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药学领域中药物代谢的研究
收藏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09-1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1
摘要(
259 )
PDF(243KB)(
228
)
近年来,药物代谢作为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药物代谢对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以及其它生物医学学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药物代谢研究资料已成为世界范围新药申请注册的必备条件.药物代谢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涉及临床药学:个体化治疗用药、多药的合理联合应用、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创制:新药发现、指导药物设计与结构修饰、体内药物生物转化途径与代谢物研究;药学基础研究: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药物代谢的调节、药物吸收转运与代谢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
|
|
小鼠肝脏内组成型雄烷受体基因表达剪切突变体的研究
收藏
孙红颖,陈静,姜凯,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13-11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2
摘要(
258 )
PDF(299KB)(
189
)
目的:研究组成型雄烷受体(CAR)在小鼠肝脏内是否存在剪切突变体.方法:以小鼠的肝脏为原料提取核酸,采用逆转录的方法获得小鼠的组成型雄烷受体的cDNA序列,并将其构建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实验发现CAR在小鼠肝脏内有不同的剪切体存在.结论:剪切体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受体结合部位,估计这种不同与不同外源性物质对受体的调节功能不同有关.
|
|
利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CYP2E1
收藏
路珂,曾苏,姚彤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18-1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3
摘要(
320 )
PDF(495KB)(
317
)
目的:获得人CYP2E1重组酶,并用该重组酶的特征性探针底物对其进行代谢活性研究.方法:以人肝组织RNA为模板,通过RT-PCR得到CYP2E1 cDNA片断,然后与pFastBac质粒连接,得到pFastBac-CYP2E1重组质粒,将其转化E.coli DH 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重组Bacmid-CYP2E1,将其转染草地夜蛾细胞(Sf9) 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将该病毒以及分别含有人CYPOR和人CYPb5的病毒共同感染Sf9细胞,收集共表达蛋白,以氯唑沙宗为底物鉴定重组酶的活性.结果:利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得到重组人CYP2E1的表达,其对氯唑沙宗的Km值为(72.4±8.7)μmol·L-1,Vmax值为(2.41±0.10)μmol·min-11·g-1蛋白.结论:利用杆状病毒系统成功表达了有催化活性的人CYP2E1重组酶,其活性与文献报道值相似.
|
|
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鉴定
收藏
陈静,孙红颖,杨颖,王学芬,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26-1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4
摘要(
289 )
PDF(477KB)(
256
)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HSA和PTH(1-34)基因,以柔性连接肽相连插入到表达载体pPIC9,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型培养板和PCR鉴定筛选得到转化子.在启动子AOX1和α交配因子信号肽的作用下,分泌表达融合蛋白HSA-PTH(1-34).PCR法和电泳鉴定表达验证阳性转化子,并观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活性,在兔肾皮质细胞膜中测定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产生cAMP的量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PCR鉴定重组转化子验证了融合基因的成功整合,用甲醇诱导表达,蛋白电泳分析表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HSA-PTH(1-34)同时具有HSA和PTH(1-34)的抗原性,且能激活兔肾皮质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但活性低于PTH(1-34).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
|
|
毕赤酵母中表达HSA/IL1ra融合蛋白的产物不均一现象的研究
收藏
戴寿沣,沈其,陈静,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34-1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5
摘要(
249 )
PDF(317KB)(
226
)
目的:探索HSA/IL1ra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产物不均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去糖基化和抑制糖基化实验验证不均一产物的由来,并考察了不同融合方式、不同克隆菌株、不同表达宿主对产物不均一现象的影响.结果:糖基化不均一引起产物不均一现象,且在SMD1168中没有此类现象,个别毕赤酵母GS115克隆中也没有此现象.结论:HSA/IL1ra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产物不均一现象,是由于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时糖基化不均一引起的,且不同融合方式、不同克隆、不同宿主对该现象有影响.
|
|
鸡肝散药效成分木犀草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
收藏
应景艳,李翔,王锦磊,姚彤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39-14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6
摘要(
278 )
PDF(334KB)(
168
)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大鼠尿、粪便、胆汁中鸡肝散药效成分--木犀草素的含量,研究木犀草素在SD大鼠中的排泄情况.方法:给SD大鼠灌胃鸡肝散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段采集尿样、粪便、胆汁,经处理后,以苷元木犀草素为目标物,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时间段尿样、粪便、胆汁中的浓度.结果:尿样、粪便、胆汁中木犀草素的方法回收率为98.00%~106.00%,提取回收率为85.00%~108.0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00%.木犀草素的总累积排泄率约为37% (测得尿中约11%;粪便和胆汁中各约26%).结论:建立的大鼠尿、粪便、胆汁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等特点.
