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Vol. 32 Issue (4): 339-3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7
原著     
胸腺肽α1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云梅;吕雪英;黄卫东;沈美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
Effect of thymosin alpha 1 o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全文: PDF(116 KB)   HTML (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用胸腺肽α1治疗2个月,第1个月每日1.6 mg,第2个月隔日1.6 mg,均为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患者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30例患者用胸腺肽α1前,CD4、CD4/CD8、NK细胞分别为(32.33±6.25);、(0.77±0.23);、(16.05±6.79);,治疗后为(39.42±9.26); 、(1.19±0.53); 、(24.37±8.23);.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关键词: 肿瘤胸腺素/治疗应用杀伤细胞天然T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肽&alpha1恶性肿瘤老年人    
出版日期: 2003-07-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杨云梅
吕雪英
黄卫东
沈美亚

引用本文:

杨云梅;吕雪英;黄卫东;沈美亚. 胸腺肽α1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4): 339-341.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3/V32/I4/339

[1] 马丽娟,吴爽,张凯,田梅,张宏. 大麻素1型受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66-673.
[2] 张冬梅,曹琪璐,景临林,赵秀华,马慧萍. 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14-620.
[3] 邹玉林,崔秀明,向巧,郭敏,梁应忠,曲媛,杨晓艳. 酱头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561-567.
[4] 宣自学,张轶雯,潘宗富,郑小卫,黄萍. 天然药物成分干预铁死亡抑制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01-606.
[5] 宋飞凤,张轶雯,潘宗富,张琪,卢茜璇,黄萍.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186-5p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582-590.
[6] 石坚宏,李瑞芝,杨元宵,姬丽婷,李昌煜. α-细辛醚、β-细辛醚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及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591-600.
[7] 刘飞,冯春月,毛建华,傅海东.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相关新发及复发肾小球病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4): 524-528.
[8] 王诗琦,卫海燕,付东霞,刘晓景,沈凌花,毋盛楠,陈永兴. 五例Keishi-Bukuryo-Gan综合征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4): 494-499.
[9] 张冉,刘云,张翠,马梦尧,李曙,洪云. 盐诱导激酶2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352-360.
[10] 施锦波,励夏炜,吴育连.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能否从常用术后化疗方案中获益[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375-382.
[11] 沈烨琦,王中秀,谭静怡,钟佳慧,陈莉丽. 白介素-17 诱导自噬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分化的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162-170.
[12] 毛红美,孙毅. 原纤毛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245-260.
[13] 任超杰,钟丹妮,周民. 微藻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261-266.
[14] 付媛媛,姜晶鑫,陈述政,邱福铭. 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81-89.
[15] 邹华伟,项承. 异嗜性和多变性逆转录病毒受体 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表达的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