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Vol. 34 Issue (4): 353-3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4.014
原著     
中国人Bat26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中的意义
吕炳建;来茂德;黄琼;盛宏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浙江,杭州,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浙江,杭州,310031;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浙江,杭州,310031
Germline polymorphisms of Bat26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gastric cancer microsate llite instability
 全文: PDF(209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人Bat26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检测389份外周血Bat26,34例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还检测Bat26和其它11个微卫星位点.结果:①423份中国人外周血或正常黏膜Bat26凝胶电泳未发现条带改变.②34例胃癌发现2例MSI-H,均为Bat26+,Bat26改变和MSI-H有很好的一致性( P<0.05).③与RER-胃癌比较,MSI-H(RER+)胃癌上皮内淋巴细胞、瘤周淋巴细胞浸润更明显,更易表现为推进性生长(P<0.05).结论:①国人基因组Ba t26为近单态性,可不设正常对照用于肿瘤MSI研究.②Bat26改变反映胃癌的MSI-H状态, 且MSI-H胃癌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点.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微卫星不稳定性Bat26多态性胃癌    
出版日期: 2005-07-25
基金资助:

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11107607)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吕炳建
来茂德
黄琼
盛宏强

引用本文:

吕炳建;来茂德;黄琼;盛宏强. 中国人Bat26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中的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4): 353-357.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5/V34/I4/353

[1] 马盼盼,蔡利军,吕宾,乐敏. 探头式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5): 504-510.
[2] 陈钿雨,祁鸣. 单亲二体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5): 560-566.
[3] 罗玉琴,沈敏,孙义锡,钱叶青,王丽雅,俞佳玲,胡珺洁,金帆,董旻岳. 一例染色体复杂易位致胎儿多发畸形的遗传学诊断[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4): 397-402.
[4] 俞佳玲,孙义锡,胡珺洁,钱叶青,罗玉琴,董旻岳. 74例鼻骨缺失胎儿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结果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4): 414-419.
[5] 胡珺洁,钱叶青,孙义锡,俞佳玲,罗玉琴,董旻岳.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对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的遗传学诊断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4): 420-428.
[6] 蒋滟蕲,杨雅兰,杨婷,李玥伶,陈莉玲,燕锦,杨艳芳. UCP2 rs659366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2): 143-149.
[7] 王佳静,谷海瀛. 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及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97-103.
[8] 孙义锡 等.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3): 262-267.
[9] 方敏波 等.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4): 410-415.
[10] 徐芳英 等. 神经内分泌分化在胃腺癌进展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1): 24-30.
[11] 王丹,等.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4): 448-452.
[12] 汤国平,等. 白种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基因1858C/T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4): 466-473.
[13] 蔡坚,等. Wnk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1): 43-50.
[14] 张艳, 来茂德, 朱益民.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3): 360-366.
[15] 李贵玲;张钧;周艳文;王燕忠;何晓红;谢鑫友. RNA干扰突变型p53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3): 28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