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Vol. 34 Issue (1): 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2
专题报道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的Vero和J774A.1细胞的凋亡和超微结构病变
李立伟;刘云英;严杰;毛亚飞;罗依惠;李淑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1
Apoptosis and ultrastructural lesions in Vero and J774A.1 cells induced by Leptospira interrogans
 全文: PDF(483 KB)   HTML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钩体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建立Fontana镀银染色法用于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和双曲钩体三堡隆群patoc型Patoc Ⅰ株黏附Vero和J774A.1细胞的能力;采用电镜技术观察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上述钩体菌株诱导Vero和J774A.1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情况.结果:问号钩体56601和56608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24.2;和22.9;(P>0.05);对J774A.1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49.0;和46.9;(P>0.05);双曲钩体Patoc Ⅰ株不能黏附细胞.两株问号钩体侵入细胞后形成含有钩体的特殊吞噬泡,并引起相似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如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或溶解、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及线粒体嵴消失、内质网肿胀和膜旁核糖体消失等.灭活前的56601和56608株引起的Ver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4;和82.8;,灭活后则分别为77.9;和86.1;.灭活前后的56601株均以诱导Vero细胞晚期凋亡为主,其凋亡率分别68.0;和52.9;.灭活前后的56608株均以诱导Vero细胞早期凋亡为主,其凋亡率分别为64.1;和50.1;.在J774A.1细胞中,紫外线灭活前后的56601和56608株主要引起细胞坏死,其次是细胞凋亡,均以晚期凋亡为主.结论:所建立的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用于观察问号钩体的细胞黏附.问号钩体以内吞方式侵入细胞,并导致细胞超微结构病变.问号钩体诱导细胞坏死或凋亡可因细胞种类不同而异,与其毒力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问号/致病力细胞黏附胞吞作用镀银染色法Vero细胞/超微结构J774A.1细胞/超微结构凋亡坏死    
出版日期: 2005-01-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049)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李立伟
刘云英
严杰
毛亚飞
罗依惠
李淑萍

引用本文:

李立伟;刘云英;严杰;毛亚飞;罗依惠;李淑萍 .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的Vero和J774A.1细胞的凋亡和超微结构病变[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4(1): 4-8.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5/V34/I1/4

[1] 张冬梅,曹琪璐,景临林,赵秀华,马慧萍. 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14-620.
[2] 王金钢,陈春晓,任于晗,周辛欣,俞珊.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善结肠炎黏膜上皮屏障损伤[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27-632.
[3] 李扬,李伟光,冯泽国,宋杰,张成岗,黄连军,宋燕平. 手术创伤及多次丙泊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3): 290-297.
[4] 黄卓群,余夏飞,刘星宇,马康,黄敏华,李芳芳,杨巍,牛建国. 瞬时受体电位 M2抑制剂 A10对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细胞的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1): 106-112.
[5] 叶嘉仪,龚恒佩,王凌峰,黄真,仇凤梅,钟晓明. 玄参环烯醚萜苷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细胞模型内质网钙稳态的调控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6): 705-713.
[6] 方娟,潘志成,郭晓纲. 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1): 113-117.
[7] 张军浩,金静华,杨巍. 自噬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5): 552-559.
[8] 马竞, 何文龙, 高重阳, 余瑞云, 薛鹏, 牛永超. 木瓜苷通过抑制NF-κB P65/TNF-α通路活性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组织损伤[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3): 289-295.
[9] 王雅琪,金静华. 巨噬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204-213.
[10] 杨坤,胡晓晟. 微小RNA-21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2): 214-218.
[11] 梁刚, 牛育苗, 李一涵, 魏安怡, 董静尹, 曾玲晖. 雷帕霉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5): 443-449.
[12] 林卡娜,林美丽,顾莹芬,张顺国,黄诗颖. G蛋白偶联受体17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5): 487-492.
[13] 林美娜,许瑞元,章涛,张琳,梅序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FLIP与外源性凋亡途径的相关性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4): 381-388.
[14] 刘婷婷,王凌霄,杨晓辉,姚智卿,蔡慧珍. 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在枸杞多糖抑制糖尿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35-40.
[15] 丁京京,卢韵碧.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家族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