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Vol. 31 Issue (4): 227-2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2.04.001
述评     
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来茂德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31
Hot spots of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in oncology
 全文: PDF(229 KB)   HTML (
摘要: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本世纪初叶仍将继续上升,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为明显.二级预防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心.肿瘤易感人群标志的鉴定有利于高危人群的预防癌前病变恶性进展标志的确定有利于正确处理这类早期病变肿瘤复发转移标志的明确可准确估计患者预后,并制订防止复发转移的策略.不同肿瘤的特异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基本方法.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进化各阶段是多基因联合作用所致,并非单基因决定.不同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模块及其模块间调控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技术应用是分子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分子肿瘤学与临床科学结合将使恶性肿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肿瘤/预防和控制基因组模块分子肿瘤学单核苷酸多态性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    
出版日期: 2002-07-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297,30070343)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来茂德

引用本文:

来茂德. 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和方向[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4): 227-230.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2/V31/I4/227

[1] 孙广瀚,刘健,万磊,刘维,龙琰,鲍丙溪,张颖.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致炎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6): 743-749.
[2] 王佳静,谷海瀛. 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及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1): 97-103.
[3] 许晶晶 等. 影像学在肿瘤精准医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5): 455-461.
[4] 姚国荣,傅云峰,李艳丽,周彩云,吕卫国.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6(2): 173-178.
[5] 陈宾,马建婷,陈利玲,洪旭涛,唐晓婧,陈枢青. 腹膜间皮瘤组织体细胞突变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4): 426-430.
[6] 张艳, 来茂德, 朱益民.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3): 360-366.
[7] 高鹏;唐修文;王秀君. Nrf2/ARE通路在消化道肿瘤预防中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4): 453-463.
[8] 竺杨文;王跃东;叶再元;胡汛;余捷凯. 血清蛋白质质谱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胰腺癌检测上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3): 289-297.
[9] 凌洁;王昊;张帅;张丹丹;来茂德;朱益民. 磁珠法半自动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条件的优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3): 320-326.
[10] 施育平;龚化兰;刘海波;单江;徐耕;王建安. 凝血栓蛋白-1基因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4): 421-426.
[11] 李其龙;马新源;俞玲玲;姚开颜;马万里;薛峰. 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的应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3): 272-275.
[12] 严智宇;丁宗辉. 全基因组预测Phenylobacterium zucineum HLK1T的外排蛋白[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2): 174-180.
[13] 徐珊珊;阎春兰;刘黎明;曾群力. 细胞裂解液对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1): 45-50.
[14] 陈智. 加强传染病学领域中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6(6): 521-523.
[15] 李爱清,戴宁,严杰,朱永良.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及克隆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6(5): 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