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2年 38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2-09-20

全文
生物科学与技术
农业科学
食品科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
全文
529
2012年第5期
2012 Vol. 38 (5): 529-646 [摘要] ( 633 ) [HTML 1KB] [ PDF 60503KB] ( 584 )
生物科学与技术
529 袁高峰;汪俏梅
青花菜上皮硫特异蛋白基因的功能
为探明上皮硫特异蛋白(epithiospecifier protein,ESP)在芸薹属蔬菜中对芥子油苷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功能,通过构建青花菜上皮硫特异蛋白基因(BoESP)CaMV35S过量表达载体,并通过浸花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对BoESP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BoESP的过量表达改变了芥子油苷的代谢产物组成,与野生型植株相比,BoESP CaMV35S过量表达的拟南芥植株4-methoxy-indole-3-acetonitrile含量增加,而1-isothiocyanato-4-methanesulfinyl-butane显著减少。这为青花菜BoESP在体内对芥子油苷水解代谢的调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2012 Vol. 38 (5): 529-534 [摘要] ( 1430 ) [HTML 1KB] [ PDF 1225KB] ( 1086 )
535 孙海燕;袁高峰;汪俏梅
白菜上皮硫特异蛋白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3.221
为阐明上皮硫特异蛋白(epithiospecifier protein)功能,对白菜上皮硫特异蛋白基因(BcESP)进行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BcESP全长cDNA编码含3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BcESP与拟南芥ESP(AtESP)和青花菜ESP(BoESP)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分别达94.7%和95.6%。进一步构建BcESP CaMV35S过量表达载体并通过浸花法转化拟南芥表明,BcESP过量表达改变了芥子油苷代谢产物组成,其异硫代氰酸盐含量显著降低而腈类物质含量升高。本研究通过代谢工程方法调节BcESP表达而改变芥子油苷代谢产物组成,不仅可以为提高芸薹属蔬菜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提供新的途径,也可为进一步研究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优良的实验体系。
2012 Vol. 38 (5): 535-541 [摘要] ( 1234 ) [HTML 1KB] [ PDF 2140KB] ( 1376 )
542 李戌清;林晓佳;郑经武
南京毛刺线虫(Trichodorus nanjingensis)浙江群体与北京群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特征比较
对采集自国内13省(市)的1 546份土壤样品进行线虫分离和鉴定,从北京和浙江2省(市)的果园、桑园、观赏性花木等多年生植物的根围土样中分离到23个南京毛刺线虫群体,其中北京群体检出率占北京样品采集总量的39.1%,表明南京毛刺线虫是北京市多年生植物根围寄生线虫优势种;通过对浙江群体与北京群体的形态及测量值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测量值差异很小,但北京美人梅(代码129)群体的2条雄虫和水栒子(代码088)群体的1条雄虫仅具1枚腹中颈乳突;各群体18S RNA区扩增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AJ439579和AJ439580的相似百分比达到99.2%~100.0%;对上述南京毛刺线虫群体rDNA ITS1区、ITS2区和28S 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比较和酶切分析显示,该3段序列在南京毛刺线虫种内群体间都较为保守。
2012 Vol. 38 (5): 542-550 [摘要] ( 1079 ) [HTML 1KB] [ PDF 2726KB] ( 895 )
551 孔福苓;王洁;程琳;关小燕;何艳军;卢钢
番茄SlMAPK12基因的分离及表达特征分析
利用PCR克隆技术,在番茄MicroTom的cDNA中分离出一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命名为SlMAPK12 (GenBank 登录号为JF795447)。该基因编码621个氨基酸,含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1个区域,磷酸化位点为TDY(苏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属于D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它与拟南芥、杨树、蓖麻等D组MAPK具有高度一致性。利用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SlMAPK12的时空表达特性,发现SlMAPK12在Micro-Tom植株的多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在雄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对Micro-Tom幼苗进行(38±1) ℃高温处理,发现SlMAPK12在雄蕊中的相对表达量增高,于12 h时点达到最高,而后下降。推测SlMAPK12可能参与番茄花粉发育过程中的高温胁迫反应。
2012 Vol. 38 (5): 551-558 [摘要] ( 1446 ) [HTML 1KB] [ PDF 2576KB] ( 1094 )
559 葛亚英;田丹青;郁永明;潘刚敏;刘晓静;夏宜平
垂吊植物口红花叶片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以 ‘圆叶红花’口红花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昼/夜温度16℃/12℃、12℃/8℃、8℃/4℃、4℃/0℃)、胁迫时间及温度回升过程中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探讨口红花叶片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昼/夜温度在12℃/8℃以上对口红花叶片影响不大,4℃/0℃以下低温会造成口红花叶片死亡,其耐寒性鉴定可选在昼/夜低温8℃/4℃下进行;在昼/夜低温8℃/4℃胁迫下,各测定指标与相对电导率(REC)和叶片含水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丙二醛(MDA)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EC、MDA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是影响和评价口红花耐寒性的重要指标。
