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主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既绝对又相对、既最高又可分层、既永恒又非永恒的范畴。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独立自主地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主权的本质所在。应在对经济全球化、非国家行为体多元化、人权挑战主权等进行分析基础上,揭示国家主权理论的当代发展趋势,思考和探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维护和保障国家主权、如何拓展和开创国家主权的运作途径。
|
|
关键词 :
国家主权,
发展,
理性选择
|
|
[1] |
杨明 杨飞华. 论国家教育发展的国策性理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3): 104-. |
[2] |
徐刚 卢艳红. 体制化“空转”: 发展悖境中社区工作站运行的组织行为分析——以S市X社区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2): 184-199. |
[3] |
冯玉军. 中国法治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3): 97-. |
[4] |
陈建军 刘月 邹苗苗. 产业协同集聚下的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基于融合创新与发展动力转换背景[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3): 150-. |
[5] |
蔡基刚. 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4): 83-93. |
[6] |
倪星 原超. 经济发展、制度结构与腐败程度----基于2006—2010年G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4): 134-145. |
[7] |
朱土兴 朱子云 朱磊. 基于面板数据的地区工业与生态协调优度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2): 130-143. |
[8] |
邱本 徐博峰.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5): 33-44. |
[9] |
邱戈. 从道德抉择到德行合一----新闻传播中的道德伦理抉择模式比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3): 134-143. |
[10] |
原华荣 朱中仕. 缩减人口还是稳定人口?----中国向何处去的命运之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5): 188-. |
[11] |
华 晨 高 宁 [比利时]乔治·阿勒特. 从村庄建设到地区发展----乡村集群发展模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3): 131-138. |
[12] |
张伟 赵玉麟. 大学跨学科研究系统建构及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6): 47-58. |
[13] |
王志凯 史晋川.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6): 91-103. |
[14] |
刘志明. 金融危机凸显世界各种发展模式的困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4): 166-173. |
[15] |
杨泽伟. 碳排放权:一种新的发展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3): 40-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