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文
整期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397-526.  
摘要( 220 )     PDF(471KB)( 142 )
综述
油菜种子休眠性对脂肪酸积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收藏
王昊一,李宇玲,朱乐,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397-40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7.246
摘要( 336 )     PDF(1115KB)( 403 )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提高油菜籽产油量是油菜育种的重要方向。油菜籽休眠完善与否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籽最终的含油量。因此,对油菜种子休眠性与脂肪酸代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阐释了种子休眠的含义、分类及机制,从脂肪酸转运体、β氧化途径以及脂质转化过程等方面论述了种子休眠对种子油脂代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油菜籽含油量的因素,特别是在种子成熟过程中油脂消减对含油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一些思路以及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生物科学与技术
基于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的桂花栽培品种演化分析   收藏
邱帅,吴光洪,陈徐平,郭娟,魏建芬,沈柏春,胡绍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04-41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8.241
摘要( 519 )     PDF(1187KB)( 434 )

为了进一步揭示桂花栽培品种的演化历程,为桂花育种工作提供借鉴,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45份桂花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以木犀属中最为原始的牛矢果(Osmanthus matsumuranus)为外部群体,构建桂花栽培品种系统发生树,计算不同演化水平两性花品种的比例,分析桂花性别系统进化情况。结果显示:10对高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13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13.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2 8~0.302 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20 3~0.350 2;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348 3~0.519 3。45份桂花材料分为7个亚群和1个混合群体,亚群间遗传分化明显,基因交流较少。系统发生树表明,桂花栽培品种演化历程大致分为10个阶段,大部分银桂品种和四季桂品种最先形成,雄性丹桂品种最晚形成,其他品种处于演化的中间阶段。两性花品种比例随着演化水平的增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证明桂花的雄全异株性别系统是雌雄同花演化为雌雄异株的中间状态。此外,桂花花色连续变异可能受到多个CCDs家族同源基因突变的影响,而遗传漂变导致新等位基因丢失,这可能是野生桂花罕见橙红色个体的原因。

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 中阿库来菌素A 酰基酶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英文).   收藏
冯国栋,许永锋,陈建烽,赵万忠,王欣,张小晟,江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16-42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2.061
摘要( 710 )     PDF(1512KB)( 356 )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的合成工艺中包括一个关键步骤:水解除去FR901379分子和棘白菌素B(echinocandin B, ECB)分子的脂肪酸侧链,形成环状的6元多肽核心。FR901379和ECB的水解可以分别被FR901379酰基酶和阿库来菌素A酰基酶(aculeacin A acylase, AAC)催化,因此,FR901379酰基酶和AAC的发掘、表征和生产在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的工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首先筛选到了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发现该菌株发酵液具有酰基酶活性,并摸索了不同发酵条件对酰基酶活性的影响。然后将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中的AAC 基因克隆到改造过的质粒载体pIJ8660 中,并将该质粒转化到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A3(2)中对AAC 基因进行高表达,得到重组菌株sSCO-AAC。最后将sSCO-AAC生产的AAC活性和所需培养时间与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进行比较,表征了sSCO-AAC的发酵液水解FR901379的反应。结果表明,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中的酰基酶具有水解FR901379和青霉素V的酰基活性。用重组菌株sSCO-AAC生产的AAC活性比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的高4.6倍,且该重组菌株所需的培养时间比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缩短了30%。该结果不仅将ACC的应用范围从阿尼芬净合成拓宽到了米卡芬净合成,而且还揭示出天蓝色链霉菌A3(2)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AAC表达菌株。本研究对阿尼芬净和米卡芬净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浙江丽水中华蜜蜂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收藏
曹联飞,顾佩佩,林宇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25-43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3.281
摘要( 608 )     PDF(665KB)( 444 )

为了解浙江省丽水市中华蜜蜂(中蜂)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类地位,基于mtDNA tRNAleu~COⅡ序列对丽水市9个区县共94个中蜂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和相关分析。群体多样性分析显示:丽水市中蜂的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3 52,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72±0.036,多样性较高;共发现20个单倍型,其中主体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41.5%,与已报道的福建主体单倍型以及广州序列相同,支持丽水中蜂划为华南中蜂类型;丽水中蜂的第二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与福建中蜂明显不同,同时首次报道2个新发现的单倍型,提示丽水中蜂有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单倍型聚类分析显示,丽水中蜂的单倍型与地理分布有较大关系,说明丽水多山环境的地理隔离可能形成了地区间中蜂的分化。该研究为丽水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藏东南地区毛壳属真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收藏
岳海梅,庄华,潘朝晖,巩文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31-44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2.221
摘要( 497 )     PDF(730KB)( 271 )

