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7年 43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7-01-25

全文
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
生物科学与技术
作物栽培与生理
园艺学
植物保护
食品科学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农业工程
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
1 丁艺,朱军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条件分析揭示非加性效应和族系互作对冠心病的重要性(英文)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是一个复杂的遗传疾病,其发病率也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吸烟和人体活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检测到多个风险基因与冠心病相关联。然而报道的遗传变异仅占表现型变异的一小部分。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本研究通过引入非加性效应的遗传分析,揭示非加性遗传的重要性,并用条件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活方式对种族人群遗传变异的影响。使用多族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的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变异与冠心病的关联。采用包括加性、显性、上位性及族群互作的遗传模型,研究了冠心病的复杂遗传体系。采用6种不同行为(步行,阅读、运输、运动、电视、吸烟)作为条件分析的协变量,探索了人类行为对冠心病的遗传影响。为实现个性化治疗的精准诊断,预测了人类不同行为对基因位点的特异遗传效应。总共检测到61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SNPs,QTSs) 和23 对上位性位点,与表现型变异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模型估算的遗传率达64.58%~74.94%。我们观察到加性效应贡献只占总遗传率的一小部分(3.45%~5.72%)。相比之下,非加性效应占总遗传率的主要部分。基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条件分析揭示,不同生活方式对冠心病遗传结构会产 生较大影响。4个族群基于7个不同模型的遗传分析揭示,不同种群的冠心病具有显著的遗传特异性。
2017 Vol. 43 (1): 1-14 [摘要] ( 478 ) [HTML 1KB] [ PDF 10896KB] ( 481 )
全文
1
2017年第1期整期
2017 Vol. 43 (1): 1-136 [摘要] ( 193 ) [HTML 1KB] [ PDF 82472KB] ( 229 )
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
15 翁宇豪, 陈铭
多层网络模型在水稻与癌症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应用
网络是研究系统间连接结构的学科方法与研究技术。本文介绍单层网络和多层网络模型的数学理论,以及多层网络中多重度、重叠度与激活度、重叠性、度关联函数、参与系数以及度相关系数的概念,并将这些分析方法运用到了水稻细胞、癌症细胞和正常组织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中,研究它们的特殊结构与性质。在水稻的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发现它的重叠度与激活度呈幂律分布;通过参与系数的分析发现了与细胞整体功能相关的重要蛋白质;通过相关系数热图分析发现了关联性较强的细胞器以及关联性较弱的细胞器。在癌症组织PPI以及正常组织中,通过重叠性图谱分析和核心网络比对的方法,发现了癌症网络的核心网络的规模比正常组织大,且具有强核心结构、高度均质性以及不易受到攻击而崩溃的特点;发现了非平凡的重叠度和激活度分布,并分析了癌症与正常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2017 Vol. 43 (1): 15-23 [摘要] ( 618 ) [HTML 1KB] [ PDF 5688KB] ( 1029 )
生物科学与技术
24 朱家颖, 季梅, 杨斌, 泽桑梓
薇甘菊颈盲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转录组分析(英文)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 Mu et Liu (Hemiptera:Miridae)为世界性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自然天敌。在该天敌取食寄主的过程中,存在于其唾液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为重要的果胶水解酶在降解寄主植物细胞壁和引起寄主植物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至今未有关于该天敌的任何基因信息被报道,本研究旨在获得其转录组数据,并基于该数据鉴定获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定,共获得约5.2 Gbps的数据量,拼接得到57 739条非冗余基因(unigene)。通过BlastX注释,23 549条非冗余基因能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非冗余蛋白数据库中的已知蛋白相匹配,7 048、8 548和16 135条非冗余基因分别被成功的注释到GO(Gene Orthology)、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中。基于构建的转录组数据库,共鉴定获得了24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其中15个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该转录组数据可为今后从分子水平研进一步研究薇甘菊颈盲蝽的生态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和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鉴定获得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为深入研究揭示其在薇甘菊颈盲蝽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7 Vol. 43 (1): 24-32 [摘要] ( 468 ) [HTML 1KB] [ PDF 7010KB] ( 439 )
33 刘西, 陈贤兴
浙江省植物分布5个新记录种
