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本世纪初叶仍将继续上升,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为明显.二级预防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心.肿瘤易感人群标志的鉴定有利于高危人群的预防癌前病变恶性进展标志的确定有利于正确处理这类早期病变肿瘤复发转移标志的明确可准确估计患者预后,并制订防止复发转移的策略.不同肿瘤的特异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基本方法.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进化各阶段是多基因联合作用所致,并非单基因决定.不同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模块及其模块间调控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技术应用是分子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分子肿瘤学与临床科学结合将使恶性肿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297,30070343)
来茂德. 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和方向[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4): 227-230.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2002/V31/I4/227
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