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86-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文  综述  论文 
论文
抗人B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究——Ⅰ.ZMB1细胞株的建立   收藏
沈建根, 陈宗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97-9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1
摘要( 150 )     PDF(482KB)( 66 )
杂交瘤技术在血液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就血型单克隆抗休而言,已见不少报道(1~5)。我们在继建立分泌抗人A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ZMC0(6)后,又建立了一株能分泌抗人B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现将对该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鉴定结果作一报道。
硝酸甘油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Ⅰ.膜控释系统体外与在体释放性能的研究   收藏
刘志强, 梁文权, 焦健, 叶鸣, 王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00-1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2
摘要( 227 )     PDF(534KB)( 89 )
硝酸甘油能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临床上一直用它作为心绞痛防治的首选药物。目前,国内硝酸甘油的主要剂型是舌下含片。含片生效快,但生物半衰期短(1.9~4.4 min),致使其药效仅能维持10~30 min左右(1)。以后,人们研制了软膏制剂(2),使药效延长至6 hr左右。但软膏的涂布面积、厚度与用量较难控制,而且易污染衣服与皮肤(31)。1982年以来,人们发展了透皮控制给药系统(4)。它不仅有软膏的一般优点,而且还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与可在需要时随时除去等长处。鉴于上述原因,硝酸甘油透皮控制给药系统已盛行于国际。
月经血量与血清纤维蛋白裂解产物的关系   收藏
叶祝嵩, 邹剑峰, 刘子贻, 杨勤贞, 祝华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05-1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3
摘要( 269 )     PDF(406KB)( 63 )
月经过多是常见的妇女病,病因是多方面的。子宫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被认为试验对象与实验方法是某些妇女月经过多的病理机制(1)。至少在使用宫内节育器造成月经过多是如此(2)。这种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是否会反映,到循环血液中,各家持不同看法(1~5)。而研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变化直接对月经过多的治疗有关(6)
电热针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抑制作用的初步实验   收藏
孙才均, 陈关福, 孙才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07-10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4
摘要( 185 )     PDF(558KB)( 59 )
近年来,肿瘤加温治疗的大量研究工作证明,加温可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加温治癌的方式有热液区域灌注、微波、射频、超声波、透热疗法、浸在加温液体中及全身加温等(1-3),但用电热针治疗肉瘤很少报道。1981年起我们根据祖国医学针与灸相结合的原理,用电热针电源控制仪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进行抑制实验研究,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微波辐射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急性效应   收藏
汪行华, 陈国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09-1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5
摘要( 169 )     PDF(168KB)( 68 )
神经系统对微波辐射最为敏感,动物的行为活动是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反应。我们以微波辐射对小鼠行为活动影响的研究,来探索微波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现报道如下。
癌胚抗原放射免疫分析及临床观察   收藏
郁金声, 屠斌, 程秋梅, 葛忠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11-1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6
摘要( 252 )     PDF(284KB)( 53 )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醣蛋白,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肿细胞表面。1965年首先由Gold和Freedman从结肠腺癌与胎儿肠组织中提取,1969年Gold和Thomson首先建立血液CEA浓度放射免疫测定法。我国朱承漠等1983年报告癌胚抗原放射免疫分析研究(1)。本文报道应用放射免疫法对癌肿病例207例血清CEA浓度观察。
门体分流术吻合口通畅性的超声检查   收藏
刘学明, 陈美风, 王友琴, 金公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14-1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7
摘要( 510 )     PDF(813KB)( 91 )
门体分流术后约10~20%病人因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以致吻合口栓塞,使分流失败。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或经股静脉直接造影虽可了解吻合口是否通畅,但是血管造影为创伤性检查,具有一定并发症。1977年Goldberg首先报道用B超观察门体分流术后吻合口的通畅性(1)。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最近用超声显象法观察20例,现报告如下。
脊髓血管畸形11例X线分析   收藏
李方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16-11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8
摘要( 168 )     PDF(1513KB)( 54 )
脊髓血管畸形又名脊髓血管瘤、脊髓血管错构瘤或蔓状血管瘤。本病国外报道较多(1~4),国内尚少(5~7)。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我院1969~1983年间作脊髓碘造影发现1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板治疗颅颌紊乱症56例报告   收藏
彭德馨, 刘克恭, 陈绍宝, 顾红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20-1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09