报道了分布在浙江省的5个植物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朱砂藤(Cynanchum officinale (Hemsl.) Tsiang et Zhang),长尾铁线蕨(Adiantum diaphanum Bl.),蚀盖金粉蕨(Onychium tenuifrons Ching),碎米蕨(Cheilanthes opposita Kaulfuss)和百越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 var. chinensis Ching et S. H. Wu)。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馆(Wenzhou University,WZU)。它们的发现丰富了浙江省植物区系的内容,为其在我国地理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7 Vol. 43 (1): 33-36 [摘要] ( 613 ) [HTML 1KB] [ PDF 7475KB] ( 647 )
作物栽培与生理
37 刘于, 王伏林, 刘仁虎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杭州310021)摘要 籽粒颜色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传统观点认为黄籽油菜由于降低了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了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但在不同的研究中,黄籽与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环境因素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获得的一个单基因黄籽突变材料的基础上,从同一个单株上分离出黄籽油菜和褐籽油菜,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同一单株来源的黄籽和褐籽油菜含油量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发现黄籽突变不影响含油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电子显微观测显示黄籽种皮内层细胞壁显著变薄,推测该因素导致饼粕中纤维素含量降低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同时水解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苯丙氨酸在黄籽中提升幅度最大,暗示苯丙氨酸代谢与该黄籽突变基因功能有关,定量PCR结果也显示与细胞壁合成有关的β-葡聚糖水解酶基因和种皮色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与该黄籽突变有关,与TT基因无关。推测原用于种皮色素合成的苯丙氨酸和丙氨酸黄籽突变后改用于蛋白质合成,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细胞壁成分的降低大致相抵,因此含油量无显著变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油菜饼粕赖氨酸含量很高,黄籽油菜赖氨酸含量更高,适合作为谷物饲料的赖氨酸添加来源。
2017 Vol. 43 (1): 37-44 [摘要] ( 521 ) [HTML 1KB] [ PDF 4321KB] ( 549 )
45 王舒甜, 张金池, 张亮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香樟叶片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为了揭示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香樟耐盐性的影响,以香樟为试验材料,设置在100 mmol/L的单一盐浓度下,施加不同质量浓度EBR(0.1、0.2、0.3、0.4、0.5 mg/L),以清水为对照,分别观测在盐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EBR沾根处理对香樟形态指标、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EBR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盐胁迫下香樟幼苗植株相对含水率,增加其比叶面积、干鲜比以及叶肉质化程度,降低盐害指数,并在EBR质量浓度为0.3 mg/L时达到最大值;2)盐胁迫后,叶片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叶绿素b(chlorophyll b,Chl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外施EBR可以提高香樟的叶绿素的含量;3)质量浓度为0.3 mg/L的EBR缓解盐胁迫对PSⅡ反应中心破坏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100 mmol/L盐胁迫下香樟幼苗叶片的最大荧光(maximal fluorescence,Fm)、PSⅡ最大潜在光化学效率(optimal/maximal PSⅡ efficiency,Fv/Fm)、PSⅡ潜在活性(potential activity of PSⅡ,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ФPSⅡ),降低初始荧光(minimal fluorescence,Fo)及非化学淬灭系数(p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4)盐害指数(salt injury index,SI)、水分饱和亏缺(water saturation deficit,WSD)、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比叶质量(specific leaf mass,SLM)两两呈正相关,与叶肉质化程度(leaf succulence,LSE)、干鲜比(dry mass/fresh mass,md/mf)呈负相关;Fm、Fv/Fm、Fv/Fo、ΦPSⅡ两两呈正相关,与NPQ、Fo、Chl呈负相关。
2017 Vol. 43 (1): 45-53 [摘要] ( 526 ) [HTML 1KB] [ PDF 1243KB] ( 634 )
