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文
全文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37-.  
摘要( 246 )     PDF(81297KB)( 338 )
生物科学与技术
家蚕高迁移率蛋白的表达差异和亚细胞定位(英文)   收藏
张海花, 赵燕, 张涵铭, 李司, 全艳萍, 于威, 张耀洲, 童富淡, 张晓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3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2.011
摘要( 312 )     PDF(12839KB)( 1680 )
高迁移率蛋白A(high mobility group A,HMGA)与染色质重塑及癌症转移有密切关系。在胚胎期广泛表达,然而在成年期表达量很低,甚至不表达。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家蚕蛹cDNA为模板,克隆家蚕高迁移率蛋白(Bombyx mori high mobility group A,BmHMGA)开放阅读框(345 bp),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mHMGA,并在BL21Star (DE3)中正确表达融合蛋白His-BmHMGA。用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12 800以上,且具有较高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基因BmHMGA从卵、5龄幼虫、蛹到蛾,转录水平依次下降;在5龄幼虫期,BmHMGA基因的转录水平在头、表皮、卵巢、睾丸、脂肪体、气管、马氏管、丝腺和肠中从高到低分布。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法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BmHMGA蛋白在家蚕卵中含量最高,蛾中最低;5龄幼虫头部的BmHMG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中肠、马氏管中则没有明显的信号,与RT-PCR的结果基本一致。家蚕BmN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BmHMGA蛋白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
1株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分离和鉴定   收藏
杨晓林1, 陈英2, 余松城1, 邹年莉1, 吴瑞婷1, 夏静1, 牛婷1, 王富妍1, 黄勇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4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0.243
摘要( 535 )     PDF(2962KB)( 771 )
报道我国鸽场中鸡杆菌的感染情况。四川某种鸽场的种鸽出现以消瘦、呼吸困难、气管和肺出血、腹膜炎、输卵管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选取代表性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和病毒检测,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部分病鸽只检测到新城疫病毒;从肝、肺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命名为SC01,该菌株为致病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1.26×109 CFU/mL,能发酵多数糖和醇类,对头孢类药物较敏感。将SC01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近的15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SC01株与4株鸡杆菌复合群3(Gallibacterium genomo sp. 3)的同源性为98.5%~99.5%,其中与EU423996的同源性最高,为99.5%,证实该菌株为鸡杆菌复合群3。试验结果为鸡杆菌复合群3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初步建立   收藏
史良琴1,2, 罗启慧1,2, 曾文3, 龚立3, 程安春1,2, 毕凤君3, 曾利才3, 陈姗姗1,2, 陈正礼1,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5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0.281
摘要( 604 )     PDF(12180KB)( 1118 )
拟建立一种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较好模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症状和病理进程的造模方法。选取健康老龄雌性恒河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进而按临床症状及行为学评分又分为3个亚组)和对照组3只,以0.2 mg/(kg·d)小剂量、多次重复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来建立慢性PD恒河猴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每日于MPTP给药前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行为学表现各30 min。实验结束后,全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分布与表达变化对模型进行验证。行为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出现3种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根据其轻重,将其分为3个亚组;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质和突起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的第1、第2、第3亚组阳性总面积分别减少71.90%,61.90%,4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syn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起内,其次为细胞间质,并在濒临死亡动物的黑质致密部检测到路易小体,实验各组动物黑质阳性总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70.29%,137.82%,4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小剂量、多次重复肌内注射MPTP方式能够建立老龄恒河猴PD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PD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进程,是研究PD病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基因治疗较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蝴蝶兰的缓解效应及其抗氧化生理特征变化   收藏
陈丹1, 王丹1, 孙丽1, 张艳嫣1, 黄冲平1,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6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0.302
摘要( 509 )     PDF(8707KB)( 620 )
以5个不同品种的蝴蝶兰为材料,分别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2,0.4,0.6,0.8 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溶液,将其置于人工智能温室昼夜温度11 ℃/6 ℃的生长箱内低温胁迫处理3 d和常温(27 ℃/22 ℃)恢复生长7 d,研究蝴蝶兰叶片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的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蝴蝶兰叶片的伤害具有缓解效应,以0.4~0.6 m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提高了蝴蝶兰叶片中的叶绿素、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质量分数以及Fv/F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同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低温胁迫解除后,水杨酸处理能促进叶绿素质量分数的上升和Fv/Fm的恢复;提高了SOD酶活性和GSH的积累;降低了APX的活性以及AsA质量分数,促进细胞内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恢复。比较不同耐冷性的蝴蝶兰品种表明,耐冷性强的“婚宴”对水杨酸处理更为敏感,效果更为显著。
青钱柳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   收藏
沈兵1,2*, 赵巍3, 欧文斌4, 周盛梅5, 刘俊4, 孟凡国4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7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1.111
摘要( 465 )     PDF(1111KB)( 946 )
农业科学
1株抗番茄灰霉病的生物有机肥菌种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应用潜力   收藏
许华升1,2, 李吕木1*, 詹凯2*, 陈丽园2, 许发芝3, 丁小玲3, 徐雅芫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8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09.182
摘要( 492 )     PDF(5507KB)( 621 )