为分析藏东南地区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情况,从藏东南5个市、县采集土壤、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标本共355份,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得到36株毛壳菌,平均分离几率为10.14%。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多样性指数特征分析,并按形态特征初步分类;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菌株的rDNA-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与序列测定;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rDNA-ITS和β-tubulin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林芝县的毛壳属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78 5,物种均匀度指数也最高,为0.605 6;昌都市的毛壳属真菌丰富度指数最高,达到0.861 4。不同地区毛壳属真菌的优势种也存在差异:工布江达县的优势种为球毛壳(C. globosum);墨脱县和昌都市的优势种为粪生毛壳(C. funicola);察隅县的优势种为旋丝毛壳(C. bostrychodes);林芝县的优势种为反卷毛壳(C. convolutum)。根据形态特征可将36株菌归属为8个种。分析扩增后的rDNA-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发现,β-tubulin基因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总数、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与rDNA-ITS序列的这些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更大的碱基变异性。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供试的36个菌株被分为7个组,rDNA-ITS和β-tubulin这2个基因片段不仅可用来区分毛壳菌属中形态差异较大的种,如印度毛壳(C. indicum)、大果毛壳(C. megalocarpum)、球毛壳(C. globosum)、粪生毛壳(C. funicola),还可区分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的印度毛壳(C. indicum)和直立毛壳(C. erectum),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形态上难以鉴定的种进行初步鉴定,但不能较好地区分反卷毛壳(C. convolutum)、旋丝毛壳(C. bostrychodes)和黑毛壳(C. nigricolor),需要结合更多的基因片段进行区分。综上所述,本文对藏东南地区毛壳属真菌多样性与系统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丰富西藏毛壳属真菌资源和开发毛壳菌代谢产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物栽培与生理
外源Na2SeO3和Na2SiO3对不同水稻拔节期镉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收藏
代邹,余华清,郭长春,马均,李娜,杨志远,徐徽,孙永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41-45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1.151
摘要( 388 )     PDF(743KB)( 316 )

以2个不同籽粒Cd积累特性的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和“川谷优234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基施Na2SeO3和Na2SiO3对水稻拔节期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iO3可显著提高2个水稻品种根际土壤pH,并对2个水稻品种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Na2SeO3和Na2SiO3使宜香优2115根表铁膜中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8.5%和14.1%,使川谷优2348根表铁膜中Cd含量下降12.9%和39.4%;2个处理均降低了Cd从根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进而减少其在地上部的含量;Na2SeO3和Na2SiO3使水稻的总Cd积累量显著下降,且使2个水稻品种地上部Cd积累量占总Cd积累量的比例也下降,而根和铁膜中Cd积累量占水稻总Cd积累量的比例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Na2SeO3和Na2SiO3主要改变宜香优2115铁膜中Cd积累量所占比例,而对川谷优2348根和铁膜中所占比例均有较大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表铁膜在本试验条件下是水稻Cd吸收的贮藏库。此外,Na2SeO3和Na2SiO3降低了2个供试品种籽粒成熟期的Cd含量,且对川谷优2348的降低效果优于宜香优2115,Na2SiO3处理的效果优于Na2SeO3

不同结瘤品种和行间距对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收藏
庞婷,帅鹏,陈平,杜青,付智丹,杨文钰,雍太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51-46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9.301
摘要( 514 )     PDF(899KB)( 317 )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间距(45、60、75 cm,依次记为IS45、IS60、IS75)和不同结瘤特性的大豆品种(弱结瘤:贡选1号;强结瘤:南豆25号)对大豆根瘤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节期到盛花期,随着玉米/大豆间距的增大,大豆受玉米的荫蔽影响减小,根瘤数目和干质量增加;在始粒期大豆的根瘤数目和干质量达到最大值,表现为IS60>IS75>IS45;相较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的根瘤数目较少,根瘤干质量较大。从三节期到盛花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玉米/大豆间距的缩小而减少,主要分配在茎秆和叶片;强结瘤品种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小于弱结瘤品种。从始粒期到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迅速增加,茎秆和叶片的分配率降低,荚果的分配率增大,强结瘤品种在成熟期玉米/大豆间距为60 cm时达到最大值。强结瘤品种各营养器官的输出率和贡献率较高,其平均产量比弱结瘤品种高2.94%,IS60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IS45和IS75高9.77%和2.67%。相对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来实现。

