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Vol. 27 Issue (4): 160-1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8.04.006
论著     
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与处理
吕卫国, 石一复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全文: PDF(244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处理。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1997年6月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27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非巨块型作对照。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3%,IB期巨块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临床期别估计易不足,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术前化疗的9例巨块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未接受化疗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有不良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并发症较高,术前全身化疗对降低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手术淋巴转移化学疗法    
收稿日期: 1997-12-22 出版日期: 1998-07-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吕卫国
石一复

引用本文:

吕卫国, 石一复. 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与处理[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27(4): 160-161.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1998/V27/I4/160

[1] 付媛媛,姜晶鑫,陈述政,邱福铭. 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81-89.
[2] 陈倩,刘露,张静静,韩赛,崔保霞,张友忠,孔北华. 237例宫颈腺癌及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357-361.
[3] 邝平定 等. 双能量C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5): 511-516.
[4] 傅立平 等. PET-CT诊断ⅠA2~ⅡA期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5): 517-522.
[5] 刘馨刚,吴敏,李素莹,李忠宝,胡青莲,周峻,汤谷平. 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2): 135-143.
[6] 韩瑞 等.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meta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4): 379-386.
[7] 崔光莹等. 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激发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6): 672-677.
[8] 洪波, 钱韵, 姚航平. B7-H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5): 511-516.
[9] 黄中柯;楼岑;史国华. 201Tl和99mTc-MIBI显像定量分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2): 183-187.
[10] 余新春;吴善水;陆晓青;盛李明;胡雅国;赵健;李娟梅;邵海燕.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2): 170-173.
[11] 潘文胜,曹敏,海老原善郎.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6(3): 273-279.
[12] 叶招明,李伟栩,杨迪生,陶惠民. 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关节缺损[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5): 400-404.
[13] 杨迪生.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5): 381-383.
[14] 张晨美,王珏,杜立中. 蓝光发光二极管光疗效应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3): 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