54 魏常慧, 刘亚军, 冶秀香, 李越, 马琨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试验以连续单作3年马铃薯为对照,采用BIOLOG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指纹图谱等方法,定位研究了连续2年马铃薯间作玉米(3∶2条带比)影响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群落数、提高了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间作栽培中以PLFA为生物标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3类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6%、11.08%、18.08%,真菌生物量占细菌生物量比值下降,促进土壤向高肥效的“细菌型”土壤类型发展。间作栽培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以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代谢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助于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增长。间作栽培体系中马铃薯的竞争力弱于玉米、马铃薯产量较单作体系下降。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与作物种间关系、马铃薯的品种特性有明显的相互联系。作物种植模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间、套作搭配,稳定马铃薯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2017 Vol. 43 (1): 54-64 [摘要] ( 588 ) [HTML 1KB] [ PDF 1903KB] ( 529 )
65 李波, 徐婉玉, 石善亮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以草原1号(抗旱型)和龙牧81(旱敏感型)这2种苜蓿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胁迫下苜蓿幼苗不同器官中Na+、K+、Ca2+、Mg2+含量的变化。对2种苜蓿幼苗在不同PEG胁迫下离子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干旱环境对苜蓿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苜蓿幼苗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K+/Na+、Ca2+/Na+、Mg2+/Na+比值出现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除草原1号在低质量分数处理时根中和高质量分数处理时叶中Na+含量增加幅度大于龙牧81外,其他各器官在PEG处理下的Na+含量增加幅度均小于龙牧81;在高质量分数PEG处理下,耐旱性强的草原1号的根、叶中的K+和Mg2+含量大于龙牧81,茎中K+和Mg2+含量小于龙牧81;在相同质量分数PEG处理下,耐旱性强的草原1号根、茎和叶中Ca2+含量明显高于耐旱性弱的龙牧81;在高质量分数PEG胁迫下,草原1号叶片中Ca2+含量明显高于龙牧81,根和叶中3种离子的比值和茎的Ca2+/Na+均为草原1号高于龙牧81。干旱胁迫影响苜蓿幼苗对上述矿质元素在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布,与苜蓿幼苗的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7 Vol. 43 (1): 65-72 [摘要] ( 438 ) [HTML 1KB] [ PDF 3682KB] ( 573 )
园艺学
73 庞钰洁, 李海燕, 竺啸恒, 高福明, 殷益明, 贾惠娟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11-06-25”是“三本提”葡萄上发现的芽变,果实成熟期较母株提前2周,与“夏黑”葡萄的芽变“早夏无核”成熟期相近,但平均单果质量、糖度均优于“早夏无核”。为确定两者在遗传本质上的异同,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06-25”进行遗传鉴定。其他参比试材为4份葡萄种质包括2个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品种“红亚历山大”“紫苑”,2个欧美杂交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阳光玫瑰”“巨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5对SSR引物对试验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5条清晰、可重复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4个,多态性比例为91.85%;应用NTSYS-pc V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SR标记能将8个样品清楚区分开,“三本提”“11-06-25”“早夏无核”“夏黑”4个样品聚在一起,其中“三本提”与“11-06-25”的相似系数最高0.95,亲缘关系最近,符合二者间的芽变关系。“11-06-25”与“早夏无核”在VrZAG15、VrZAG64、VMC4A1和VMC9A2.1的4个遗传位点上存在差异,属于不同的葡萄品系。结合相同栽培条件下的初步观察,“11-06-25”的品质性状,特别是香味较“早夏无核”更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极早熟葡萄优系。
2017 Vol. 43 (1): 73-80 [摘要] ( 537 ) [HTML 1KB] [ PDF 1013KB] ( 587 )
植物保护
81 朱红雪, 田忠玲, 蔡瑞杭, 李晓琳, 郑经武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
在2015—2016年间对浙江省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调查,从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根围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群体,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孢囊和2龄幼虫(J2)的形态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主要形态特征为:孢囊近圆形,有明显的短颈和阴门锥,无下桥、泡囊突和膜孔,阴门裂长45.3 μm;2龄幼虫体长528.5 μm,头部缢缩不明显,具2个唇环数,口针长19.6 μm;侧区具3条侧线;尾圆锥形,末端尖细,尾长75.4 μm,透明尾占尾长的55%~75%。对该线虫群体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 D2D3区进行特异性扩增,分别得到1 006 bp和786 bp的片段,与朝鲜孢囊线虫(Heterodera koreana)的序列相似度分别高达99.7%和99.6%;综合形态学、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等,将分离自雷竹的孢囊线虫群体鉴定为朝鲜孢囊线虫,系浙江省孢囊线虫的新记录种。
2017 Vol. 43 (1): 81-88 [摘要] ( 588 ) [HTML 1KB] [ PDF 7596KB] ( 944 )
89 余继华, 黄振东, 张敏荣, 鹿连明, 陈国庆, 陶健, 杨晓, 钟列权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