摘要( 188 )     PDF(405KB)( 48 )
颅颌紊乱症的特征是头、颈、颌肌肉触痛、下颌活动受限、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杂音、下颌运动偏斜和面部外形不对称等一系列症状(1)。采用(牙合)板治疗已有很长的历史(2)。近年由于对淤板不断改进,疗效已较满意,尤其对消除肌筋膜疼痛、颞下颌关节局部症状和夜磨牙等更为显著(3)
十二指肠憩室31例临床分析   收藏
金公良, 彭淑牗, 齐尹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24-1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0
摘要( 169 )     PDF(180KB)( 43 )
我科从1955年11月~1984年11月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31例,现就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等略作讨论。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0岁,其中40岁以上19例。出现症状时间最长30年,最短1个月,平均6年。
老年人前列腺摘除术的麻醉体会   收藏
范慧玉, 杨诏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26-1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1
摘要( 208 )     PDF(177KB)( 52 )
我科1982年1月~1984年12月采用低位硬膜外麻醉施行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97例。其中60~69岁62例(Ⅰ组),70~79岁35例(Ⅱ组),现结合临床,略谈麻醉的体会。临床资料一、术前情况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史,入院后继续用降压药物维持者,I组23例占37%,Ⅱ组14例占4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改变:包括房性或室性异位节律,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伴劳损和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等,I组38例占61%,Ⅱ组25例,占7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综述
冠脉循环的体液与植物神经调节研究进展   收藏
张荣宝, 周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28-1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2
摘要( 182 )     PDF(460KB)( 50 )
冠脉血流量受局部与血液内体液因素和植物神经的调节。关于冠脉活动的调节原理,多年来经众多学者的研究与评述,获得了一定的了解。近一、二十年来由于采用了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放射微球技术,闪烁计数计、无线电遥测等方法,使有关原理得到不断发展与修正。本文就近年来对冠脉循环的体液与神经调节的认识与进展作一综述。
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分流的随访结果   收藏
金公良, W Dean Warren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33-1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3
摘要( 361 )     PDF(546KB)( 78 )
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了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设计远端脾肾静脉分流(1)。这种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下列原因:①对门腔分流术后的随访,显示术后有很高的脑病发生率;②断流术脑病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出血复发率较高;③根据血液动力学的研究,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和门脉高压状态,对保留肝脏功能有重要的作用;④通过动物(狗)实验证实,门脉高压时,脾静脉可作为流出道,对降低胃责门区高压状态有利。
论文
一个遗传二代的14/21罗伯逊易位的检出及其产前诊断   收藏
金帆, 陈玉兰, 吴莉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37-1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4
摘要( 978 )     PDF(584KB)( 131 )
D/21罗伯逊易位是易位型21三体中最常见的类型(1)。本院84年底、85年初在遗传咨询门诊中检出了一个14/21罗伯逊易位型的21三体性女孩和一个具有同样易位的第二胎孕20周的平衡易位携带者母亲。并成功地对后者进行了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出一个相同罗伯逊易位的男性平衡易位携带者胎儿。以后经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检查证实。
经口内下颌支矢状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畸形一例报告   收藏
陈关福, 杨明达, 金长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39-1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5
摘要( 171 )     PDF(487KB)( 63 )
Obwegeser (1957)(1)首次提出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以后其他作者作了改进(2~4)。手术的主要优点是在口内进行,口外皮肤不留疲痕,符合整形外科原则。矢状劈开的竹断面接触面大,骨愈合快,复发机会少,在整复下领骨畸形较为满意(2~5),现将我科一例报告如下。
二维实时超声与CT诊断家族性肝与双肾多发性囊肿二例报告   收藏
俞锋, 庄颂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41-1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6
摘要( 281 )     PDF(107KB)( 51 )
先天性多囊肝合并多囊肾较少见。本院对任氏姊妹行二维实时超声及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检查,确诊为肝与双肾多发性囊肿,兹报道如下。病理摘要例1,任某,女,50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年余,发现肿块半年,于1984年7月13日住院。既往有间歇尿频,尿急和尿痛史。
直接由电镜底片制作幻灯片   收藏
李建民, 石元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3): 142-1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3.017
摘要( 188 )     PDF(101KB)( 53 )
学术交流中常用幻灯片的画幅为24×35mm2的135幻灯片。而一些光学显微镜及大多数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底片要大得多,且不统一。如我校电镜室的电子显微底片画幅为82×100mm~2。按照135幻灯片的通常制作方法,首先需用原底片放成相片,然后用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