园艺学
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收藏
叶丽云,解凡,赵丽丽,方菁菁,吴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62-46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1.041
摘要( 597 )     PDF(1072KB)( 268 )

通过在栽培料中加入亚硒酸钠,研究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子实体硒富集能力和多糖、三萜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开袋时间子实体三萜图谱相似性及灵芝酸A、E、F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三萜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栽培料中添加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灵芝的硒含量,其中接种后50 d开袋(第2批)的硒含量最高,为57.8 μg/kg,比对照高出34.42%;原种经50 mg/kg亚硒酸钠驯化后,其子实体中有机硒含量比对照提高35.95%;添加亚硒酸钠的菌袋接种后40~70 d开袋(1~4批)能有效提高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其中接种后60 d开袋(第3批)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3.24 mg/g,比对照提高53.95%;但各个批次的子实体三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批次灵芝的三萜图谱相似度在98%左右,说明不同批次的三萜灵芝酸成分相似;添加亚硒酸钠使灵芝酸A、E、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对灵芝酸E、F含量的影响更大。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灵芝对硒的吸收抑制了HMGR 的表达。

乌饭树和蓝莓对不同土壤pH值的生理反应   收藏
李晴晴,鲁珊珊,张红,杨艳,肖家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69-47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8.281
摘要( 619 )     PDF(2867KB)( 545 )

采用盆栽砂培法,研究3种不同的土壤pH值(4.2、5.2和6.2)对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和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 Reade)品种“灿烂”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饭树和蓝莓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均在土壤pH 6.2时最低,而其生物量与根系活力分别在pH 5.2和pH 4.2时最高。乌饭树和蓝莓根和叶部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pH 6.2时最高,分别在pH 5.2和pH 4.2时最低。在土壤pH 5.2时,乌饭树的根、茎、叶中P、Fe和Zn含量较高;当土壤pH 4.2时,蓝莓根部P和Fe含量、茎部Fe含量及叶部Fe和Zn含量均相对较高。乌饭树和蓝莓根或叶的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均在pH 6.2时最高,而其最低值分别出现在pH5.2和pH 4.2时。综上,乌饭树和蓝莓分别在土壤pH 5.2和pH 4.2时生长最好,pH 6.2的土壤环境对二者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尤其以蓝莓较为明显。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香樟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王舒甜,王金平,张金池,岳健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76-48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9.101
摘要( 465 )     PDF(645KB)( 271 )

为揭示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香樟耐盐性的影响,以香樟为试验材料,在4‰单一盐胁迫下,采用EBR浸种和浸种+喷叶2种处理方法,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EBR(0.1、0.2、0.3、0.4、0.5 mg/L),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盐胁迫下香樟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4‰盐胁迫下,植株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加;施用一定质量浓度的EBR能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保护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且浸种+喷叶处理优于单一浸种处理。综上所述,在盐胁迫下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可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清除叶片中的活性氧,保护膜结构,缓解盐胁迫对香樟的伤害,从而提高香樟的抗盐性;在0.1~0.5 mg/L EBR质量浓度梯度中,以0.4和0.5 mg/L的效果较好,但对于EBR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植物保护
不同寄主来源轮枝孢菌的交互致病性   收藏
张园园,张贵,张键,张光,周洪友,赵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83-49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9.281
摘要( 466 )     PDF(1674KB)( 334 )