|
|
大鼠口服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血药浓度测定
收藏
应晓英,王蕾蕾,袁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46-14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7
摘要(
284 )
PDF(287KB)(
271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体酮的浓度,以用于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血样用乙酸乙酯提取,采用达那唑为内标,以Hypersil C18柱(150 mm×3.9 mm,5 μm) 为分析柱,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以去势大鼠为模型动物,应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大鼠口服黄体酮脂质纳米粒后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黄体酮在0.02~2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3),定量限为(0.02±0.004)μg/ml(n=3),最低检测线为0.005 μg/ml(S/N≥3).高、中、低质控样品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0.5%,方法学回收率为93.4%~107.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提示,脂质纳米粒延缓药物的达峰时间,并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本测定方法稳定,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
|
|
地非三唑与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相互作用
收藏
胡云珍,顾少君,徐亚萍,姚彤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50-1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8
摘要(
239 )
PDF(337KB)(
158
)
目的:研究地非三唑与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的代谢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作为二相代谢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底物,分别在空白、β-萘黄酮和地非三唑诱导的微粒体中进行体外二相代谢,采用HPLC法测定各底物的剩余量.选取槲皮素、山奈酚对地非三唑体外一相代谢进行抑制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地非三唑的剩余量.结果:地非三唑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的二相代谢均强于B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P<0.01).槲皮素或山奈酚对地非三唑的一相代谢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常数分别为(12.41±0.26)μg·ml-1和 (7.97±0.08)μg·ml-1.结论:地非三唑与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会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格拉司琼中硫酸二甲酯残留量
收藏
邓桂凤,姚彤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56-1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09
摘要(
338 )
PDF(168KB)(
420
)
目的:建立盐酸格拉司琼中硫酸二甲酯残留量的测定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色谱柱为Angilent INNOWAX毛细管柱,柱温50℃,单点对照法检测盐酸格拉司琼中硫酸二甲酯的含量.结果:盐酸格拉斯琼中硫酸二甲酯未检出.且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硫酸二甲酯的保留时间与可能存在的其它残留溶剂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二氯甲烷和氯仿等的保留时间不同,方法的专属性良好;测得硫酸二甲酯的检出限为0.0016%.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控制盐酸格拉司琼中硫酸二甲酯的残留量.
|
|
HPLC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双(对-氟苄基)三硫醚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
收藏
罗淑青,陈婷,孙冬黎,邢玉婷,蒋惠娣,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59-16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0
摘要(
253 )
PDF(264KB)(
183
)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双(对-氟苄基)三硫醚(BFTS)及其降解产物双(对-氟苄基)二硫醚(BFDS)的RP-HPLC分析方法.方法:在0.2 g大鼠肺组织中加入正己烷-异丙醇(95:5,v/v)5.0 ml,11.50 μg/ml内标(苄基二硫醚)溶液20 μl,制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4.0 ml,真空抽干,残渣加流动相(乙腈∶水=65∶35,v/v)150 μl复溶,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条件为:S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v/v);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0 μl.结果:BFTS和BFDS在0.04712~14.78 μg/g(r=0.999)及0.04831~23.96 μg/g(r=0.999)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为0.04712 μg/g和0.04831 μg/g,回收率分别为95.71%~107.2%和90.00%~110.5%,精密度RSD均小于10%.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大鼠静脉注射12.5 mg/kg BFTS后,肺组织中BFTS及BFDS的含量测定.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BFTS及BFDS的组织分布研究.
|
|
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培养细胞中转录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
收藏
赵四海,寻萌,楚雍烈,朱彤,王毅华,闫丽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64-1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1
摘要(
261 )
PDF(375KB)(
230
)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分析性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研究HCV对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人工构建的HCV感染Huh-7肝癌细胞株,待其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培养细胞,以同步培养但不感染HCV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提取感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总RNA、总蛋白和细胞培养上清.总蛋白用于Western blotting鉴定HCV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细胞培养上清用于检测HCV在感染细胞内合成后的释放情况.总RNA 用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抽提情况,再纯化后进行逆转录cRNA合成、荧光标记和纯化后用于基因芯片分析,检测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CV,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HCV蛋白表达.基因芯片检测2倍差异表达转录调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11个.结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为研究HCV对感染细胞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提供了良好工具.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中差异表达的转录调节基因,为研究HCV感染对细胞基因转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加深了对HCV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
|
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结合蛋白2表达的研究
收藏
陈小会,童茵,徐伟来,金洁,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70-17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2
摘要(
226 )
PDF(371KB)(
160
)
目的: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人端粒结合蛋白2(TRF2)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TRF2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RF2蛋白的表达.结果: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株的TRF2表达显著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在原代白血病细胞中,M0和M1亚型患者白血病细胞TRF2的表达高于其他各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结论:预后差的AML患者和T细胞恶性肿瘤细胞株高表达TRF2,提示TRF2高表达可能和白血病的预后有关.