2012 Vol. 38 (5): 559-565 [摘要] ( 1212 ) [HTML 1KB] [ PDF 906KB] ( 980 )
566 刘坤;席天元;张耀芳;郑经武
山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所有群体线虫的rDNA-ITS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均得到1条大小为1045 bp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西省的9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来自国内的安徽、江苏、河南、北京、河北、青海等地区及国际上印度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以及澳大利亚的澳洲孢囊线虫(H. austr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的德国、摩洛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主要群体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2012 Vol. 38 (5): 566-574 [摘要] ( 1285 ) [HTML 1KB] [ PDF 3648KB] ( 1180 )
575 卢艳;薛永常;于鹏;王平章
人辅脂酶样3基因hCLPSL3及其同源基因cDNA克隆及鉴定
为发现新的辅脂酶样家族成员,通过EST拼接获得1个新的人类辅脂酶样蛋白编码基因hCLPSL3(human colipaselike 3);同时,通过同源性分析,对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同源基因Clpsl3的完整编码区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RTPCR技术以人细胞系cDNA为模板成功扩增到hCLPSL3的2个转录变异体,即hCLPSL3-v1和-v2,前者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后者ORF被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stop codon, PTC)中断;hCLPSL3v1包含159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信号肽,2个高度同源的内部序列重复区以及2个不完整的辅脂酶样结构域。通过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在人293T细胞中以过表达方式证实了hCLPSL3-v1能够分泌。通过RTPCR技术,在小鼠肾、结肠和脾脏组织中各获得1个Clpsl3转录变异体序列,分别称为mCLPSL3-v1、-v2和-v3,其中mCLPSL3-v1包含完整的编码区,编码产物含161个氨基酸,而mCLPSL3-v2和-v3的ORF均被PTC中断;从大鼠结肠和小肠组织中克隆到大鼠Clpsl3的cDNA序列,即rCLPSL3,其编码162个氨基酸。此外,CLPSL3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基因结构相似,均含有高度保守的18个半胱氨酸,推测与二硫键形成有关。这些工作为CLPSL3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2 Vol. 38 (5): 575-584 [摘要] ( 1550 ) [HTML 1KB] [ PDF 4028KB] ( 1129 )
585 孙旭科;余柯达;傅丽娜;孟祥丽;郭卫东;陈文荣
干旱胁迫对4种砧木樱桃嫁接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研究栽培品种‘早大果’樱桃(Prunus avium ‘Zaodaguo’)以‘大青叶’(P. pseudocerasus ‘Daqingye’)、‘本溪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Benxishanying’)、‘考特’(P. avium × P. pseudocerasus ‘Colt’)和‘莱阳矮樱’(P. pseudocerasus ‘Laiyangaiying’)为砧木的一年生嫁接苗,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用于筛选适应南方独特夏秋季短时干旱气候特征的嫁接砧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种砧木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总叶绿素含量(TChl)、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本溪山樱’砧甜樱桃下降缓慢、幅度小,干旱胁迫16 d后,接穗叶内的RWC、TChl、Pn、Gs及Fv/Fm值降幅分别为10.7%, 28.4%, 37.8%, 51.5% 及20.5%;相同条件下,以上参数在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的降幅普遍比‘莱阳矮樱’的降幅高2倍以上,其中,以‘考特’嫁接苗的下降速度最快、幅度最大。在电镜条件下,‘莱阳矮樱’、‘考特’和‘大青叶’出现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基粒片层解体的现象,而‘本溪山樱’的叶绿体结构相对比较完整。将10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种樱桃砧‘早大果’的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本溪山樱’、‘莱阳矮樱’、‘考特’、‘大青叶’。可见,砧木选择对甜樱桃耐旱性影响显著,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甜樱桃,‘本溪山樱’是较好的砧木选择。
2012 Vol. 38 (5): 585-592 [摘要] ( 1317 ) [HTML 1KB] [ PDF 3457KB] ( 1106 )
农业科学
593 张兰兰;董迹芬;唐萌;蔡维秩;温正军;骆耀平
名优茶机采鲜叶分级技术研究
