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Vol. 19 Issue (1): 13-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6
论著     
竹节三七的混淆品——云南八角莲根茎的主要有毒成分与毒理研究
杨宝珠1, 徐建华1, 方瑞英1, 奚毓妹2, 王映夏2
1. 药理学教研室药学系;
2. 药学系植物化学教研室
 全文: PDF(999 KB)   HTML (
摘要:

云南八角莲的根茎形似竹节三七,混淆误服可中毒致死。本研究阐明前者主要含黄酮及内酯等,后者含皂甙及挥发油等。小鼠po云南八角莲根茎的细粉,急性LD50=0.493±0.032g/kg,小鼠po竹节三七粉10g/kg则无明显毒性。家兔po本品的急性中毒症状为拒食、腹泻及阵发性惊厥,死于强直性惊厥,0.9g/kg为家兔MLD.麻醉猫静注本品0.25g/kg煎剂滤液,即出现一过性呼吸兴奋与血压下降,ECG无明显改变。家兔EEG显示,po本品煎剂及icv黄酮或内酯成分,出现暴发性尖棘波,并与惊厥症状同步。表明本品主要有毒成分可能为黄酮与内酯。

关键词: 云南八角莲竹节三七黄酮类内酯类惊厥毒理学    
收稿日期: 1989-02-22 出版日期: 1990-01-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杨宝珠
徐建华
方瑞英
奚毓妹
王映夏

引用本文:

杨宝珠, 徐建华, 方瑞英, 奚毓妹, 王映夏. 竹节三七的混淆品——云南八角莲根茎的主要有毒成分与毒理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9(1): 13-15.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1990/V19/I1/13

[1] 高玉海 等.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6): 581-586.
[2] 陶珊, 梁欣莹, 王怡, 王毅. 通脉养心丸中心肌保护活性物质的筛选[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2): 145-153.
[3] 缪成贵, 周国梁, 秦梅颂, 陈建中, 李成凤, 张兵. 禹州漏芦总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治疗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1): 43-48.
[4] 叶淑雅,李向荣,邵盈盈. 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6): 649-653.
[5] 崔大练, 马玉心. 大吴风草总黄酮含量季节动态变化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3): 319-325.
[6] 赵筱萍;陆琳;胡斌;王书芳. 木香肝毒性组分筛查与GC-MS分析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1): 43-46.
[7] 栾连军;江周虹;糜松元;吴永江. 枳壳总黄酮的多指标质量控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1): 17-22.
[8] 栾连军;王叶飞;吴永江. 半枝莲总黄酮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1): 23-26.
[9] 胡虎;盛宏强;马晓琼;来茂德. 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三聚氰酸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6): 544-550.
[10] 裘虹霞;苏关关;汤晓;孟琴. 大鼠肝细胞组织化培养用于药物Ⅰ和Ⅱ相代谢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5): 541-546.
[11] 陈菁菁,李向荣,方晓.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桑叶总黄酮及其动力学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2): 219-223.
[12] 刘冬英,杨敏,祝慧娟,郑一凡,朱心强. 几种植物化学物对人孕烷X受体介导的细胞色素P450 3A4转录调节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1): 8-13.
[13] 诸敏,姚彤炜,曾苏.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3(1): 15-20.
[14] 徐亚萍,姚彤炜,江君微. 银杏叶片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3(1): 24-28.
[15] 胡碧波,蒋惠娣,杨俊,曾苏.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3(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