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Vol. 38 Issue (5): 439-4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9.05.002
专题报道     
小檗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梁赟;赵小英;魏艳淋;徐荣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浙江,杭州,310009
Berbamine induces apopt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RPMI 8226 cells by activating GADD45/JNK pathway
 全文: PDF(413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BM)体外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BM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得IC50;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BBM作用前后细胞p53、p21和GADD4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BM作用前后细胞p53、JNK、p-JNK及c-Jun蛋白表达.结果:BBM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5),48 h的IC50值为3.83 μg/ml;8 μg/ml BBM作用RPMI 8226细胞24 h后DNA凝胶电泳可见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由1.07;升高至24.84;;BBM作用后细胞p53、p21及GADD45γ mRNA表达上调,同时伴有胞核内p53蛋白上调及p-JNK、c-Jun蛋白活化.结论:BBM能抑制RPMI 8226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活化GADD45/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 小檗胺/治疗应用小檗胺/投药和剂量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细胞培养的    
出版日期: 2009-09-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梁赟
赵小英
魏艳淋
徐荣臻

引用本文:

梁赟;赵小英;魏艳淋;徐荣臻. 小檗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5): 439-444.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9/V38/I5/439

[1] 张冬梅,曹琪璐,景临林,赵秀华,马慧萍. 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14-620.
[2] 邹玉林,崔秀明,向巧,郭敏,梁应忠,曲媛,杨晓艳. 酱头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561-567.
[3] 石坚宏,李瑞芝,杨元宵,姬丽婷,李昌煜. α-细辛醚、β-细辛醚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及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591-600.
[4] 王金钢,陈春晓,任于晗,周辛欣,俞珊.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善结肠炎黏膜上皮屏障损伤[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27-632.
[5] 金华良,周燕,王利民. 雷帕霉素促进哮喘调节性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21-626.
[6] 胡靖依,王青青,刘杨. 蛋白酶体亚基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396-402.
[7] 庄文雯,杨咏琪,李洪亮,梁景岩.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控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390-395.
[8] 沈烨琦,王中秀,谭静怡,钟佳慧,陈莉丽. 白介素-17 诱导自噬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分化的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162-170.
[9] 张迪亚,卢可心,李盛来,吴燕岷. 牙龈卟啉单胞菌重组牙龈蛋白酶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及其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171-178.
[10] 毛红美,孙毅. 原纤毛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2): 245-260.
[11] 陈菲,虞敏,钟永红,华雯,黄华琼.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123-130.
[12] 胡鑫暘,金洪传,朱丽媛. 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功能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32-40.
[13] 邵一鸣,苏力德,郝睿,王茜茜,那仁满都拉. 乙型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113-122.
[14] 黄卓群,余夏飞,刘星宇,马康,黄敏华,李芳芳,杨巍,牛建国. 瞬时受体电位 M2抑制剂 A10对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细胞的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106-112.
[15] 李璐,方俊君,李志涛,沈磊星,王国彬,傅水桥. 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关键基因鉴定及共表达网络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6): 73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