目前,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柑橘病害,柑橘黄龙病媒介昆虫—亚洲柑橘木虱的防治是黄龙病防控的重点。在柑橘萌芽期,抽发的嫩芽可以为亚洲柑橘木虱提供丰富的食料并有利于其产卵,导致该时期亚洲柑橘木虱虫口量较大,所以亚洲柑橘木虱防治重点往往在春梢和秋梢期采用化学防治手段进行。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检测与分析1年来浙江黄岩地区感染黄龙病的柑橘树不同月份携带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Las)菌量的变化,显示感染黄龙病的橘树1年内Las带菌量不断变化,其Las带菌量全年中以12月份为最高,与11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而其他各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采集了感染黄龙病的橘树上的亚洲柑橘木虱,每月检测其带Las菌的比例,发现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在1年之中同样以12月份最高,在P=0.05水平下,12月份亚洲柑橘木虱带Las菌比例显著高于除1月份以外的其他各月份;同时,从亚洲柑橘木虱周年带菌量检测也显示,亚洲柑橘木虱在12月至翌年1月之间平均Las带菌量最高,表明感染黄龙病橘树的Las带菌量直接影响亚洲柑橘木虱的带菌率。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越高越容易造成柑橘黄龙病的传播,所以12月至翌年1月份之间为黄龙病传播的高峰期,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目标的亚洲柑橘木虱防治最重要时间为冬季和春季。
2017 Vol. 43 (1): 89-94 [摘要] ( 525 ) [HTML 1KB] [ PDF 746KB] ( 562 )
食品科学
95 杨晓宽, 常学东
2种安梨渣粉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火腿肠制作的影响
为了提高安梨资源的利用率,将安梨渣粉作为膳食纤维源应用于火腿肠中,以改善火腿肠的营养结构并探讨开发高纤火腿肠的可行性。研究了去皮安梨渣粉和全果安梨渣粉基本组成成分、理化特性,以及以安梨渣粉作为膳食纤维源添加到火腿肠中,对其理化和感官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2种安梨渣粉的水分、灰分、脂肪含量、持水力、持油力、水溶性和色度L*与b*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含量、pH值、色度a*差异不显著。2种安梨渣粉不同添加水平对火腿肠的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对其质构性质具有显著性影响。火腿肠硬度和咀嚼性随安梨渣粉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添加全果安梨渣粉(whole-fruit Pyrus Ussurian pears pomace,WFPUPP)和去皮安梨渣粉(peeled Pyrus Ussurian pears pomace,PPUPP)火腿肠的硬度从对照组的3.16 N分别增加至4.74 N和5.00 N,咀嚼性从对照组的21.70 mJ分别增加到32.45 mJ和28.73 mJ。火腿肠胶黏性和弹性随安梨渣粉(Pyrus Ussurian pears pomace,PUPP)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减小,添加WFPUPP和PPUPP火腿肠的胶黏性从对照组的8.33 mJ分别降至3.67 mJ和6.04 mJ,弹性从对照组的14.67 N分别降到12.05 N和12.81 N。PUPP不同添加水平对火腿肠感官性质具有显著影响。0.5% PUPP添加水平火腿肠整体可接受性最接近对照组。0.5%~2.0% PUPP添加水平对火腿肠整体可接受性影响不显著,2种PUPP可纳入火腿肠的最高水平均达2.0%。
2017 Vol. 43 (1): 95-103 [摘要] ( 457 ) [HTML 1KB] [ PDF 573KB] ( 479 )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104 罗俊, 刘贺贺, 刘俊莹, 张涛, 王郁石, 韩春春
鸭RIG-1启动子克隆、序列分析及在鸭胚胎期发育性表达
RIG-1属于细胞内蛋白,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天然抗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研究RIG-1在鸭胚胎期免疫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得到鸭RIG-1启动子并做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IG-1基因以及预测得到的多个转录因子在鸭胚胎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鸭RIG-1基因启动子4 372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存在典型的TATA-box、CAAT-box调控元件,有IRF-1、RXR、RAR、AP1、NF-κB、SP1、IL6及Pax-2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此外,RIG-1启动子预测发现了一个CpG岛,GC含量65.8%。定量结果发现,RIG-1在鸭胚胎免疫器官中表达呈动态性,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并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高于脾脏和胸腺。聚类热图显示,只有在法氏囊中RIG-1与IRF-1、RXR、AP1、NF-κB、IL6的mRNA表达量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这可能是由于在鸭胚胎期法氏囊具有较为完整的结构与功能,暗示它们可能为RIG-1的转录因子;而在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中,RIG-1与IRF-1、NF-κB基因都有较为相似的表达模式,在3个组织当中均被聚类在一起,说明IRF-1和NF-κB可能参与调控RIG-1的表达。研究结果为探索鸭RIG-1基因转录调控、表达,与在细胞增殖、分化、天然抗病毒免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2017 Vol. 43 (1): 104-112 [摘要] ( 510 ) [HTML 1KB] [ PDF 4982KB] ( 504 )
113 徐红蕊, 陈小连, 时建青, 宋琼莉
