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Vol. 32 Issue (4): 287-29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5
专题报道     
隐孔菌多糖成分对致敏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细胞的影响
汤慧芳;陈季强;谢强敏;赵晓燕;柯传奎
浙江大学医学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1;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6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of Cryptoporus volvatus on bronchial hyperreasponsivenes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in ovalbumin sensitized rats
 全文: PDF(201 KB)   HTML (
摘要:

目的:研究隐孔菌多糖成分对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雾化吸入攻击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隐孔菌多糖成分A、B(5 mg/kg、20 mg/kg)和酮替芬(5 mg/kg)及溶媒对照(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0 d.用甲酰胆碱激发气道高反应性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腹腔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和腹腔灌洗液中脱颗粒肥大细胞及白细胞分类.结果:隐孔菌多糖成分A、B均能明显抑制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气道阻力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细胞的数目,以多糖B作用更明显;多糖A和多糖B也明显抑制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腹腔嗜酸性粒细胞的渗出.结论:隐孔菌多糖A、B成分抑制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其作用可能与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嗜酸细胞炎症和趋化有关.

关键词: 多孔菌科哮喘/免疫学多糖类支气管高反应性/免疫学嗜酸细胞肥大细胞隐孔菌大鼠     
出版日期: 2003-07-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57);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901-05-269)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汤慧芳
陈季强
谢强敏
赵晓燕
柯传奎

引用本文:

汤慧芳;陈季强;谢强敏;赵晓燕;柯传奎. 隐孔菌多糖成分对致敏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细胞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4): 287-291.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3/V32/I4/287

[1] 王晓蓉,卢韵碧,张纬萍,魏尔清,方三华.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对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10-18.
[2] 刘婷婷,王凌霄,杨晓辉,姚智卿,蔡慧珍. 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在枸杞多糖抑制糖尿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35-40.
[3] 侯甲福,武蕾蕾,才玉婷,高长久,安锦丹,于忠诚. 锦花清热胶囊抗内毒素作用实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1): 74-79.
[4] 林开清, 朱丽波, 张信美, 林俊. 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3): 269-277.
[5] 朱丽波, 林开清, 张信美, 林俊. 色甘酸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3): 278-284.
[6] 李江,等. 手术联合吲哚美辛口服治疗颅骨多发嗜酸细胞肉芽肿患儿一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4): 501-503.
[7] 张军, 张国新, 陈菲菲, 何邦顺, 叶峰, 潘晓林. 幽门螺杆菌脂多糖对胃粘膜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li、Ptch-1表达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5): 543-549.
[8] 朱丽波,张信美综述. 肥大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4): 461-463.
[9] 向维;丁馨;张薛磊;吴媛媛;陈松华. 彩虹明樱蛤酸性多糖的提取与纯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5): 569-575.
[10] 马志新;赵鲁杭. 多糖激活巨噬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5): 567-572.
[11] 赵婧;阮红;高秋萍;李梦雅;陶晔琪;郑颖. 紫心甘薯多糖的分离及组分抑癌活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4): 365-373.
[12] 夏满莉,王敏,柴荣奎,徐策,王会平,夏强. 大鼠CLP与LPS两种败血症心室动力学及血管张力变化的比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6): 572-576.
[13] 罗行,缪长虹,戈宝学,蒋豪. 异氟醚和七氟醚及地氟醚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5): 464-469.
[14] 张庆勇;王志华;李晓波;殷莲华;李京波;魏盟. 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促进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后心肌内胶原纤维的沉积[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2): 187-192.
[15] 包悍英;王丽娟;杨杨;蔡真. TLR4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5): 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