为了筛选有效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制备生物有机肥并研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采用稀释涂平板及平板划线法分离,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菌株形态鉴定和ITS区序列解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对该菌产孢量的影响;将拮抗菌与已腐熟有机肥发酵后应用于盆栽试验。经分离、初筛和复筛,最终得到1株编号为Z47的菌株,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74.80%,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最优发酵条件为固料瓶装量15 g/250-mL三角瓶,稻壳粉:麸皮按8∶2混合,外加麦芽糖、硫酸铵和磷酸氢二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15%,料水比为1∶0.6 (g/mL),接种量为12.5% (mL/g),全黑暗培养,25—20—28 ℃下依次发酵2 d,持续发酵12 d;盆栽试验表明,施用富含拮抗菌草酸青霉菌株Z47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67%,显著高于拮抗菌Z47菌液处理。筛选所得的草酸青霉菌株通过优化固体发酵条件后,可获得高达5×109 CFU/g的产孢量,该菌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防治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的配方筛选与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收藏
周祖法, 闫静*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9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0.241
摘要( 431 )     PDF(405KB)( 474 )
为发展大球盖菇生产,合理利用茭白叶这一农业废弃物资源,解决茭白叶随处堆放造成的污染问题,本试验以纯稻草配方为对照,添加不同比例茭白叶的7个配方栽培大球盖菇3个不同菌株,进行配方和菌株双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供试菌株中菌株A1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最好,其次是A2,A3;添加茭白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特别是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不利。但是,添加茭白叶不超过60%,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在P<0.01和P<0.0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最好选择A1菌株,并且添加茭白叶的量不宜超过60%,这样既不影响大球盖菇的产量,也可以充分利用茭白叶资源。对大球盖菇而言茭白叶虽然不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原料来源,但是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可以作为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方式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茭白产区茭白叶到处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食品科学
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对茶多酚的吸附特性   收藏
朱青1, 施元旭1, 范冬梅1, 于翠平1, 孙志明2, 王校常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29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1.253
摘要( 476 )     PDF(1546KB)( 591 )
采用一步法,通过控制AB2单体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摩尔量,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得到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yperbranched poly (amine-ester),HPAE],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PAE对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吸附特性及其反应时间和不同pH对该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8 K条件下,pH 7,m(TPs)∶m(HPAE)=14∶1时,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吸附6 h后达到平衡,其实验所得平衡吸附量Qe(experiment,Exp)为279.69 mg/g。吸附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其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模型的R2分别为0.614 8,0.997 7,0.744 5。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计算所得平衡吸附量Qe,2(calculation,Cal)为302.11 mg/g,与Qe(Exp)更为接近,因此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可能是物理吸附为主。HPAE对茶多酚的吸附量主要受介质pH影响。在298 K条件下,m(TPs)∶m(HPAE)=5∶1时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当pH=4时,平衡吸附量Qe为72.56 mg/g;当pH=7时,平衡吸附量Qe为194.90 mg/g。利用pH对吸附的效应特性,可通过调节pH方法方便洗脱吸附茶多酚。结果也显示该吸附剂对茶多酚的吸附能力远远大于相同吸附条件下大孔树脂的吸附能力。
资源与环境科学
生物质炭对不同pH土壤中碳氮磷的转化与形态的影响   收藏
徐秋桐, 邱志腾, 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0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1.041
摘要( 481 )     PDF(620KB)( 803 )
为了解生物质炭的施用对土壤本身碳、氮、磷循环的影响,选择不同酸碱度的3种土壤,设置对照(不施生物质炭和肥料)、施生物质炭、单施肥料及同时施生物质炭和肥料等4个处理,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磷的转化与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的pH值,在酸性土壤上尤为明显。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地提高了供试3种土壤的有机碳积累,降低了酸性和中性土壤中的水溶性有机碳,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提高,降低了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轻微增加了土壤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humic/fulvic acids,H/F)。施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中的NH4+-N含量,有利于氮素向缓效态转化,防止氮素淋失;但它可增加土壤中NH3的挥发损失,对NH3挥发损失的影响在酸性土壤中小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施生物质炭可提高土壤中的总磷含量,在未施肥料磷的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水溶性磷的比例,但在施肥料磷的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却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的比例;施生物质炭可增加土壤中NaHCO3-IP和NaHCO3-OP等生物有效态磷在总磷中的比例,降低了NaOH-IP和残余态磷的比例,明显增加了HCl-P的比例。研究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促进土壤碳的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氮、磷等养分的有效性;可考虑优先用于酸性土壤。
碳源、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   收藏
侯卫龙, 周鸿翔, 施加春, 曾令藻, 吴劳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1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10.252
摘要( 466 )     PDF(1439KB)( 907 )
采用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比较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报纸3种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条件下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以便筛选出优质固体碳源为污染场地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水稻秸秆和玉米芯作为碳源,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 mg/L(以N计)条件下,硝酸盐去除率均在24 h内达到100%,并且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较低,亚硝酸盐有短暂升高现象但24 h之后降至0.1 mg/L以下,因此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可作为较优质的固体碳源。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添加3种碳源的反硝化效果均表现为温度越高硝酸盐去除率越高,同时去除率达到100%所用时间越短,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越低,而且温度在25~30 ℃时反硝化效果达到最优。筛选出的2种较优碳源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在不同HRT条件下(6.7,10,20,40 h)均表现为HRT越长,硝酸盐质量浓度有显著降低,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峰值越低且降低的也越快。以玉米芯为碳源时,在不同HRT条件下,铵态氮质量浓度均随时间逐渐降低,在30 h之内降至5 mg/L以下;以秸秆为碳源时,铵态氮质量浓度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呈现HRT越长铵态氮质量浓度累积越高,整体呈现铵态氮质量浓度高于玉米芯。以玉米芯为碳源时,pH略低,在5~6范围内波动;以秸秆为碳源时pH值波动范围为6.5~7.5,更适宜微生物生长。结果证明,秸秆和玉米芯为较优质碳源,但各有不足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场地水流速度、pH等条件选择相对更优碳源,也可将二者混合使用使优势互补。
