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65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65-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文 
论文
血清类粘蛋白的极谱分析   收藏
李英, 黄祥寿, 刘祥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1
摘要( 192 )     PDF(496KB)( 61 )
血清类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于α1-球蛋白组分,含糖量甚高,约为40%(1)。类粘蛋白只能沉淀于磷钨酸和酒精中,不被三氯醋酸、磺基水杨酸、过氯酸等所沉淀,加热不凝固。血清中类粘蛋白含量很低,仅占血清总蛋白的1%左右,它在肿瘤、肝疾病等许多病理状态下可发生明显的改变。1939年Brdička(2)首先应用极谱法测定血清磺基水杨酸滤液于钴-铵缓冲液中的蛋白催化波,发现癌肿病人血清滤液的催化波显着升高,但并非为特异性变化,在发热、结核病患者等的血清滤液,其极谱活性亦有类似的变化。
提高宿主组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的影响   收藏
浙医药理学教研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2
摘要( 212 )     PDF(423KB)( 43 )
我们曾报导了苯乙肼,呋喃西林等药物具有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以下称流乙脑炎病毒)的作用,并对苯乙肼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过初步探索。受病毒感染宿主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是病毒在组织内繁殖的一种较普遍现象,柳元元等亦报导过流乙脑炎病毒感染小鼠的脑、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并证明了该酶活性升高与病毒在组织内繁殖有关,但对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尚未阐明,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某些观察。本文主要报导,在预先提高宿主组织黄嘌昤氧化酶活性的条件下,对流乙脑炎病毒感染性的影响;此外对该病毒感染宿主组织黄嘌呤氧化酶的性貭作了一些分析。
钙螯合与拟交感胺合并作用对蟾蜍心室的不应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的影响   收藏
徐学峥, 陈庚新, 王棣华, 黄行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10-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3
摘要( 233 )     PDF(311KB)( 57 )
一、本文对拟交感胺单用或与Na2-"EDTA"合用时对蟾蜍心室的绝对不应期、兴奋传导速度和舒张期兴奋阈值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二、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单用时,可使蟾蜍心室的绝对不应期略有延长,舒张期兴奋阈值略为降低,兴奋传导速度则无可见变化。惟上述作用均波动易变,影响不大。三、在Na2-"EDTA"作用的背景上,合并作用以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时,使心室的绝对不应期比Na2-"EDTA"单用时更为延长,差异显着,说明两者合用时有相互增益作用。兴奋传导速度和舒张期兴奋阈值在合用时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四、对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心肌膜电位的关系,以及在Na2-"EDTA"与拟交感胺合用时对心室绝对不应期的相互增益作用的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
非纯种大白鼠供联体实验的可能性   收藏
秦文清, 金中初, 汪友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13-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4
摘要( 222 )     PDF(704KB)( 64 )
联体动物(Parabiosis)是研究体液传递的一个经典实验模式。我们拟利用这一模式来探讨体液传递机制在肾脏代偿性生长中的作用。要将两只或两只以上动物用手术方法联在一起并能存活,则动物的选择需要相当严格,遗传上的某些差别,都可以导致联体中毒而使实验失败(1)。历来学者在使用这一实验模式时,皆强调纯种和多代同窝交配的重要性,因此一般无纯种动物的实验室,势必无法利用这一实验模式;如要多代同窝交配,则更非短时间所能筹及。
家兔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观察   收藏
姚竹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17-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5
摘要( 205 )     PDF(826KB)( 90 )
自从Del-Rio Hortega(1921)(1)采用碳酸银法使Cajal的中枢示神经系统第三种成份中辨认出小胶貭细胞(Microglia cell)之后,大家对小胶貭细胞的形态才有了明确认识。此后Hortega本人(1939)(2)以及其他学者,如Kershman(1939)(3),Field(1953)(4),(1955)(5)对小胶貭细胞的发生来源进行了研究,证实它是由中胚层细胞演变而来的。
胃液沉淀物四环素荧光检查对诊断胃癌的价值   收藏
朱登庸, 汤德骥, 彭清璧, 黄怀德, 赵忠良, 赵允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19-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6
摘要( 217 )     PDF(349KB)( 55 )
近年来关于四环素化合物的荧光性貭及其对诊断恶性肿瘤的作用文献报告日益增多(1~11)。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自1962年10月开展胃液沉淀物四环素荧光检查对诊断胃癌价值的研究。根据我们观察结果认为这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胃癌有一定价值。
应用放射性磷32诊断胃癌的初步报告   收藏
郁金声, 石武宗, 包永善, 楼福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22-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7
摘要( 340 )     PDF(432KB)( 52 )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胃癌,主要依据是增生迅速的肿瘤组织对磷32的吸收和代谢均增加,磷32在肿瘤组织内聚集量较周围正常组织为多(1)。1952年Cramer和Pabst报告胃癌部位所含磷32的浓度比其周围正常组织高,其测定方法是令病人咽下一个小型盖革计数器(Geiger Counter),然后在透视下将计数器操纵在所要测定的部位,进行放射性计数来诊断胃癌(2)。Мцшдин根据洗胃液内磷32排出百分率来诊断胃癌(3)。Clode发现胃癌组织积聚放射性碘131较周围正常组织多,因此提出了利用放射性碘131体外扫描法诊断胃癌(4)
应用电诊断测定面瘫预后的临床观察   收藏
洪修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25-2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8
摘要( 220 )     PDF(335KB)( 72 )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因为面神经在解剖上的关系,容易受到损伤,其中最多见的是原因不明的Bell氏麻痹,该病约有70~80%可自行恢复(1);其余20~30%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往往有后遗症状,难以医治,因此,早期确定预后,非常必要。早在1872年Duchenne首先叙述了面瘫的电诊(2)断以后一般都应用感应一直流电来判断面神经是否有变性反应,以此作为面瘫预后的估计。近年来,随着医学电子学的不断发展,在电诊断的领域内,增添了许多新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由于手续麻烦,不适宜在临床上普遍推广应用,就是因为可靠性
