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Vol. 39 Issue (4): 345-34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0.04.002
专题报道     
B7-H4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钱韵1,姚航平2,沈玲2,程林芳2,张立煌3
1.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Expression of B7-H4 in prostate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全文: PDF(368 KB)   HTML (
摘要: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4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 分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B7-H4 在胞浆和(或)胞膜弥漫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B7-H4在临床肿瘤分级较高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强于临床肿瘤分级较低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结论:B7-H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肿瘤分级密切相关.异常表达的B7-H4 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封闭肿瘤组织中的B7-H4 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前列腺肿瘤/诊断免疫疗法B7-H4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分级    
出版日期: 2010-07-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777),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9C33150)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钱韵
姚航平
沈玲
程林芳
张立煌

引用本文:

钱韵,姚航平,沈玲,程林芳,张立煌. B7-H4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4): 345-349.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10/V39/I4/345

[1] 孙博强,王琼艳,潘冬立.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和激活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1): 89-101.
[2] 卢战军,胡洋洋,李思思,臧丽娟,蒋巍亮,吴坚炯,巫协宁,曾悦,王兴鹏.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5): 499-506.
[3] 狄晨红,金帆. 密封蛋白4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344-350.
[4] 陈志强,米贤军,陈昂,段立锋,代新珍,邓文同.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石蜡切片厚度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362-366.
[5] 郭峰亮,汤谷平,胡青莲. 纳米材料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用于肿瘤成像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2): 167-172.
[6] 姚国荣,傅云峰,李艳丽,周彩云,吕卫国.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2): 173-178.
[7] 邹继霞,章程燕,王苹莉. 肿瘤过继T细胞免疫治疗应用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2): 211-217.
[8] 蔡成,王建平,钟志凤,戴志慧,王庆华,董武真,施红旗,刘庆伟,杜金林.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CD133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1): 36-43.
[9] 卢伸,王青青. 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会议热点解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1): 106-109.
[10] 郑江江 等.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D10表达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和复发中的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4): 335-341.
[11] 来茂德.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和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1): 5-9.
[12] 杨燕, 李玉梅, 张娜, 李皖云, 欧玉荣, 汪蕊, 赵福友, 吴穷. 缝隙连接蛋白26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5): 517-524.
[13] 林开清, 朱丽波, 张信美, 林俊. 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3): 269-277.
[14] 刘学红, 张泳, 刘传康.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在人胚胎食管组织发育阶段的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2): 184-188.
[15] 朱海鹏,云峰,酒涛,等. 六磷酸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5): 5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