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执行机构内部流场规律研究
1.
2.
Research on internal flow field law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actuator
1.
2.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1-09-03 修回日期: 2021-10-13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1-09-03 Revised: 2021-10-13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马超群(1997—),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生,从事自动垂直钻井技术研究,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马超群, 张凯, 柴麟, 刘宝林, 周琴.
MA Chao-qun, ZHANG Kai, CHAI Lin, LIU Bao-lin, ZHOU Qin.
图1
图1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结构示意
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图2
图2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纠斜原理
Fig.2
Inclination correction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鉴于执行机构中巴掌的推出需要由钻井液来提供动力,而在泵机排量小、井眼孔径较小等特定工况下,执行机构的保压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结构。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执行机构的保压性能,极大地改善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能力。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内部带有泄流缝隙的新型执行机构,这种结构可在泵机排量较小的工况下通过缝隙泄流来保持内部压强。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多个案例验证了通过在机构中引入缝隙来实现保压的可行性。例如:王万宏等[13]针对利用缝隙引流来提高叶轮性能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度合理的缝隙可以改善叶轮内的液体流动,减少流道阻塞;赵伟国等[14]通过在离心泵叶片上设置缝隙来提高叶片背面的压力,抑制了空化带来的影响;刘汉儒等[15]分析了缝隙对串列叶栅中分离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缝隙射流可以提高其气动性能。综上可知,合理地设置缝隙结构可提高机构的效能。
为了研究带有泄流缝隙的新型执行机构的内部流场规律,笔者通过建立其内部流体区域的三维模型,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流体区域的压强和流线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泄流缝隙尺寸参数对流体区域压强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缝隙尺寸下的流体区域三维模型,对比不同尺寸参数在规定工况下对执行机构内部流场的影响,并得到最优的尺寸参数,旨在改善地质钻探中需要大排量泵机来为执行机构提供动力的缺点,进而为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1 新型执行机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分析
图3
图4
图4
巴掌关键表面及其对应的执行机构壳体表面命名示意
Fig.4
Naming of critical plam surface and its corresponding actuator housing surface
对于所设计的新型执行机构,当钻具未倾斜时,巴掌处于闭合状态,即C面与C′面相接触时,执行机构不行使纠斜功能;当钻具倾斜时,偏重机构会根据井斜方向判断井眼低边,并打开对应井眼高边方向上巴掌的流道,使钻井液流入对应流道[17]。在钻具内外钻井液压差的作用下,巴掌受到向外的压力作用,开始以其销轴为中心向外旋转,C面逐渐远离C′面,直到巴掌被执行机构壳体限位并到达极限推靠位置(即巴掌完全打开),此时巴掌挤压岩壁并产生反向推靠力,从而实现钻具纠斜。当钻具在当前方向纠斜完毕,且偏重机构检测到井斜达到要求后,关闭该巴掌对应的流道。在整个纠斜过程中,B面与B′面不紧密接触,这2个表面之间留有很窄的缝隙,巴掌流道内残余的钻井液从该缝隙处流出,从而使巴掌回到未被推出时的初始位置。新型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其中一个巴掌为例)如图5所示。
图5
当巴掌完全打开时,C面、C′面与B′面之间形成一个流体区域,如图6所示。图中:入口为C′面上的圆柱形小孔,泄流缝隙为由B面与B′面形成的弧形缝隙,出口位于泄流缝隙末端,其宽度与泄流缝隙相同。钻井液从入口进入该流体区域,流经泄流缝隙后从出口流出。
图 6
2 新型执行机构内部流场模拟与结果分析
为了使执行机构的巴掌在小排量工况下有足够的动力来源,须保证执行机构内部的压强足够大。为此,建立新型执行机构内部流体区域的三维模型,并利用CFD软件来分析该流体区域的压强变化规律,以判断执行机构的保压效果。
2.1 模型构建
图7
图7
新型执行机构内部流体区域三维模型尺寸参数设置
Fig.7
Dimensional parameter sett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fluid zone in new actuator
2.2 边界条件设置
执行机构内部流体区域三维模型的边界条件设置如下:
2) 出口与钻具外部连通,将出口设置为压强出口(Pressure-Outlet),压强为101.325 kPa(1个标准大气压)。
3) 将其他壁面设置成无滑移的固定壁面(Wall),壁面处流动函数取默认标准值。
4) 流体方程使用湍流RNG
5) 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其性能参数如下:密度为998.2 kg/m3、动力黏度为0.001 003 N
2.3 模拟结果分析
图8
图9
图9
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巴掌打开角度的变化曲线
Fig.9
Variation curve of avera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palm opening angle
为分析巴掌打开过程中与完全打开时新型执行机构内部流场的区别,选取巴掌未完全打开(12°)与完全打开(20°)时的流场流线进行对比,结果如图10所示。从图10中可以看出,无论巴掌是未完全打开还是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都会产生旋涡,但完全打开时产生的旋涡较多,且分布得更不均匀;当巴掌未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产生的旋涡较少,且多分布于回转中心附近以及右侧出口下方的壁面边缘附近。由于流体区域体积越大,则有越多的旋涡产生,而旋涡会导致能量耗散[21],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的旋涡导致巴掌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小于未完全打开时的。在巴掌打开的第1阶段,由于流体区域体积较小,且体积随巴掌打开角度的变化更加明显,使得流场中的流线变化更大且旋涡位置变换更频繁[22],从而导致压强变化剧烈;在第2阶段,当巴掌打开角度增大时,虽然流场中的流线及旋涡位置也会产生变化,但体积较大的流体区域可稳定原有流线[23],使得压强的变化程度不如第1阶段剧烈。
图10
图10
巴掌打开角度不同时流体区域流场流线对比
Fig.10
Comparison of flow field streamlines of fluid zone under different palm opening angles
为了便于后续研究,选取压强较稳定时(即巴掌完全打开时)的流体区域三维模型作为后续分析泄流缝隙尺寸参数敏感性的默认模型。巴掌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的压强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图11
巴掌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的压强云图
Fig.11
Pressure nephogram of fluid zone with palm fully opened
图12
图12
