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经验交流  论著  综述  短篇报道 
论著
β-L-2',3'-双脱氧-5-氟胞苷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收藏
朱永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97-10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1
摘要( 97 )     PDF(375KB)( 41 )
目的:研究β-L-2',3'-双脱氧-5-氟胞苷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从2.2.15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乙肝病毒DNA,用DNA印迹法分析药物对乙肝病毒DNA复制的影响。观察药物对人T-成淋巴样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狭线印迹法检测人T-成淋巴样细胞的线粒体DNA。结果:β-L-2',3'-双脱氧-5-氟胞苷对乙肝病毒DNA合成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05μmol/L,但其抗乙肝病毒作用是可逆的。对人T-成淋巴样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为67μmol/L。选择指数远高于2',3'-双脱氧胞苷。在浓度高到足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达90%以上时,对细胞线粒体DNA合成并无影响。结论:β-L-2',3'-双脱氧-5-氟胞苷在体外有较强的选择性抗乙肝病毒作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肠粘膜、腺瘤及癌组织的基因蛋白检测与意义   收藏
刘剑, 郑树, 冯懿正, 陈丽荣, 黄学峰, 耿礼义, 彭加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01-1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2
摘要( 83 )     PDF(386KB)( 41 )
目的: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P21-H-ras、EGFR及P53在正常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7%与0,在腺癌中为29.3%、35.4%与20.8%,癌组织中为47.4%、60.6%与52.6%,癌与腺癌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P21-H-ras、EGFR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瘤,但差别不显著(P>0.05),P53在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癌组织有2个以上指标阳性者占55.6%,3个都阳性者占27.3%;腺瘤中分别为13.2%与4.4%,差别显著(P<0.05)。结论:提示P21-H-ras、EGFR、P53基因都参与FAP癌变,P21-H-ras基因、EGFR可能作用于早期,P53基因则作用于晚期。检测P21-H-ras、EGFR、P53对早期诊断FAP癌变有一定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早孕组织多胺的含量   收藏
申屠建中, 周慧君, 许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05-1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3
摘要( 95 )     PDF(224KB)( 38 )
目的:建立大鼠早孕组织中多胺含量HPLC测定的方法。方法:大鼠早孕组织中多胺用10%三氯乙酸提取,苯甲酰氯柱前衍生,反相HPLC测定。结果:多胺中腐胺、精脒和精胺能较好分离;腐胺检测限可达1nmol、精脒和精胺可达5nmol;腐胺在1~1000nmol、精脒和精胺在5~1000nmol范围内线性良好;腐胺、精脒和精胺平均生物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5.8%、92.8%和81.7%,日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6%、1.35%和1.94%,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49%、1.48%和3.2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完全能满足大鼠早孕组织中多胺含量测定的需要。
肉苁蓉多糖的纯化及其对T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   收藏
曾群力, 毛俊浩, 吕志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08-11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4
摘要( 132 )     PDF(305KB)( 68 )
目的:研究肉苁蓉主要成分之一——多糖对小鼠胸腺T细胞的功能调节。方法:采用沉淀法获肉苁蓉粗多糖,以DEAE-Sephadex A-50和Sephacryl S-200柱层析,获得肉苁蓉多糖(CDPS)。再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CDPS对小鼠脾、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及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CDPS纯化后经Sephacryl S-200鉴定为单一对称峰。CDPS体外实验,在12.5~2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单独和协同ConA、PHA促进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CDPS在100μg/ml浓度时,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其IL-2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肉苁蓉多糖能增加小鼠脾、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且与ConA、PHA有协同刺激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IL-2。
替硝唑口腔粘贴片的溶出度和唾液浓度   收藏
胡绍渝, 陈志群, 袁弘, 胡富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12-1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5
摘要( 90 )     PDF(159KB)( 48 )
目的:研制抗口腔厌氧菌药替硝唑口腔粘贴片。方法:用替硝唑加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测定其溶出度和唾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口腔粘贴片可迅速达到口腔厌氧菌的抑菌浓度,并能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6h以上。结论:替硝唑口腔粘贴片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药物制剂。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收藏
郑锦志, 黄鉴政, 张佩利, 宋水江, 毛善英, 周君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14-1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6
摘要( 182 )     PDF(238KB)( 128 )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试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治疗24例作为对照。结果:LMWH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6.7%与45.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6.7%(P<0.05),LMWH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MWH组17例治疗后与治疗前作CT或MRI检查,显示脑梗塞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中未出现自发性出血。结论:初步认为LMWH对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
浙江籍正常(牙合)青年上颌尖牙与瞳孔和口角位置关系的相关分析与临床意义   收藏
盛祖立, 刘丽, 李莹, 刘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17-11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7
摘要( 82 )     PDF(248KB)( 25 )
目的:为老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101例浙江籍正常青年进行颜面部瞳孔间距、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和口角间距测量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上颌尖牙牙尖间距为36.02±2.06mm,瞳孔间距为59.70±3.54mm,口角间距为46.53±3.31mm。瞳孔间距与上颌尖牙牙尖间距之比为1:0.60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测量正常青年瞳孔间距、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口角间距可为老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提供上颌人工失牙定位依据。
经验交流
涎腺导管癌   收藏
黄林江, 叶学红, 陈关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20-1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8
摘要( 89 )     PDF(163KB)( 29 )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由涎腺导管上皮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几乎只发生于腮腺[1,2]。国内很少报道。本文将我科诊治的7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分析,并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论著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冠脉近端的观察   收藏
牟芸, 郑哲岚, 姚磊, 徐启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21-1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09
摘要( 91 )     PDF(246KB)( 42 )