用滚筛机(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MCF自制名优茶鲜叶分级机),平面圆筛机(浙茶精766)、风选机(FX450型)等不同茶叶分级机械对相同机采鲜叶原料进行分级,鲜叶原料在不同筛孔、风力条件下,按芽叶大小、轻重归类,实现大小芽叶分离,测定经分级后得到的各类芽叶机械组成,比较分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机器采摘的茶青机械组成中标准芽叶的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23.54%,粗老芽叶的比例为43.33%,其他碎片的比例达到33.13%。该鲜叶不能作为名优茶生产。经滚筛机分级,在相同分级区段内,MCF分级机分级获得的标准芽叶比率较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高19%,且各筛孔下得到的原料等级界限清楚。利用不同筛孔分层设置的平面圆筛机分级原料,各层级中均有标准芽叶和其他芽叶混杂的情况,不能较好地分离出鲜叶中的标准芽叶。风选机分级能较好地清除机采鲜叶内其他碎片,但标准芽叶和粗老芽叶分离效果不明显;MCF和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提高。机采鲜叶先经MCF分级,再风选处理,标准芽叶比例提高了16%,其他碎片比例下降了23%,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标准芽叶和其他碎片混杂。然而先风选再MCF组合分级,分级效果不理想;但是调整自制分级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等级差异明显的芽叶。综上,利用滚筛、平面圆筛、风选等方法可以使机采鲜叶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按大小归类,不同方法分级差异大,其中滚筛分级是3种分级方法中可获得相对整齐、标准芽叶较多的分级方法,利用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分级机(MCF)与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最优。
2012 Vol. 38 (5): 593-598 [摘要] ( 1234 ) [HTML 1KB] [ PDF 749KB] ( 684 )
599 刘敏娜;刘晓霞;丁文雅;陈秋会;林咸永
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评价
以30个菠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评价其在低氮(2 mmol/L)和高氮(10 mmol/L)水平下对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菠菜基因型在2个氮水平下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氮水平下,菠菜地上部干质量、含氮量、氮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氮水平;而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明显低于低氮水平。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均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同一供氮水平下氮效率(NUE)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地上部氮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的变异系数也较高,且与地上部干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故可作为菠菜氮效率的辅助评价指标。根据不同菠菜基因型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低于或高于供试基因型地上部干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氮低效基因型和氮高效基因型,所筛选出的氮高效基因型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氮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吸收效率在2个氮水平下对菠菜氮效率的贡献明显高于氮素利用效率,但氮素利用效率对氮效率也有一定的贡献。由此可见,在菠菜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工作中应协同提高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012 Vol. 38 (5): 599-607 [摘要] ( 1288 ) [HTML 1KB] [ PDF 749KB] ( 1193 )
608 李伟成;王曙光;吴志庄;周妍;王树东;钟哲科
2种大型丛生竹对氮输入的可塑性响应
为全面了解半自然条件和造林条件下丛生竹氮输入与表型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对酒竹和绿竹扦插移栽植株在土壤氮素梯度变化条件下(N0~N160)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绿竹相比,酒竹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高的生产力,酒竹最优氮素施用更倾向于N120,而绿竹则为N80,酒竹对氮素利用有更大的饱和阈值;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酒竹和绿竹通过提高SLA、扩大冠幅和总叶面积以使光能吸收率和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并与根系数据(RGRr和根半径)相对应;酒竹和绿竹在纵向生长上也表现为通过开拓立体空间使株型更有利于摄取可利用的光资源;在中等氮肥供应(N80~N120处理)情况下能显著促进目标竹种光合生理参数如Pmax、LSP、LCP、Rd和φAQY的上升;而各项形态和生理参数在高氮素施用情况下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N40数据表明2种竹种在低氮施用下可塑性并不明显,但是根系和φAQY对低氮仍有一定的响应。
2012 Vol. 38 (5): 608-613 [摘要] ( 1352 ) [HTML 1KB] [ PDF 871KB] ( 830 )
食品科学
614 马风兰;陈琦;张兰;李铎
深海鱼油调和油煎炸食物时脂肪酸和相关理化参数的动态变化
