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Vol. 39 Issue (6): 566-57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0.06.003
专题报道     
乙醛脱氢酶2和线粒体渗透转换参与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李正红1,姜翠荣1,夏满莉2,叶红伟1,关宿东1,高琴1
1.蚌埠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 2.嘉兴学院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浙江,嘉兴,314001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nd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involved in cardioprotection of ethanol postconditioning
 全文: PDF(365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剂苍术苷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梗死面积增加,同时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

关键词: 线粒体心脏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乙醇醛脱氢酶乙醇后处理心脏缺血/复灌损伤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出版日期: 2010-11-25
基金资助: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3097)%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0AY1061)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李正红
姜翠荣
夏满莉
叶红伟
关宿东
高琴

引用本文:

李正红,姜翠荣,夏满莉,叶红伟,关宿东,高琴. 乙醛脱氢酶2和线粒体渗透转换参与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6): 566-571.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10/V39/I6/566

[1] 朱锋,项迎春,曾玲晖. 线粒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家族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403-408.
[2] 黄卓群,余夏飞,刘星宇,马康,黄敏华,李芳芳,杨巍,牛建国. 瞬时受体电位 M2抑制剂 A10对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细胞的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106-112.
[3] 徐玮泽,俞凯,徐佳俊,叶菁菁,李昊旻,舒强. 先天性心脏病心音听诊筛查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5): 548-555.
[4] 刘云,李凯凯,吴娟,栗河舟,耿笑端,谷雅川. 先天性心脏病在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5): 597-602.
[5] 温雯,姚巧玲,陈玉岚,李志强,孙晓靖,李瑜,张俊仕,珠勒皮亚·司马义,徐新娟.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4): 439-446.
[6] 蒋沛然,王志萍. 模式生物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4): 500-507.
[7] 张大勇,林九洲,王雅艳,许珊,罗成专,蔡佳烨,蒋学范,潘建平. 白藜芦醇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延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6): 617-624.
[8] 徐佳俊,舒强. 三维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5): 573-579.
[9] 杨坤,胡晓晟. 微小RNA-21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214-218.
[10] 吴彬彬,杨毅.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224-229.
[11] 邵颖,王佳丹,朱丹雁. Rictor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线粒体钙信号的调控[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1): 65-74.
[12] 肖梨,佟晓永. 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血管重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1): 102-110.
[13] 赵誉,张凤,赵筱萍,袁玮,张金华,王毅. 参麦注射液保护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5): 507-513.
[14] 何佳怡,张信美. 氧化应激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419-425.
[15] 田广烽,高慧,胡莎莎,舒强. 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3): 22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