禾草灵对铜绿微囊藻氧化应激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收藏
叶璟1, 刘超男1, 刘维屏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2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07.051
摘要( 410 )     PDF(1241KB)( 661 )
以铜绿微囊藻(Microsystis aeruginosa)作为生物模型,通过测定藻细胞氧化损伤程度与藻细胞内外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含量,研究除草剂禾草灵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禾草灵在实验室处理质量浓度1,2,5 mg/L下,能诱导铜绿微囊藻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提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的活性增强。说明禾草灵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了氧化胁迫。5 mg/L禾草灵使铜绿微囊藻释放到细胞外的微囊藻毒素MC-LR显著增加,为空白对照的68.5,2.11,2.50,123.67倍(第2,3,4,5天);细胞内MC-LR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有一定的降低,为空白对照的0.34,0.82,2.76,0.11倍(第2,3,4,5天)。说明禾草灵在一定质量浓度下能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引起藻细胞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细胞膜损伤,导致微囊藻毒素MC-LR更多的释放到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可对禾草灵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底泥中的孔雀石绿   收藏
梅光明, 郭远明, 张小军, 严忠雍, 李佩佩, 尤炬炬, 丁跃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3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09.061
摘要( 405 )     PDF(6732KB)( 612 )
建立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分离净化水产养殖环境底泥中的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和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固相萃取小柱、多壁碳纳米管填料孔径大小及用量、洗脱剂的种类和体积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固相萃取条件。在优化试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0 μg/L,相关系数(r)大于0.995, MG和LMG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3和0.07 μg/kg,定量限分别为0.10和0.20 μg/kg。对空白底泥样品分别进行0.50,2.00,5.00 μg/kg 3种水平下的加标回收试验,MG加标回收率为97.1%~108.3%,LMG加标回收率为94.7%~110.5%,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8.3%。该方法简单快速,前处理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水产养殖环境底泥中孔雀石绿的测定。
动物科学
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免疫及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影响   收藏
郝甜甜1,2, 王际英2, 李宝山2, 张德瑞3, 孙建珍1,2, 孙永智2, 张利民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3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09.252
摘要( 488 )     PDF(3320KB)( 867 )
为探讨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免疫及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影响,试验以添加0,25,50,75,100,200 mg/kg糖萜素制成6种试验饲料(即D0,D25,D50,D75,D100,D200组),连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5.0±0.2) g的大菱鲆幼鱼64 d,并于养殖试验结束时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试验。结果显示,D25,D50,D75组大菱鲆幼鱼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脾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脏体比和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50组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清溶菌酶(lysozyme,LZM)活性(P<0.05);D75,D100,D200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显著高于D0,D25,D50组(P<0.05);随着添加量的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试验鱼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00组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中ALT,AST随糖萜素水平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肝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5组肝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显著低于D100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鳗弧菌感染48 h后,D50组累计病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D50组免疫保护率(43.21%)高于D25组(19.23%)和D75组(15.39%)。综合以上指标,在饲料中添加50~75 mg/kg糖萜素时,可以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提高其免疫力。
饲料中添加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   收藏
贾艳菊1*, 杨虹1, 侯金良2, 张金良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3): 34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3.08.063
摘要( 457 )     PDF(482KB)( 758 )
研究饲料中添加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和肝功能的影响。共设计3个实验组,即对照组(白鱼粉组)、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3种实验饲料的营养组成相近,其中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的饲料分别用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取代对照组饲料中5%的白鱼粉。用3种饲料分别养殖中华鳖稚鳖8周。结果发现,3个实验组稚鳖的摄食率和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乌贼肝粉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鱼浆蛋白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乌贼肝粉组。乌贼肝粉组的干物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鱼浆蛋白组的干物质、蛋白和脂肪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乌贼肝粉组稚鳖的肝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minase,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glutamic-pyruvic transminase,GPT)显著高于对照组。鱼浆蛋白组肝和血清的GOT和GPT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3个实验组稚鳖的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的乌贼肝粉有可能对稚鳖肝造成轻微损伤;饲料中添加5%的鱼浆蛋白将降低饲料的利用率,但对稚鳖肝功能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