艾叶对热应激蛋鸡抗氧化功能、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为了评价艾叶缓解蛋鸡热应激效应及适宜添加水平,本研究测定了艾叶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了艾叶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抗氧化功能、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720只38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即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常温艾叶组、高温低艾叶组、高温中艾叶组、高温高艾叶组。常温和高温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常温艾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艾叶粉,高温艾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3.0%艾叶粉。预试期为7 d,正试期21 d,记录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鸡蛋品质,每7 d测定1次血清抗氧化及应激指标。结果显示,艾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成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总黄酮含量为87.78 mg/g,总多酚含量为126.57 mg/g,维生素C含量为3.12 mg/g,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剂量分别为356.86 μg/mL、76.84 μg/mL、293.67 μg/mL。在常温条件下,蛋鸡日粮中添加艾叶对蛋鸡生产性能、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高温应激条件下,蛋鸡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降低,料蛋比升高(P<0.05),在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艾叶14 d时,与高温对照组相比,蛋鸡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丙二醛及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蛋率提高及料蛋比降低(P<0.05),且能显著改善蛋黄颜色、降低胆固醇含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艾叶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在热应激条件下蛋鸡日粮中添加2%的艾叶可以一定程度增强蛋鸡抗热应激能力,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并改善鸡蛋品质。
2017 Vol. 43 (1): 113-119 [摘要] ( 581 ) [HTML 1KB] [ PDF 1583KB] ( 840 )
农业工程
120 王志明, 吕彭民, 陈霓, 马广
水稻籽粒连接力分布频谱分析及联合收割机差速脱粒装置研究
脱粒是水稻联合收获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籽粒与粒柄之间的连接力是衡量脱粒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传统脱粒装置在收获高产水稻时存在脱粒不尽、脱粒能力不足等问题,故有必要通过结构创新提升脱粒装置工作性能。本文对甬优12号、甬优9号、嘉优2号和甬优11号4个超级稻水稻品种,进行了籽粒与粒柄间连接力的测定,并绘制了籽粒连接力分布频谱图,计算了4个水稻品种的脱粒系数,建立并验证了籽粒平均连接力与脱粒滚筒齿顶线速度和转速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针对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和全喂入联合收获机2种机型,分别研制了弓齿式差速脱粒滚筒和杆齿式差速脱粒滚筒,并进行了差速脱粒与单速脱粒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差速脱粒装置利用低速段脱粒降低了籽粒和茎秆的破碎,利用高速段脱粒降低了脱不净损失,其籽粒破碎率、脱出物中含杂率以及脱不净和夹带损失率等性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为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17 Vol. 43 (1): 120-127 [摘要] ( 499 ) [HTML 1KB] [ PDF 5723KB] ( 512 )
128 丁金婷, 臧泽林, 黄敏
模糊方法改进的反向传输神经网络预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
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规模化围塘养殖生产中,水质参数的监测、评价及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以杭州市某南美白对虾基地日常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选取温度、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4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拓扑结构为40-14-4的3层前馈反向传输(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即以连续10个时间单位的预测变量为输入层,隐含层节点数为14个,输出层变量为温度、pH值、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为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震荡和泛化能力不强等缺点,采用模糊方法优化了自适应变步长BP神经网络算法,缩短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提高了网络收敛效率与稳定度。结果表明,以模糊方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FABPM)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稳定度好等特点,对选取的4项水质指标都给出了较好的训练与预测结果,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5%,从而为水产养殖水质预测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7 Vol. 43 (1): 128-136 [摘要] ( 440 ) [HTML 1KB] [ PDF 2080KB] ( 556 )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内 邮编:310028
联系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