研究含不同剂量深海鱼油调和油(fish oil supplemented blend oil, FO)煎炸食物时其脂肪酸及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分别用2 L大豆调和油(soybean blend oil, SO)与1.5%、3.0%、6.0%和12.0% FO在油温180 ℃条件下煎炸新鲜薯条,每次煎炸120 g,煎炸时间为3 min,每2次煎炸间隔5 min,每日煎炸结束后保温1.5 h;每日重复10次,共煎炸6 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油的脂肪酸组分,用《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的分析方法测定理化参数。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生成的主要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s)为t18:1、t18:2n-6、t18:3n-6以及t18:3n-3;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其产生的t18:1与t18:2n-6的组分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SO(P < 0.05);t18:3n-6与t18:3n-3组分在3.0%及6.0% FO中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SO、1.5%和12.0% FO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剂量的FO中20:5n-3与22:6n-3组分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SO的酸价、茴香胺值以及聚合物等均显著低于FO(P < 0.01),但FO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SO(P < 0.01)。研究结果表明FO与SO可安全用于烹饪,但均不适宜长时间反复煎炸。
2012 Vol. 38 (5): 614-622 [摘要] ( 1195 ) [HTML 1KB] [ PDF 2939KB] ( 1275 )
资源与环境科学
623 张萌;于晓晴;邱琳;陆慧锋;郑平
响应曲面法优化铁盐除磷工艺
以响应曲面法研究铁盐除磷过程的主要操作条件[Fe/P、pH、快速搅拌速度 (FMS)]对废水除磷效果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结果表明:各操作条件对除磷效率的贡献排序为:Fe/P>pH>FMS;操作条件间的复合效应Fe/P-pH和Fe/P-FMS为正效应,pH-FMS为负效应,其大小排序为:Fe/P-pH>pH-FMS>Fe/P-MS;建立了“优先/联合”优化模式,确定了对于质量浓度为100 mg/L含磷废水经优化的操作参数为:Fe/P 2.57,pH 6.31,FMS 136 r/min;以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验证了“优先/联合”操作模式的实施效果,其铁盐除磷效率>97%,与模型预测结果误差<3%,模型具有可信性。
2012 Vol. 38 (5): 623-628 [摘要] ( 1200 ) [HTML 1KB] [ PDF 1756KB] ( 954 )
629 麻万诸;王浩;章明奎
矿物改良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多目标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培养试验比较研究磷灰石、农用石灰、坡缕石、钙镁磷肥、沸石和氢氧化铁等6种矿物改良剂对酸性和石灰性等2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性及其可溶性、植物有效性和生物可接受性的影响。吸附和解吸试验表明,6种矿物改良剂本身对Cd、Cu、Zn和Pb等4种重金属均有强烈的吸持作用,吸持率在97.2%以上;2次解吸后被保留在矿物上的重金属比例仍在96.8%以上。施用改良剂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逐渐向碳酸盐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转化,但不同改良剂的转化方式和程度有较大差异。施用改良剂对降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植物有效态重金属,但降低生物可接受态重金属的效果较弱。酸性土壤上施用改良剂的效果明显高于石灰性土壤。总体上,各类改良剂在降低水溶性重金属的效果上较为相似,以施用钙镁磷肥、坡缕石或磷灰石为佳;在降低植物有效性重金属的效果上因重金属种类不同有所差异,Cd以施用钙镁磷肥为佳,Cu以施用坡缕石为佳,Zn以施用钙镁磷肥或坡缕石为佳,Pb以施用农用石灰、磷灰石或坡缕石为佳。施用氢氧化铁、沸石和钙镁磷肥对生物可接受态重金属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2012 Vol. 38 (5): 629-638 [摘要] ( 1338 ) [HTML 1KB] [ PDF 283KB] ( 1130 )
639 程红梅;杨青山;吴旺宝;谭海霞;田兴军
安徽省紫蓬山栓皮栎林的物种组成及更新特征
安徽省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栓皮栎林内设置面积1.5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划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研究该栓皮栎林的物种组成及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该栓皮栎林样地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77属、81种,仅含1个种的科属较多,栓皮栎为群落建群种;2)从物种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看,该群落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反映出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落叶阔叶林的植被属性;3)优势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分析,栓皮栎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以大树和老龄树为主;4)栓皮栎群落现阶段已进入演替的顶极阶段,为衰退型种群,更新较差;5)群落外貌整齐,垂直空间分化明显,乔木层优势种极为明显,灌木层物种较丰富,草本层稀疏但种类丰富,层外植物简单;该群落植物生活型、层次结构和外貌的关系反映出了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
2012 Vol. 38 (5): 639-646 [摘要] ( 1312 ) [HTML 1KB] [ PDF 29KB] ( 637 )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内 邮编:310028
联系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