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来源的轮枝孢菌是否存在交互致病性,对来源于向日葵、棉花、茄子、生菜和马铃薯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10株轮枝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生理小种、交配型和致病力分化进行研究,并利用大丽轮枝孢菌不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的特异引物对供试大丽轮枝孢菌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轮枝孢菌在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CR检测结果表明:除了来自生菜的大丽轮枝孢菌Ls16-1为1号生理小种外,其余8株不同寄主来源的大丽轮枝孢菌均为2号生理小种;所有供试大丽轮枝孢菌菌株的交配型均为MAT1-2-1型。此外,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将不同寄主来源的轮枝孢菌分别接种向日葵、棉花、茄子和马铃薯。结果显示,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对上述不同寄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但都对自身分离寄主的致病性表现最强。综上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轮枝孢菌对不同寄主存在交互致病性,但均对其分离寄主的致病性表现最强。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肠杆菌CV-b脱色孔雀石绿的特性及机制   收藏
李刚,都林娜,许方程,王阳,泮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493-50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4.212
摘要( 506 )     PDF(2373KB)( 357 )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pH值、碳氮源、金属离子等操作参数对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红外扫描光谱法和气相质谱分析法等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供试碳源对脱色没有显著影响,而淀粉对脱色有促进效果;多数有机氮源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以蛋白胨的促进效果最优。在pH 5.0~10.0、温度20~50 ℃时,菌株CV-b对孔雀石绿的6 h脱色率在92%以上;培养6 h后,该菌株对质量浓度低于900 mg/L的孔雀石绿脱色率可达90%以上。此外,在所测金属离子中,铜离子对脱色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酶分析数据表明,酪氨酸酶可能参与了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过程。代谢产物分析结果显示,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主要产物之一为二甲氨基二苯甲酮。总体而言,该菌株在孔雀石绿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能。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对半番鸭屠宰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收藏
李丽, 缪中纬, 辛清武, 朱志明, 章琳俐, 李忠荣, 郑嫩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502-51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0.141
摘要( 462 )     PDF(681KB)( 292 )

为了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对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从22日龄健康半番鸭中选出体质量相近的144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酵母硒、300 mg/kg黄芪多糖和二者的复合物(300 mg/kg黄芪多糖+0.3%酵母硒),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结果显示:除复合剂组半番鸭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各试验组半番鸭较对照组的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而腹脂率和皮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剂组血清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黄芪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剂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而总蛋白含量、白球比、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P>0.05)。复合剂组半番鸭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复合剂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呈增加趋势(P>0.05);复合剂组和酵母硒组半番鸭血清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半番鸭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且复合剂的添加效果尤为显著。

茶黄素对白介素-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炎性退变的影响   收藏
周盈,黄倩,王帅,陈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511-51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2.282
摘要( 424 )     PDF(1624KB)( 358 )

采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 IL-1β)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进行诱导,构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炎性退变细胞模型,探讨茶黄素(theaflavins, TFs)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行性。通过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筛选TFs药物浓度;取第2代生长状况良好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根据所加培养物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G0、模型组G1(10 ng/mL IL-1β刺激)、TFs组G2(不同浓度的TFs+10 ng/mL IL-1β刺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各组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 Col Ⅱ)、蛋白聚糖(aggrecan, A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 MMP-13)、IL-1β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呈阳性,证实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TFs质量浓度在100 μg/mL时,细胞活力较空白组明显减弱(P<0.05);TFs质量浓度在0~75 μg/mL时不影响软骨细胞活力。q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合成因子ColⅡ和ACA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分解因子MMP-13、炎症细胞因子IL-1β及炎症诱导酶COX-2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Fs组能抑制IL-1β引起的炎症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综上所述,茶黄素可通过增强软骨细胞合成因子活性、减弱分解因子活性并抑制细胞炎症反应,有效延缓大鼠软骨细胞炎性退变进程,对炎症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农业工程
苏南地区夏季浅层地热交换对大棚降温效果初探   收藏
王嘉维,王昭,杨俊伟,赵海亮,邹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 519-52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9.192
摘要( 449 )     PDF(1169KB)( 363 )

为研究苏南地区浅层地热交换系统的降温效果,2016年5月至7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某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分别测定棚内60、40、15 cm土层深处地温、换热管道进地处和出地处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并分析焓差、蓄热量、平均热流量、平均热流密度、能效功耗情况。结果表明:在该地区5—7月,试验大棚晴天平均降温为3.4 ℃,多云天为1.5 ℃,阴雨天为0.8 ℃。湿度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晴天在40%~90%之间,多云天在60%~100%之间,阴雨天在80%~100%之间。3个连续晴天中,对照大棚在60 cm土层深处地温基本处于21.3 ℃的恒温状态,处理大棚在21.8 ℃±0.4 ℃平稳波动;对照大棚在40 cm土层处日平均地温为22.7 ℃,平均以0.1 ℃/d上升,处理大棚为23.9 ℃,平均以0.4 ℃/d上升;对照大棚在15 cm土层处日平均地温为24.8 ℃,处理大棚为25.7 ℃,以0.5 ℃/d波浪式上升。在热交换方面,试验大棚焓差0.166~9.560 kJ/kg,蓄热量3.94×105 kJ,日耗电能0.8×105 kJ,能效比4.21。初步证明浅层地热交换系统在苏南地区具有实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