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结构层间损伤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
杜威,任娟娟,张书义,杜俊宏,邓世杰
|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rlayer damag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lab track structures
|
Wei DU,Juan-juan REN,Shu-yi ZHANG,Jun-hong DU,Shi-jie DENG
|
|
表 2 不同局部损伤识别方法对比 |
Tab.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oc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
|
检测方法 | 优点 | 缺点 | 探地雷达法 | 使用便捷,可连续快速检测,不受结构表面影响 | 回波信号易受钢轨和无砟轨道密布钢筋的干扰,人工解译雷达图像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损伤识别精度较低 | 冲击回波法 | 单面检测,检测结果直观,受钢筋影响小,精度较高 | 测试效率低,不适合大面积检测,传统冲击回波法和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分别易受结构表面平整度和环境噪声的影响 | 弹性波反射法 | 受钢筋影响较小,对层间损伤较敏感 | 易受空腔内填充物和边界条件的影响,仅适合浅层脱空检测 | 超声波法 | 单面测试,操作方便 | 超声波信号衰减较快,且易受钢筋影响,对无砟轨道填充层损伤的检测效果不明显,检测效率偏低 | 机械阻抗法 | 单面检测,检测结果直观 | 受人工激振力大小和接触时间影响较大,选取损伤阈值的主观性较强 | 弹性波CT法 | 可对无砟轨道部件的整体质量进行全方位扫描 | 须满足2个对立的可测面,对无砟轨道典型层间损伤的适用性较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