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Vol. 34 Issue (2): 157-16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2.013
原著     
差异显示PCR技术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朱宇宁;吕时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display-PCR technique in fluconazole-resistance gene expression of Candida
 全文: PDF(323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差异显示PCR技术(DD-PCR)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方法学要点.方法:将临床阴道来源的白色念珠菌氟康唑敏感菌株435体外诱导氟康唑耐药性,于诱导80d得到耐药子代435-2,采用长引物差异扩增、银染显示差异条带、反式点杂交预筛选及非放射性法标记探针的改良的DD-PCR,比较435与435-2在有药及无药培养基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435-2含药培养组中得到较435-2、435无药培养组表达明显增强的片段N2、N3、N12,分别与数据库中白色念珠菌的醇脱氢酶基因ADH1、拓扑异构酶基因TOP2及多药耐药基因CDR1基因有高度同源性;半定量RT-PCR中证实了ADH1、CDR1基因在耐药株中的高表达.结论:ADH1、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相关,ADH1可能是新的耐药基因;改良的DD-PCR技术降低了假阳性率的产生,使确证步骤更加便捷,在念珠菌研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差异显示PCR技术念珠菌,白色/遗传学基因表达方法学    
出版日期: 2005-03-25
基金资助: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301546)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朱宇宁
吕时铭

引用本文:

朱宇宁;吕时铭. 差异显示PCR技术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2): 157-162.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5/V34/I2/157

[1] 段润平,许叶圣,郑利斌,姚玉峰. 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5): 644-650.
[2] 沈利华,黄菲,陈祥,熊钻,杨晓玉,李慧,程丰,郭健,龚国富.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临床诊断效能评估[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2): 185-190.
[3] 潘宗富,胡晓平,张轶雯,李莉,黄萍. 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动态共表达网络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6): 587-593.
[4] 米爽,吴燕君,洪正华,王章富,冯兴兵,郑光彬. TLR4/MyD88/NF-κB通路基因及相关炎症因子在继发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6): 609-616.
[5] 刘蓓,杨艳梅,严恺,陈敏,王丽雅,黄颖之,钱叶青,董旻岳. Ⅰ型神经纤维瘤一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4): 367-372.
[6] 楼铁,黄颖之,董旻岳. CLN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一家系遗传学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4): 373-377.
[7] 杨坤,胡晓晟. 微小RNA-21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214-218.
[8] 伦永志,孙杰.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诊断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调控网络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148-157.
[9] 唐思阳,叶佳,李月舟. I1363T突变致人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快失活受损的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1): 12-18.
[10] 孙博强,王琼艳,潘冬立.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和激活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1): 89-101.
[11] 史庭,叶琇锦.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5): 552-557.
[12] 潘宗富,方琦璐,张轶雯,李莉,黄萍.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未分化甲状腺癌关键发病机制及其潜在干预靶点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2): 187-193.
[13] 夏海雄,李莉,周艳华,任平平,何志旭,舒莉萍. g6pd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57-63.
[14] 王佳静,谷海瀛. 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及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97-103.
[15] 姜贻乾 等. 微小RNA-29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4): 34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