巴掌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平均压强的变化曲线
Fig.12
Variation curve of avera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palm fully opened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巴掌完全打开时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最终稳定在2 MPa左右,说明新型执行机构的保压效果良好,理论上可达到设计目的。
3 新型执行机构关键尺寸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1 敏感性分析方案
为探究新型执行机构中各结构的尺寸参数对其内部流场的影响,分析流体区域压强对关键尺寸参数变化的敏感性。根据实际工况,设计多组观察新型执行机构内部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单一尺寸参数变化的实验,选取入口直径、入口角度、泄流缝隙宽度和泄流缝隙长度这4个关键尺寸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其他边界条件一定的工况下,入口直径决定了流体入流速度;入口角度决定了流场中流线的位置与方向;泄流缝隙的宽度和长度会影响流体区域的压强。根据文献[26]中的实验结果,得到合适的执行机构单个流道入口排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单个流体区域的入口排量。依据实际工况,可得单个流体区域的入口排量为0.1 L/s,除每组单一变量外,其余参数均为上文设定的默认参数,且采用流体区域体积最大时(即巴掌完全打开时)的流体区域进行分析。
3.2 入口直径的影响
在流体区域入口排量一定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5组入口直径,通过模拟得到流体区域平均压强与入口直径的关系,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
图13
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入口直径的变化曲线
Fig.13
Variation curve of avera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inlet diameter
从图13中可以看出,随着入口直径的增大,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在2 MPa左右波动,波动程度相对不明显。
流体区域入口流速与入口排量的关系如下:
式中:Q为流体的体积流量,m3/s;S为流体过流截面面积,m2;V为流体在过流截面的瞬时速度,m/s。
在设计的工况条件下,流体区域的通流量恒定。由
3.3 入口角度的影响
图14
图15
图15
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入口角度的变化曲线
Fig.15
Variation curve of avera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inlet angle
由图15可以看出,在入口角度由负值变为正值的过程中,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在2 MPa左右波动,且整体上呈增大趋势,但总体波动程度相对不明显。这说明流体区域压强对入口角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即该变量对执行机构保压效果的影响不大。由于入口为位于执行机构壳体与巴掌相邻处的一个圆柱形孔,相比于保压需求,其角度的选择更应满足执行机构壳体的设计要求。
3.4 泄流缝隙宽度的影响
在流体区域入口排量和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泄流缝隙宽度会对流体区域压强产生影响。设置12组泄流缝隙宽度,通过模拟得到流体区域平均压强与泄流缝隙宽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
图16
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泄流缝隙宽度的变化曲线
Fig.16
Variation curve of avera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discharge gap width
此外,在执行机构运作时,巴掌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当泄流缝隙宽度小于临界值时,由于流体区域压强对泄流缝隙宽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巴掌晃动对泄流缝隙宽度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且泄流缝隙越窄,巴掌晃动产生的影响越明显,这就对执行机构的实体加工有更高的要求。在选择泄流缝隙宽度时,应在加工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小于0.2 mm,以使其更好地起保压作用。
3.5 泄流缝隙长度的影响
图17
图18
图18
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泄流缝隙长度的变化曲线
Fig.18
Variation curve of averge pressure of fluid zone with discharge gap length
由图18可知,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分布在1.7~1.9 MPa内。在钻具整体尺寸允许的情况下,流体区域平均压强随泄流缝隙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趋势平缓。这是因为随着泄流缝隙长度的增大,流体区域内的钻井液越来越难从出口处流出。若当泄流缝隙的长度远大于其宽度时,对于流体区域内的钻井液来说,相当于流入了密闭空间,理论上此时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急剧升高且达到最大值。但受限于执行机构的尺寸,泄流缝隙的长度并不会无限大,则流体区域的压强仅会在一定范围内略微增大。由此可知,在执行机构外径确定的情况下,流体区域的压强对泄流缝隙长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在设计时选择合适长度即可。
4 结 论
为提高地质钻探中泵机排量较小工况下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能力,本文从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入手,设计了带有泄流缝隙的新型执行机构,通过建立其内部流体区域的三维模型,利用CFD软件分析流体区域的流场流线和平均压强,并对其关键尺寸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来验证所设计执行机构的保压效果,得到如下结论。
1) 对于所设计的执行机构,当巴掌完全打开时,其内部流体区域的流场较为稳定;当单个流体区域的入口排量为0.1 L/s时,该流体区域的平均压强可达到1.9 MPa。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执行机构的保压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泵机小排量工况下的工作需求,提高了地质钻探中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能力。
2) 通过对入口直经、入口角度、泄流缝隙宽度和泄流缝隙长度这4个关键尺寸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发现:泄流缝隙宽度对执行机构保压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他3个尺寸参数均为次要因素;泄流缝隙宽度的临界值为0.2 mm,当宽度小于0.2 mm时,执行机构流体区域的压强对泄流缝隙宽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宽度大于0.2 mm时,流体区域的压强变化相对不明显。在加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控制泄流缝隙的宽度小于0.2 mm,以改善执行机构的保压性能,从而提高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能力。
参考文献
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工程的初步设想
[J].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cean drilling project in China
[J].DOI:10.12143/j.tkgc.2019.02.001 [本文引用: 1]
井斜原因及其危害浅谈
[J].
