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动脉的解剖观察
收藏
俞寿民, 赵一鸣, 戴迪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1
摘要(
1337 )
PDF(702KB)(
172
)
前言在文献中,食管动脉的研究远较食管静脉为少。关于食管动脉的来源、分布等,在上一世纪英语文献中尚缺乏详细报导。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食管手术逐渐广泛开展,要求解剖学工作者对它的血管来源、分布与吻合有更深入的研究。
|
|
对胸廓内动脉的一不恒定分支——肋外侧支的观察
收藏
俞寿民, 戴迪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9-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2
摘要(
260 )
PDF(323KB)(
58
)
进行尸体解剖时,有时可遇见胸廓内动脉在其起点附近,发出一长短、粗细不一的分支,于壁胸膜的复盖下,沿胸壁内面向外下方行经若干肋间隙。
|
|
麻疹减毒活疫苗合并胎盘球蛋白预防接种效果观察
收藏
厉矞华, 王宗瀛, 连志英, 区雁杭, 何南祥, 陈志慧, 张秀芝, 张恩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11-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3
摘要(
377 )
PDF(286KB)(
50
)
自196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1~3)相继报导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于易感儿,可使其血清抗体阳转率与预防效果达95%以上,且其临床反应较自然麻疹者显着减轻,但仍有80%左右的发热反应,其中一部分则为高热。
|
|
告读者
收藏
浙医学报编辑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13-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4
摘要(
156 )
PDF(86KB)(
49
)
浙医学报自1963年8月复刊以来,深蒙读者爱护。目前因内部发行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经上级批准,自1965年起由全国邮电局公开发行。欢迎读者踊跃向当地邮电局办理定阅1965年本刊的手徐。
|
|
日本血吸虫病脑部异位临床分型的探讨(附38例分析)
收藏
丁德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14-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5
摘要(
369 )
PDF(947KB)(
49
)
日本血吸虫病的脑部异位早在1889年(1)已被发现。我国文献记载亦很多,至1959年10月止根据张沅昌(2)收集国内已报告的有66例,此后赵以成(3)在颅内肿瘤的分析中报告有3例。
|
|
65例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收藏
程源深, 朱雏雏, 金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17-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6
摘要(
255 )
PDF(395KB)(
86
)
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早在1916年已被Guillain、Barrè及Ströhle三氏所描写,指出这种病人的特征是脑脊液中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且认为和Landry 1859年报告的上行性瘫痪有所不同,而称之为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以后被命名为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
|
|
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的考的松治疗(附38例疗效分析)
收藏
丁德云, 林正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21-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7
摘要(
507 )
PDF(401KB)(
102
)
格林一巴利二氏综合症(又名急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感染性神经原炎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病死率很高,但尚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法。Shy和McEachern(1)(1951)首先试用激素治疗,虽然效果并不满意,但以后却有很多作者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
|
|
以组织培养分离传染性肝炎病毒的研究
收藏
何南祥, 郭茂福, 余干炎, 王信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24-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8
摘要(
198 )
PDF(203KB)(
43
)
Findlay于1939年提出传染性肝炎(简称肝炎)的病元体是病毒,并经不少学者用人体"志愿者"试验而加以证实(1)。25年来各国学者企图试用种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肝炎病毒之分离研究,但是此病毒迄今除人以外还不能在动物,鸡胚及组织培养等实验方法上获得肯定之结果(2),其中尤以近年来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肝炎病毒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
|
58例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分析
收藏
朱焱, 甘海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26-2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09
摘要(
242 )
PDF(332KB)(
55
)
自1816年Charles Bell(1)报告硬脑膜外血肿,引起外科医师注意后,迄今已一百余年,但仍有不少患者未能及早确诊,其死亡率仍高达23%(1~4)。我科自1958年9月至1964年9月六年来,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11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硬脑膜外血肿者58例,占5.2%。现将临床诊治结果报导如下,并对有关诊断、治疗、死亡因素等问题加以讨论。
