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Vol. 33 Issue (4): 306-3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4.04.007
原著     
高分子神经导管的理化特性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陈高;张建民;胡华;李珉;朱康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nerve conduit on peripheral neuranagenesis
 全文: PDF(190 KB)   HTML (
摘要:

目的:评估高分子材料导管的降解时间和通透性对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种通透性和降解时间不同的聚酯-聚碳酸酯神经桥接导管,桥接SD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大于10 mm缺损,并与未套管的神经缺损大鼠相对照.术后定期观察大鼠的肢体情况;在4、12、20周时,电生理测定再生神经支配的胫前肌收缩情况,大体及普通光镜水平下,观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再生和神经导管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结果:体内导管的降解时间:A型12周,B和C型约4周,D型约20周.A组再生神经纤维组织学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秩次为53.17、38.83、26.60、49.17、20.23(P<0.005),导管周围炎症程度重于B、C组和对照组,但较D组为轻,平均秩次为45.87、36.27、34.83、51.63、21.4(P=0.001).再生神经支配胫前肌电刺激收缩阳性率依次为A组93.33;、 B组60;、C组20;、D组73.3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具有较好通透性和适宜降解时间的高分子材料神经导管,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功能修复.

关键词: 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材料神经再生神经导管高分子材料    
出版日期: 2004-07-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73020)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高
张建民
胡华
李珉
朱康杰

引用本文:

陈高;张建民;胡华;李珉;朱康杰. 高分子神经导管的理化特性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3(4): 306-310.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4/V33/I4/306

[1] 王燚锋, 王志萍. 内源性信号通路在神经元轴突再生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1): 82-89.
[2] 陈立峰,杨贤燕,马锐,朱玲华. 力学增强型生物玻璃—陶瓷支架材料促进骨再生修复性能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6): 600-608.
[3] 黄杨,孔劲松,宫小康,郑鑫,王海宝,阮建伟. RGD接枝壳聚糖纳米短纤维增强型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学性能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6): 593-599.
[4] 陈立颖,汪仪,陈忠. 颞叶癫痫与海马成体神经再生[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1): 22-29.
[5] 张展 等. 鼠尾Ⅰ型胶原的酸解、纤维重构和仿骨生物矿化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6): 592-597.
[6] 姚中凯 等.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失神经性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2): 147-151.
[7] 邹晓荣等. 缝隙连接与糖尿病足[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6): 684-688.
[8] 王健, 朱志文, 徐国华, 安越. 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医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5): 589-594.
[9] 李耘, 刘雁鸣, 傅涛, 李博. 明胶微粒粒径及含量对明胶微粒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3): 293-300.
[10] 刘健翔, 刘福荣, 杨鑫杰, 王昱植, 陈丹娇, 谢强敏, 曾玲晖. 甘草黄酮对红藻氨酸致痫小鼠的抗癫痫作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1): 37-42.
[11] 李雨颖, 丁悦敏, 张雄. 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中枢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1): 95-100.
[12] 吕杰敏, 黄迪宇, 林辉, 王先法. 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1): 74-78.
[13] 刘飞飞, 柳夫义, 王林, 胡华. 蛋白酶激活受体-1在凝血酶诱导大鼠脑损伤及神经再生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3): 283-290.
[14] 梅宇钦;梁星光;楼宜嘉;俞永平;朱丹雁.
建立经优化的促P19鼠胚胎癌细胞神经分化模型
[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4): 381-385.
[15] 罗巧洁;李晓东;黄颖;赵士芳. 一种微纳复合结构的种植体表面的构建及其生物学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3): 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