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Vol. 15 Issue (4): 152-15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6.04.003
论文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特异性抗体动力学变化的初步探讨
赵年丰1, 马亦林1, 蒋雁飞2, 黄孝明2, 朱智勇3, 翁景清3
1. 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
2. 嵊县人民医院;
3. 浙江省防疫站
 全文: PDF(408 KB)   HTML (
摘要: 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为1982年流行年度,本省EHF患者34例,全部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发的《EHF防治方案》中的临床诊断标准。每个病例先后于入院时、各病期(少尿期及多尿期长的,每隔3日采血1次)、出院前、出院后半月、1月、2月、半年、1年、2年各采血1次,连续观察2年。全部血样均于当日分离血清,按1%。比例的叠氮钠防腐,置低温冰箱(-70℃)保存待检。
出版日期: 1986-07-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赵年丰
马亦林
蒋雁飞
黄孝明
朱智勇
翁景清

引用本文:

赵年丰, 马亦林, 蒋雁飞, 黄孝明, 朱智勇, 翁景清.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特异性抗体动力学变化的初步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6, 15(4): 152-154.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med/CN/Y1986/V15/I4/152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