|
|
磷32治疗12例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收藏
郁金声, 高毓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29-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0
摘要(
291 )
PDF(199KB)(
57
)
利用磷32的β射线外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在国内、外已有报导(1、2),具有一定疗效。磷32系纯β射线,其在组织内射程极短,在皮肤0.3毫米深处的量为75%,在2毫米深处的量为15%,在3毫米深处仅为6%(3)。故其对皮肤的作用表浅,将它做成敷贴器,作外照射治疗用,不会影响深部组织的营养。我们自1961年开始应用磷32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共12例,现报导于后。
|
|
114次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的分析
收藏
马宝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31-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1
摘要(
337 )
PDF(204KB)(
127
)
由腋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近年来才得到推广,国内外有关报导也日渐增多(1~5)。但此法应用于小儿的专题报导尚少。采用本法对三角肌以下的上肢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均很适宜,并发症很少发生,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又不必探查异感,因此损伤组织机会大为减少。
|
|
地卡因普罗卡因混合液在脊椎麻醉中的应用(附518例分析)
收藏
柴孟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33-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2
摘要(
186 )
PDF(303KB)(
44
)
应用地卡因普罗卡因混合液于脊椎麻醉,国内尚少专题报导。我院自1961年1月至1964年1月选择性地应用地卡因普罗卡因混合液于临床脊椎麻醉者共518例,现报导于下。
|
|
22例巨大甲状腺肿手术的清醒插管与麻醉分析
收藏
邵雅仙, 郦遇春, 马宝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35-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3
摘要(
946 )
PDF(206KB)(
91
)
甲状腺手术目前多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对面积广泛之巨大甲状腺肿,颈丛神经阻滞往往无法进行,而全身麻醉亦以先作清醒插管后再行诱导才能保证病员安全。
|
|
麻疹疫苗的研究进展
收藏
何南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37-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4
摘要(
416 )
PDF(483KB)(
93
)
麻疹是因病毒所致并以侵犯儿童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很强,传染指数高达0.95%以上,且常因并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而造成较高的病死率(1)。
|
|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收藏
周绍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41-4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5
摘要(
580 )
PDF(372KB)(
95
)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细菌性疾病的某些病原特性和发病率发生了很大改变。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是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性明显减少;另一方面,耐药性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性则随之增加(1)。在某些医院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严重性甚至有取代耐药性葡萄球菌的趋势(2)。
|
|
病变形态类似何杰金氏病的过敏性淋巴结炎三例报告
收藏
陈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44-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6
摘要(
299 )
PDF(959KB)(
61
)
由于药物过敏所致的淋巴结炎,其临床表现及形态改变类似恶性淋巴瘤,尤其是与何杰金氏病相似的病例国外已有报告(1~3)。由于何杰金氏病与过敏性淋巴结炎的患者不论在病变的性质、治疗、预后等各方面都是绝然不同,因此正确鉴别两者是十分重要的。
|
|
硫双二氯酚治疗布氏姜片虫病初步观察一例报告
收藏
方恒同, 蔡培仁, 徐兆骥, 张鸿典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46-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7
摘要(
330 )
PDF(225KB)(
52
)
硫双二氯酚及其同类化合物对肺吸虫病和中华分枝睾吸虫病有显着疗效(1、2),对急性血吸虫病有一定退热作用(3)和明显的杀虫作用(4)。因此我们臆测硫双二氯酚可能对同属于吸虫纲的布氏姜片虫亦具驱虫作用,遂用该药对1例姜片虫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今将结果报告如后。
|
|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所致的精神病二例报告
收藏
张扬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4 (4): 48-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4.04.018
摘要(
231 )
PDF(235KB)(
59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也引起许多副作用,严重者如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对精种活动方面也产生了轻重不一的反应,甚至导致重性精神病发作,作者曾遇到二例应用考地松后发生精种病者,特报导于后,并对其有关问题略加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