目的:为冠心病诊断提供无创的新途径。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以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其近端冠脉管径、管壁及走行情况,再以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运动情况。结果:22例患者冠脉近端显示率100%。经胸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运动异常者,其相应的支配血管比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者显著变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结论: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冠脉近端的直接观察,有利于发现病变的位置,是无创检出冠心病的又一新方法。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2、刀豆蛋白A结合寡糖蛋白检测对胃癌的诊断   收藏
赵桂兰, 林洁, 彭淑牖, 周凡, 汤院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24-12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0
摘要( 105 )     PDF(305KB)( 46 )
目的:评价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2(CK-M2)、刀豆蛋白A结合寡糖蛋白(COP)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清CK-M2测定采用琼脂糖电泳和吩嗪二甲酯硫酸盐显色法;COP测定先用高氯酸、盐酸胍沉淀,最后按酶免疫竞争抑制法作检测。检测血样69例,其中胃癌患者血清28例,献血员41例。凡CK-M2出现明显区带,COP小于正常人OD平均值减去2SD者判为阳性。结果:41例献血员CK-M2均阴性,胃癌患者血清阳性率为50%(14/28),CK-M2对胃癌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0%;献血员血清COP阳性率为9.8%(4/41),胃癌患者为53.6%(15/28),COP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90.2%,敏感性53.6%。若二者联合诊断,则诊断特异性为90.2%,敏感性为67.9%,与单项诊断比较P>0.05,提示联合诊断与单项诊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K-M2、COP可作为胃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收藏
孙丽萍, 曹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27-1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1
摘要( 81 )     PDF(239KB)( 27 )
目的:通过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MB染色检测1354例胃粘膜HP。结果:1354例胃粘膜HP检出率为51.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腺体异型增生、胃癌活检组织中的HP检出率分别为49.5%、53.5%、60.2%、51.8%、68.3%、39.8%。胃癌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变(P<0.01)。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中有活动性变化535例,HP感染80.2%,无活动性病变465例,HP感染只有18.9%,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92例,HP检出阳性105例(35.9%),不伴有肠化127例,HP检出阳性119例(93.7%),这二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的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腺体异型增生有明显的关系,本组病例胃癌的HP检出率偏低,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牙列末端磨牙残根的保留及其在修复中的应用   收藏
刘丽, 盛祖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29-1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2
摘要( 74 )     PDF(248KB)( 45 )
目的:保存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作为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基牙,以改善修复效果。方法:对牙列末端为残根或残冠的患者35例采用非传统的方法,利用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以桩冠修复后作为基牙,进行义齿修复。结果:随访3年,18例可摘义齿基牙和10例固定义齿基牙功能良好,牙周无病变。7例固定义齿基牙出现牙周萎缩与咬合不适。其中4例改为可摘义齿基牙后,得以保留;3例因残根病变发展而拔除。结论:通过测算残根的余留牙周膜面积与原有牙周膜面积的百分比,以估算该残根是否有足够的牙周储备力作为义齿基牙、以及作为何种义齿基牙,并确定修复体(牙合)面的颊舌径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加基牙时必须考虑到(牙合)力的合理负担;牙列末端磨牙残根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削痂大张薄中厚自体皮移植治疗手背深Ⅱ度烧伤   收藏
鲁新, 余朝恒, 贺肖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32-1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3
摘要( 62 )     PDF(169KB)( 39 )
目的:为了防止或减轻手背深Ⅱ度(或浅Ⅲ度)烧伤后遗疤痕畸形和功能障碍。方法:对61例88只手背深Ⅱ度(或浅Ⅲ度)烧伤采用早期削痂薄中厚自体皮片移植术。结果:术后59例85只手背移植皮片色泽、弹性及握拳等功能和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本方法可有效防止常见的手背深巨度(或浅豆度)烧伤后遗疤痕畸形和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该手术不仅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且可适用于全身烧伤面积50%~70%以深Ⅱ度为主,生命体征平稳和有供皮区的患者。
视网膜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收藏
楼定华, 王竞, 徐启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34-1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4
摘要( 64 )     PDF(174KB)( 36 )
目的:了解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3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以同期健眼作对照。结果:术前24h网脱组与对照组的CRA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15天、3个月CRA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扎术可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
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移行细胞癌   收藏
汪朔, 张志根, 蔡松良, 沈志坚, 杜传军, 孙冠浩, 朱选文, 魏克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36-1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5
摘要( 71 )     PDF(255KB)( 34 )
目的:研究膀胱全切除术后,继发性尿道肿瘤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发生继发性尿道癌的16例病人的原发膀胱癌和发生尿道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尿道癌发生率7.4%,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是继发尿道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定期进行残留尿道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尿道癌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施行尿道全切除术。尿道癌的预后不良,多数病人在2年内死亡,应该强调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手热压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收藏
王帆, 鲁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38-1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6
摘要( 64 )     PDF(176KB)( 37 )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手热压伤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990~1996年收治的53例手热压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皮瓣修复疗效最佳,早期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和晚期皮瓣修复次之,晚期肉芽创面植皮疗效最差。结论:早期扩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是保证手功能的良好方法。
综述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张芙荣, 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40-1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7
摘要( 61 )     PDF(256KB)( 96 )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但PTCA术后引起的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制约因素,限制了它的临床广泛应用。由此冠状动脉内支架术(Intracoronary steming)应运而生,自1986年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短篇报道
幼年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治3例   收藏
李莎, 考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3): 143-1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3.018
摘要( 51 )     PDF(171KB)( 43 )
幼年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JCML)是白血病罕见类型,在儿童白血病中约占1%[1]。本院在1987~1995年曾收治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