|
|
葡萄糖转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陆国华,钟秀君,丁伟,周建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76-18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3
摘要(
346 )
PDF(475KB)(
258
)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和17例肺良性病变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半定量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测两者相关性.结果: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癌组织中mRNA相对含量为0.689±0.245、0.506±0.246、0.693±0.248,对应癌旁组织为0.338±0.157、0.482±0.238、0.351±0.184,Glut1和HIF-1α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Glut3、HIF-1α在癌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为0.582±0.247、0.551±0.251、0.525±0.246,癌旁组织为0.288±0.151、0.436±0.224、0.261±0.135,在肺良性病变中为0.291±0.142、0.402±0.206、0.271±0.176,Glut1和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和HIF-1α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Ⅲ期明显高于Ⅰ和Ⅱ期(P<0.05),且HIF-1α的表达与Glut1明显相关(r=0.854,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1和HIF-1α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且Glut1和HIF-1α具有相关性.
|
|
Skp2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增殖的影响
收藏
沈林海,陈加平,徐立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82-18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4
摘要(
267 )
PDF(515KB)(
194
)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反义寡核苷酸(Skp2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kp2 ASODN)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 Reagent包裹Skp2寡核苷酸(ODNs)转染SGC-7901细胞,通过显微镜和MTT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kp2、p27 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p2蛋白及其底物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kp2 ASODN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效应,且各组细胞的抑制率均在48 h达到最高峰,其中200 nmol/L ASODN在48 h对细胞的抑制率为42.4%,P<0.01.200 nmol/L ASODN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P<0.05.在200 nmol/L浓度下,ASODN 组Sk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kp2无义寡核苷酸(Skp2 non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kp2 NSODN)组,P<0.05;而p27 mRNA表达未发生变化,但其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SODN组,P<0.05.结论:Skp2 ASODN能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和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干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影响细胞周期而实现的.
|
|
维生素C和E对染铅大鼠海马抗氧化酶及NO与NOS的影响
收藏
李向荣,龙宇红,方晓,刘晓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89-1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5
摘要(
275 )
PDF(234KB)(
270
)
目的:观察维生素C、E对五周龄生长期染铅SD大鼠血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S活性及丙二醛(MDA) 、NO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自由饮用0.615mmol/L的醋酸铅4周造成铅中毒模型.然后以维生素C 100 mg/kg、维生素E 100 mg/kg单独或联合灌胃1周.测量血铅水平,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NOS活性及MDA和NO含量.结果:与铅模型组比较,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后,大鼠血铅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下降,且其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维生素C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GSH-Px、NO、NOS水平显著高于铅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海马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NOS、NO活性.
|
|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收藏
方华,李昌熙,王泉云,刘进,左云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93-19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6
摘要(
276 )
PDF(307KB)(
222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P组在阻断主动脉6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
|
颏孔前进路结合舌瓣后置术治疗舌根癌
收藏
林崇翔,陈关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198-20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7
摘要(
362 )
PDF(389KB)(
324
)
目的:探讨颏孔前进路应用带有血管和神经的舌体组织后置来修复舌根癌根治性切除后缺损的新方法.方法:自2001年6月起,对18例舌根癌患者施行了颏孔前进路舌根癌根治性切除,一期舌瓣后置修复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30~65岁.结果:全部病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舌的功能和形态基本正常,经2~5年随访观察,面部外形,咀嚼功能,语音、吞咽功能,舌的感觉和味觉基本正常.结论:该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只要病例选择恰当,可以作为治疗舌根癌的手术方法之一.
|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及其价值
收藏
葛玲玉,严森祥,许顺良,黄强,商德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203-2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8
摘要(
249 )
PDF(323KB)(
256
)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
收藏
郦惠燕,陈艳虹,崔红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208-21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19
摘要(
274 )
PDF(246KB)(
387
)
目的:评估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修复眶壁缺损并纠正眼球内陷.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球突出度、复视和眼位变化.结果:2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视力明显下降和视力丧失,眼球内陷度数为(1.7±0.5)mm,与术前(3.9±1.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0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11例患者第一眼位无复视,但仍有周边复视,2例术后第一眼位复视仍存在.术后22例患者眼球各方向运动基本正常,但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眼位上移,下转轻度受限,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安全有效.
|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收藏
武剑,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212-21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20
摘要(
318 )
PDF(377KB)(
415
)
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构成的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特征性间质改变通常伴随甚至先于上皮细胞的恶变.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成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又称为肌成纤维细胞或者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间质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相互接触,在各种可溶性因子的媒介作用下,促进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文中主要介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一例
收藏
刘建仁,刘慧勤,晁明,丁美萍,黄鉴政,钟国栋,武建军,张广强,张宝荣,宋水江,胡海涛,郑锦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 218-2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8.02.021
摘要(
207 )
PDF(233KB)(
1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