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Vol. 31 Issue (5): 331-3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5.005
专题报道     
氯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反应和胶原的影响
高丹忱,朱建华,张芙荣,郑良荣,陶谦民,陈君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Relationship of collagen content, intimal thickening and angiotensin Ⅱ level of iliac arteries after balloon injury in rabbits
 全文: PDF(229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5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4周和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6组,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于术前5 d始喂氯沙坦和苯那普利片剂至实验结束.结果:随着病变发展,内膜面积及胶原含量呈增加趋势.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干预4周时,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23.58±6.16)%、(22.67±10.20)% 、(35.20±7.25)%,P<0.05.干预8周时,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均减少,尤以胶原含量减少更为明显,后者分别为(20.69±11.16)%、(25.41±11.00)%、(42.69±13.99)% ,P<0.05,而管腔面积增加,分别为(0.79±0.25)mm2、(0.76±0.28)mm2、 (0.62±0.27)mm2,P<0.05.同时氯沙坦增加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516.31±70.7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P<0.05;苯那普利减少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40.62±67.6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苯那普利各组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分别与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存在正相关(分别为4周组r=0.905,0.873,0.987;8周组r=0.888,0.702,0.787,P<0.05).结论:①在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存在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胶原堆积、内膜增厚和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可能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氯沙坦/药理学/苯那普利/药理学/血管紧张素Ⅱ/内皮血管/病理学/内皮血管/药物作用/动物实验/兔    
出版日期: 2002-09-25
基金资助: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98B008)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高丹忱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陶谦民
陈君柱

引用本文:

高丹忱,朱建华,张芙荣,郑良荣,陶谦民,陈君柱. 氯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反应和胶原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5): 331-336.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2/V31/I5/331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