有早搏.电刺激(强度0.3~0.4 mA,频率4 Hz,波宽0.5 ms,持续5 min)DPN对上述反应有部分抑制作用(P<0.01),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为43.27%.侧脑室注射L-NAME(0.5 mol/L,10 μl)可部分阻断DPN的上述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47.73% 降到12.49% (P<0.05).杏仁注射L-NAME(2 mol/L,100nl)也削弱刺激DPN对刺激PVN诱发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50.71%下降到25.30% (P<0.05).结论:中枢NO参与DPN传入冲动对PVN中枢性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杏仁有关.

细胞周期素D1和p27kip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收藏
葛建荣,任国平,姚航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83-4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3
摘要( 266 )     PDF(218KB)( 168 )

目的:探讨cyclin D1、p27kip1在普通型肾细胞癌(conventional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5例CRCC组织和10例肿瘤远端的正常肾皮质中cyclin D1和p27kip1的mRNA和蛋白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CRCC中cyclin D1、p27kip1的表达;分析cyclin D1、p27kip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CRCC中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含量分别为0.488±0.399和1.069±0.371,高于正常对照组0.089±0.066和0.281±0.253(P均<0.01);cyclin D1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体积大者cyclin D1高表达(P<0.05);CRCC中p27kip1 mRNA和蛋白含量分别为0.191±0.111和0.146±0.051,低于正常对照组0.374±0.216和1.004±0.318(P均<0.01),随着p27kip1表达的降低,肿瘤的细胞核Fuhrman分级、TNM分期增高;p27kip1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4.26%,高于p27kip1阴性组25.25%(P<0.01).结论:cyclin D1高表达和p27kip1的低表达与CRCC的发生有关;p27kip1的低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演进,检测p27kip1可作为评价CRCC预后的参考指标.

含C-src同源序列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和SH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重构中的表达   收藏
彭敏峰,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88-4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4
摘要( 318 )     PDF(248KB)( 185 )

目的:探讨含C-src同源序列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和SH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20例高分化前列腺癌(Pca)和10例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SHP-2和SHP-1的表达.结果:SHP-2在正常组中主要表达在基底和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少数在胞核中表达;在BPH组中基底和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在PIN、高分化Pca和低分化Pca组中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少数在胞浆中表达.SHP-2在各组的平均染色指数分别为0.4、1.7、2.1、2.2和2.6.SHP-1在正常前列腺组织,BPH、PIN和高分化Pca的组织细胞的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低分化Pca组织中不表达;SHP-1在各组的平均染色指数分别为1.8、1.8、1.5、1.2和0.4.结论:在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及转化过程中,存在SHP-1和SHP-2相关的信号传导的改变.SHP-2异常激活和表达部位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组织重构、增生及癌变的重要机制.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儿童服药及停药后观察时限的研究   收藏
杨茹莱,周雪莲,陈肖肖,徐艳华,毛华庆,施玉华,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93-49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5
摘要( 256 )     PDF(193KB)( 238 )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儿童治疗服药及停药所需观察时限,为安全停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确诊的1 144例CH患儿予以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定期复查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甲状腺B超,血T3、T4、TSH.左旋甲状腺素钠维持剂量较小(15.0~16.6 μg/d)且所有指标持续正常者在2~3岁后试停药,并在停药后1个月、2个月、10个月时随访复查.仍维持正常的儿童予以永久停药;若在停药观察期间患儿血TSH出现异常则视具体情况给予重新服药或继续观察.结果:157例停药观察儿童经随访重新服药15例(9.55%),最终停药142例(确诊为暂时性CH).本组共有48例患儿在随访期间血TSH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在停药1个月后出现异常有40例(25.48%),在2个月时出现异常的有7例(4.46%),仅1例在10个月后始出现异常.结论:在经甲状腺素药物规范治疗2~3年后,较小剂量的药物仍能维持血T3、T4、TSH正常,生长发育和甲状腺检查均无异常的CH儿童应停药观察.停药观察时限应为2~3个月,若血T3、T4、TSH仍处于正常范围,则可安全停药.在随访中若出现明显的异常则应继续药物治疗.

经验交流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大型缺损中的应用   收藏
徐昕,平飞云,陈军,严奉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498-50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6
摘要( 290 )     PDF(301KB)( 211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大型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下颌骨肿瘤病变范围大的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设计病变切除范围,确定移植的血管化腓骨长度,根据其镜像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切取血管化腓骨,根据术前预弯制的重建钛板进行腓骨塑型,固定腓骨及重建板于骨缺损两端正常下颌骨,并对腓动静脉进行显微吻合.结果:在三维实体模型上进行的模型外科操作与真实手术吻合程度很高,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腓骨塑型快而准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对称,X线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两侧对称,患者对术后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CAD/CAM技术的应用,为下颌骨大型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提供了个体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种相变点正畸镍钛合金弓丝的力学性能比较   收藏
林军,董陈,赵研,王晓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503-50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7
摘要( 304 )     PDF(226KB)( 472 )

目的:研究不同相变点(Af值)正畸镍钛合金弓丝的性能,探讨其性能与相变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种不同相变点的正畸镍钛合金圆丝(0.016"),在相同口腔温度(37℃)和形变速度及不同形变量下,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正畸力,测量弓丝的相变点.结果:在形变量3.0 mm时,相变点最高的镍钛弓丝产生的正畸力最小,反之相变点最低的正畸力最大.在小量形变范围内弓丝产生的正畸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超过0.5 mm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果同形变量为3.0 mm时.结论:相变点温度高的3M unit和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提供的镍钛合金弓丝产生的正畸力相对较小、较稳定,其性能较好.

综述
基因印记与胚胎发育   收藏
尹丽君,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509-5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8
摘要( 327 )     PDF(272KB)( 851 )

基因印记的擦除、建立和维持是正常胚胎发育的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各种DNA甲基转移酶的准确表达和密切合作,多种遗传综合征和胚胎发育缺陷与基因印记异常有关.基因印记对原始生殖细胞胞核全能性、配子成熟、胚胎生长发育、胎盘结构和功能,以及出生后个体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意义.

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希婧,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5): 515-5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7.05.019
摘要( 245 )     PDF(275KB)( 209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盆腔解剖结构异常被认为是重度内异不孕的主要原因,但轻中度内异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盆腔结构异常,其不孕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认为,轻中度内异患者不孕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密切相关,而且有多种细胞因子和蛋白参与,干扰正常妊娠需经历的排卵、配子运输、受精、胚胎运送、胚胎着床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任一环节受阻都可能导致妊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