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文 
论文
对长期服用复方18甲基炔诺酮妇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收藏
赵承洛, 陈玉兰, 金帆, 吴莉莉, 吴蓓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05-1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1
摘要( 183 )     PDF(466KB)( 47 )
甾体类激素作为避孕药物的效果十分肯定,目前已为国内外所广泛采用。但长期应用甾体类避孕药物是否会导致用药者产生遗传学效应,深为人们所关注。
四个不同地区蝮蛇毒素和血清的比较   收藏
杨友金, 黄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07-10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2
摘要( 574 )     PDF(1056KB)( 58 )
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蛇的分类进行研究,Minton(1)曾对美国西部游蛇科22种蛇进行血清免疫电泳比较,发现种之间不仅存在着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而且其内在的蛋白质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
免疫核糖核酸的抑瘤效应   收藏
张瑶华, 刘国光, 魏子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09-11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3
摘要( 190 )     PDF(238KB)( 54 )
自1967年Alexander等(1)报道免疫核糖核酸(IRNA)可特异性抑制苯芘诱发的大鼠肉瘤生长之后,陆续有文献报道肿瘤IRNA在动物实验模型中表现出特异的抑瘤作用(2,3)。为了证明特异肿瘤IRNA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我们选用小白鼠S180肉瘤模型,作了以下实验:在应用IRNA的同时,添加正常同品系动物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和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至能建立肿瘤的动物体内,观察其抑瘤情况。
人羊水中干扰素的检测   收藏
王信子, 吴南萍, 易健如, 韩桂卿, 陈离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12-1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4
摘要( 228 )     PDF(285KB)( 60 )
干扰素除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外,还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形用。1981年Lebon,Chudzio首次报告羊水中测到干扰素,并提出其与免疫调节有关,能抑制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本文对妊娠期羊水进行了干扰素的检测,并探讨其存在的意义及与病毒感染的内在关系。
胸导管颈静脉分流术治疗腹水实验性研究   收藏
叶曙天, 黄德赡, 李正之, 寿才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14-11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5
摘要( 220 )     PDF(1134KB)( 72 )
自从六十年代初期,Dumont首先报道胸导管外引流术治疗肝性腹水以来,文献上对胸导管引流术(包括内引流)治疗腹水的机理和疗效一直有争论。
铸造金属翼板蚀刻粘结固定桥(附80例临床分析)   收藏
刘克恭, 陈绍宝, 吕黎明, 马兰芳, 郭培蓉, 盛祖立, 麻晓虹, 郭洪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18-1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6
摘要( 190 )     PDF(351KB)( 60 )
1982年Livaditis和Thompson(1)报道将金属蚀刻技术用于铸造金属翼板固位体,研制成新型的无固位孔铸造金属翼板蚀刻粘结固定桥,使蚀刻铸造金属翼板同复合树脂的粘结力,超出酸蚀釉质同复合树脂粘结力的二至三倍。这种铸造金属翼板蚀刻粘结固定桥又称为Maryland桥。
人体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测定方法探讨   收藏
高永良, 周金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22-1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7
摘要( 232 )     PDF(300KB)( 59 )
甾体激素要发挥作用必须先与靶细胞中的胞浆受体结合,再发生一系列细胞内反应,最后产生生物学效应。激素受体是激素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中间物质。许多研究业已证明胞浆雌激素受体(ERc)及孕激素受体(PRc)的浓度可以提示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1~3)
腹腔镜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附119例资料)   收藏
范华光, 王曼, 孙进, 林永华, 张志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25-1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8
摘要( 236 )     PDF(758KB)( 113 )
由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异位症)的误诊和漏诊率较高,故如何提高异位症的诊断水平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本院自1980年12月应用美国Wolf公司和西德Stroz公司的腹腔镜,以及美国Hasson开放式腹腔镜,对临床可疑异位症、性质不明的盆腔肿块、慢性盆腔疼痛以及原发不育等236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镜检),其中诊断为异位症119例,占50.4%。
小儿肠旋转异常29例报告   收藏
章希圣, 颜水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28-12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09
摘要( 156 )     PDF(170KB)( 50 )
肠旋转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多见于新生儿和儿童,有的在成年期发病。本院自1977年1月至1984年1月收治29例,特报道如下。
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综述)   收藏
吴清明, 罗海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30-1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0
摘要( 283 )     PDF(284KB)( 67 )
流行性感冒杆菌常寄居于正常人呼吸道,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疾患,尤其是b型,对婴幼儿可致严重的化脓性脑膜炎,在流感、麻疹、百日咳之后,常引起继发性支气管肺炎、中耳炎及鼻窦炎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致病性、免疫性进行大量研究,现介绍于下。
免疫系统的时间生物学(综述)   收藏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33-1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1
摘要( 237 )     PDF(447KB)( 61 )
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周期性变化,如昼夜交替、四季变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为适应环境,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亦相应地发生节律变化,以保持体内环境最佳状态,此即为生物节律。
口腔厌氧菌感染(综述)   收藏
金光盛, 吕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37-1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2
摘要( 315 )     PDF(348KB)( 88 )
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厌氧菌的分离率在不断地提高,且其引起的感染日益被临床各科所重视。厌氧菌分为有芽胞和无芽胞两类,通常寄生于皮肤和粘膜,其中大部分属于正常菌丛。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周期性麻痹二例报告   收藏
林善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41-1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3
摘要( 188 )     PDF(90KB)( 72 )
例1:男,33岁,住院号123,741,因反复出现周期性四肢瘫痪15个月,纳亢、消瘦、颈部增粗伴突眼11个月入院。
腹膜假性粘液瘤二例报告   收藏
钱可大, 晏远方, 吴佩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42-1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4
摘要( 255 )     PDF(94KB)( 61 )
例1:男,51岁,住院号148710,因腹部逐渐增大4年,于1981年8月19日入院。起病时感进食后上腹饱胀。一年后曾在外院抽过腹水,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无效。二年后腹部逐渐增大,再次就医,诊为"肝硬化腹水并继发感染",经抗炎及护肝药物治疗无效而入我院。
右下肢皮肤完全撕脱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收藏
浦树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43-14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5
摘要( 197 )     PDF(100KB)( 56 )
本科于1983年抢救成功右下肢皮肤完全撕脱一例,现报道如下。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一例报告   收藏
刘敬东, 程瑛, 黄文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44-1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6
摘要( 298 )     PDF(93KB)( 70 )
刘某,男,41岁,造纸厂工人,住院号137996。因咳嗽、进行性气急10年,咳血3天,于1981年11月25日入院。10年前出现咳嗽、气急,当地胸片检查发现两肺上中部点状阴影及肺纹理增多,诊断为肺结核。经链霉素、雷米封等治疗3年,症状反见加重,胸片复查点状阴影增多,遍及全肺,肺纹理增多且粗乱。
嗜铬细胞瘤危象一例报告   收藏
童钟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5 (3): 145-14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5.03.017
摘要( 223 )     PDF(188KB)( 60 )
嗜铬细胞瘤危象症状复杂,病情凶险,易致死亡。我院于1982年遇到一例,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