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
聂文彬,裴辉,庞利伟,李嘉欣,史琰,包志毅
|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 of regional blue-green space
|
Wen-bin NIE,hui PEI,Li-wei PANG,Jia-xin LI,yan SHI,Zhi-yi BAO
|
|
表 3 驱动因子分级说明 |
Tab.3 Description of driver classification |
|
分类 | 因子 | 分级 | 说明 | 自然地理条件 | 高程 | 9 | 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类 | 坡度 | 9 | 40°以下每隔5°分为一类,共8类,40°以上分为1类 | 坡向 | 9 | 1.无 2.北 3.东北 4.东 5.东南 6.南 7.西南 8.西 9.西北 | 气温 | 9 | 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类 | 人类干扰强度 | 夜间灯光强度 | 5 | 0~10%1)(强)、10%~30%(较强)、30%~50%(一般)、50%~70%(较弱)、70%~100%(弱) | 人口密度 | 5 | 0~10%(强)、10%~30%(较强)、30%~50%(一般)、50%~70%(较弱)、70%~100%(弱) | 建设强度 | 5 | 利用建设用地边界在5 km内,每隔1 km形成缓冲区 | 与道路距离 | 5 | 利用道路矢量数据在5 km内,每隔1 km形成缓冲区 | 经济发展状况 | GDP | 5 | 0~10%(强)、10%~30%(较强)、30%~50%(一般)、50%~70%(较弱)、70%~100%(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