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Vol. 17 Issue (5): 214-2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5.008
论著     
电针厥阴俞和足三里穴位对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室性早搏影响的比较
施浣云1, 姜乾金1, 张荣宝2
1. 生理学教研室;
2. 心血管生理研究室
1
 全文: PDF(446 KB)   HTML (
摘要:

电针厥阴俞与足三里穴位对电刺激家兔下丘脑室旁核(PVH)诱发的室性早搏(ES)均有抑制作用,而以厥阴俞作用较强;电针同侧厥阴俞对电刺激T2~3中间外侧柱(IML)诱发的ES有明显抑制作用,而电针对侧厥阴俞、左和右侧足三里无明显抑制效应。实验提示电针厥阴俞对电刺激PVH诱发的ES比电针足三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厥阴俞的传入冲动,在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及同侧T2~3IML两个水平上,对PVH下传的交感性冲动发挥抑制作用,两者效应叠加,故作用较强,而足三里穴的传入冲动可能仅在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水平发挥抑制作用,故抑制作用较弱。

关键词: 厥阴俞足三里穴中枢神经系统心律失常/治疗电刺激    
收稿日期: 1987-09-15 出版日期: 1988-09-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施浣云
姜乾金
张荣宝

引用本文:

施浣云, 姜乾金, 张荣宝. 电针厥阴俞和足三里穴位对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室性早搏影响的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17(5): 214-218.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1988/V17/I5/214

[1] 丁怡丹,李文斌,王荣,张建春. 高原低氧对血脑屏障结构及其药物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6): 668-673.
[2] 何玉贤,郑良荣. 脊髓电刺激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7(2): 201-206.
[3] 刘扬, 汪仪, 许正浩, 陈忠. 低频率电刺激抑制杏仁核电点燃癫痫刺激模式依赖效应的实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5): 539-545.
[4] 陶安风, 许正浩, 吴承昊, 汪仪, 侯伟伟, 张世红, 陈忠. 不同波形低频率电刺激对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作用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3): 315-322.
[5] 何瞻, 丁方, 戎建东, 朱光耀. 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4(2): 233-235.
[6] 张薇,等. 神经系统显著表达的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1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1): 51-57.
[7] 张如意,等. LIM激酶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1): 119-125.
[8] 刘欣,吴海琴.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6): 693-699.
[9] 张壮, 魏尔清, 卢韵碧. GPR17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2(3): 355-359.
[10] 于捷;楼国东;岳佳星;侯伟伟;潘建春;张世红;陈忠. 大鼠电点燃癫痫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1): 47-53.
[11] 叶夷露;张建亭;钟雅文;张纬萍;沈香娣;魏尔清;张琦. 中枢神经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作用的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4): 384-390.
[12] 卢宇婷;朱丽君 . PICK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6): 649-654.
[13] 诸葛正兵;方琦;金春雷;陈忠. 杏仁核电点燃癫痫对大鼠穿梭箱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5): 463-467.
[14] 徐晓俊;汪启东;张敏鸣. 在体磁共振成像研究脑铁含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5): 477-482.
[15] 王建彪;竺可青.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5): 5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