Discussion on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borehole deviation
[J].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2.06.333 [本文引用: 1]
Vertical drilling technology: a milestone in directional drilling
[C]//
KTB-4 years experience at the limits of drilling technology
[C]//
VertiTrak垂直钻井技术在高陡构造天东004-X3井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VertiTrak in the high-steep structures of Tiandong004-X3 well
[J].DOI:10.3969/j.issn.1006-768X.2010.06.000 [本文引用: 1]
Power-V在克深102井膏盐岩层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Power-V in gypsum-salt rock
[J].DOI:10.13639/j.odpt.2015.06.004 [本文引用: 1]
全旋转推靠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的研制
[J].
Development of full rotation and push-the-bit type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J].DOI:10.16082/j.cnki.issn.1001-4578.2015.08.010 [本文引用: 1]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的研制
[J].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tool for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J].
机械式静态双层推靠自动垂直钻具设计
[J].
A static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with double-layer positive pushing pistons for slim well drilling
[J].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7.04.012 [本文引用: 1]
自动垂直钻井工具分类及发展现状
[J].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s
[J].DOI:10.16082/j.cnk.ssn.1001-4578.2020.01.001 [本文引用: 1]
小直径垂钻工具推力执行机构性能测试
[J].
Performance test of the pushing actuator of the small diameter vertical drilling tool
[J].DOI:10.12143/j.tkgc.2020.04.013 [本文引用: 1]
旋转导向工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otary steerable system tool
[J].DOI:10.16082/j.cnki.issn.1001-4578.2021.07.002 [本文引用: 1]
缝隙引流叶轮对低比转速离心泵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D].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ap drainage impell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ow specific speed centrifugal pumps
[D].DOI:10.37434/as2020.06.05 [本文引用: 1]
基于缝隙射流原理的离心泵空化控制研究
[J].
Cavitation control of centrifugal pump based on gap jet principle
[J].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0.09.015 [本文引用: 1]
串列叶栅缝隙射流对分离流动及叶栅性能影响的研究
[J].
Investigation for effects of slot jet of tandem cascade on separation flow and cascade performance
[J].DOI:10.13675/j.cnki.tjjs.2018.12.011 [本文引用: 1]
一种小直径取心式垂直钻井工具推力执行机构
:
Thrust actuator of a small diameter coring vertical drilling tool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行为及研究进展
[J].
Straightening behavi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s
[J].DOI:10.3969/j.issn.1673-064X.2018.01.015 [本文引用: 1]
自动垂直钻具井下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J].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wn-hole flow field in the automatic anti-deviation drilling system
[J].DOI:10.3969/j.issn.1001-3482.2008.08.002 [本文引用: 1]
Global observations of large oceanic eddies
[J].
Feature-based streamline selection method for 2D flow fields
[C]//
Streamline predicates
[J].
卧轮式分级机内流场的“双旋涡”分布特性
[J].
The "Double Vortex"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horizontal turbo air classifier
[J].DOI:10.14103/j.issn.2095-8412.2021.04.020 [本文引用: 1]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上盘阀开口角度的优化分析
[J].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opening angle of upper disc valve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
[J].DOI:10.3785/j.issn.1006-754X.2021.00.004 [本文引用: 1]
垂直钻进系统推靠机构设计及模拟试验研究
[D].
Design and simulation test of a pushing unit of push-the-bit vertical drilling system
[D].
自动垂直钻具液控导向机构的研制与动力学特性分析
[J].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controlled steerable mechanism of automatic vertical drilling tools and its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J].DOI:10.3969/j.issn.1001-3881.2009.11.024 [本文引用: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