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Vol. 34 Issue (2): 177-18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2.017
原著     
β受体阻断剂的小肠吸收速率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
傅旭春;孙群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药学系,浙江,杭州,310015;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31
Correlation between absorption rates of β-adrenoreceptor antagonists in rat small intestine and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
 全文: PDF(148 KB)   HTML (
摘要: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断剂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与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用分子力学MM+法得到β受体阻断剂分子的优化几何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分子体积,用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CNDO/2法计算原子净电荷,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β受体阻断剂在大鼠空肠和大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与分子中所有氢原子净电荷之和(ΣQH)和分子体积(V)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ΣQH值和分子体积较小的β受体阻断剂在大鼠空肠和大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均较大.结论:β受体阻断剂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主要与化合物的脂溶性、形成氢键能力和分子大小有关,脂溶性较大、形成氢键能力较弱和分子体积较小的β受体阻断剂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较大.

关键词: 肠吸收肾上腺素能&beta受体拮抗剂药物吸收小肠分子结构    
出版日期: 2005-03-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692)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傅旭春
孙群

引用本文:

傅旭春;孙群. β受体阻断剂的小肠吸收速率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2): 177-180.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5/V34/I2/177

[1] 张玉荣,王瑞忠,王莉,陈蕊. 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肠道氨基酸代谢失调[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298-304.
[2] 胡争,马丁.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的精准筛查和治疗[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338-343.
[3] 毛玲娜 等. 1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发小肠梗阻一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3): 297-301.
[4] 刘健翔;张昕晔;潘冬梅;张琴丽;李向荣. 一种可同时检测小肠推进和吸收的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4): 430-433.
[5] 陈李华;曹海军;陈文果;章宏;单国栋;李霖;张冰凌;姜玲玲;陈洪潭;丁凯丽;方英;程瑛;吴忱姣;厉有名. 双气囊内镜在10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1): 99-104.
[6] 蔡蓓蕾;黄雪琴;董晓武;方三华;卢韵碧;张纬萍;胡永洲;魏尔清 . null[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6): 598-604.
[7] 冯智英;毛连根;陆源;虞燕琴. 盐酸吗啡对肠道运动的离体与在体作用及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3): 271-275.
[8] 戴寿沣,沈其,陈静,陈枢青. 毕赤酵母中表达HSA/IL1ra融合蛋白的产物不均一现象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2): 134-138.
[9] 傅旭春,詹淑玉. 从极性原子净电荷预测药物在人体小肠中的吸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2): 199-203.
[10] 余露山;姚彤炜;王向军;曾苏. 手性固定相法和手性衍生化法拆分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及其结构类似物 [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6): 414-418.
[11] 姚彤炜,陈妍. 细胞色素P-450对β-阻滞剂类药物代谢物与鼠肝微粒体大分子形成络合物的选择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0(5): 197-200.
[12] 姚爱平, 胡永洲, 刘滔. 克冠酸的合成工艺改进[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8(6): 277-278.
[13] 赵年丰, 张伟红, 马亦林. 肝性低氧血症治疗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7, 26(6): 263-265.
[14] 楼石济. 65例小肠出血临床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7, 16(5): 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