应用甲状腺片剂鉴别甲状腺摄碘131率增高的性质   收藏
包金良, 石武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27-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09
摘要( 237 )     PDF(232KB)( 72 )
目前认为应用甲状腺摄碘131率的测定来诊断甲状腺机能状况,是一种比较灵敏和精确的方法,但甲状腺摄碘131率的增高,并非表示全系甲状腺机能亢进,尤其在临床上某些无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有时也可出现很高的摄碘131率,其摄碘131曲线与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相似(1)。因之,对摄碘131率增高的患者究系甲状腺机能亢进抑系其他因素所引起,往往难以肯定。Greer和Starr曾报告(2)应用于甲状腺或甲状腺素的抑制试验作为鉴别。
溃疡病753例临床分析   收藏
陶秉(火西), 钱可大, 许瑞珠, 钱仪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29-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0
摘要( 215 )     PDF(376KB)( 40 )
我院内、外科自1953年3月至1963年12月(内科自1957年9月起)共收治溃疡病753例,其中内科患者448例,占同期内科住院总人数的5.6%。由于本院设有溃疡病专科门诊,住院治疗条件较严格,故实际病例要超过此数。诊断标准:一、经X线胃肠钡餐造影证实者447例;二、经外科手术证实者151例;三、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其中胃肠X线检查阴性者38例,未经X线检查者117例,均归纳为溃疡病共155例。
Billroth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治疗溃疡病   收藏
林建灿, 李煜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33-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1
摘要( 179 )     PDF(308KB)( 64 )
资料分析我科自1957年2月~1963年6月间,应用Billroth 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治疗溃疡病272例。其中急性穿孔40例,急性大出血34例,择期手术198例(内有幽门器貭性梗阻77例)。272例中,男性247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31~50岁共167例,占总例数的61.3%。
BillrothⅡ式胃次全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收藏
黄德赡, 李煌善, 孙万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36-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2
摘要( 210 )     PDF(484KB)( 61 )
我科自1957年2月~1964年6月共施行Billroth Ⅱ式胃次全切除术506例,部分病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除手术切口、腹腔或膈下感染外;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经非手术疗法治愈;轻度或中度倾倒症候群10例(3.6%),未作手术处理;经1~5年随访156例(1957年~1963年)(1),无术后复发溃疡病例发现。吻合口大出血2例;各种类型梗阻(包括吻合口、输入段和输出段梗阻,不包括粘连性肠梗阻)6例,作了手术处理,再手术率占1.5%,本文特将再手术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门静脉性肝硬变352例临床分析   收藏
宋作珪, 陶秉(火西), 夏舜英, 唐训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40-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3
摘要( 177 )     PDF(417KB)( 50 )
我院内、外科自1957年7月至1964年7月共收治门静脉性肝硬变352例,现就其临床材料加以分析讨论。病例选择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二项条件之一者:一、肝脏、脾脏肿大,伴有门静脉高压征象(如腹壁静脉怒张、腹水等),且有肝功能损害者;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或尸体解剖证实为肝硬变者。
小儿伤寒肠穿孔15例临床分析   收藏
陈美章, 彭崇惠, 薛品荣, 洪景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43-4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4
摘要( 196 )     PDF(229KB)( 55 )
伤寒肠穿孔是伤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伤寒死亡病人中约有1/3病例死于肠穿孔(1)。1957年实用儿科学记载,手术死亡率高达50%(2),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死亡率虽已下降到19%(3),但对穿孔时间较长的病例,疗效仍不满意。本院自1961~1963年10月共收治15例,现报导如下,并对有关手术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
钾代谢紊乱的原因、表现、诊断及其防治   收藏
汤德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44-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5
摘要( 513 )     PDF(539KB)( 66 )
钾代谢紊乱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自从同位素和火熖亮度计在临床上应用以来,对有关钾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认识,在防治工作中也有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都指出如果临床医师能够正确理解有关钾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或治疗钾代谢紊乱都有很大帮助。本文对临床工作中有关钾代谢紊乱的原因、表现、诊断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双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附一例报告)   收藏
余文光, 齐伊耕, 彭淑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5 (3): 48-4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5.03.016
摘要( 206 )     PDF(250KB)( 61 )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上腺,发生在肾上腺外的较少见,国内仅报告3例(1,2)。本文报告1例双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先后接受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借下腔静脉造影,明确术前诊断并定位,使肿瘤摘除获得成功。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1岁,干部。住院号26681。患者于1960年2月29日因过度疲劳,突发前额部剧痛伴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而来本院急诊,测得血压为180/100毫米汞柱,诊断为"偏头痛",配药回家,返家后又发作,面包苍白,四肢发冷,持续半小时后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