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生物科学与技术
番茄生长素应答因子SlARF8-1的分离与SlARFs表达特征分析   收藏
王飞燕,吴健,张佳景,程琳,孔福苓,彭真,卢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37-35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1
摘要( 1860 )     PDF(5352KB)( 1578 )
根据番茄基因组序列,以cDNA 为模板扩增获得1个生长素应答因子新基因,其与番茄SlARF8 基因同源性高达94% ,编码区全长2535 bp ,编码844个氨基酸,但这2个基因存在于番茄的不同染色体上,是区别于SlARF8 的一个新基因,将其命名为SLARF8-1 ,NCBI 登录号为HM560979.利用半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分析4种ARF 基因( SlARF3 、SlARF4 、SlARF6 和SlARF8-1)的时空表达特性,发现SlA RF8-1 基因在"中蔬6号"番茄的5个器官(茎、叶、花前子房、花后子房和不同时期果实)中均有表达;SlARF3 在叶片和子房中几乎没有表达;SlARF6 在番茄叶片中表达量低,而在果实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4个SlARFs 的表达量变化不大.利用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和赤霉酸(GA3)处理番茄花蕾均可诱导单性结实,但外源激素并没有引起果实内SlARFs 表达水平的显著改变,4个SlARFs 基因在番茄单性果实中均有表达.
低聚木糖的制备及其对益生菌体外增殖的作用   收藏
李艳丽,许少春,柳永,杨会玲,许尧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45-25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2
摘要( 2357 )     PDF(527KB)( 1941 )
针对玉米芯微波消解‐内切木聚糖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以低聚木糖的得率为主体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低聚木糖得率的微波消解过程和内切木聚糖酶水解过程的因素与水平进行研究,并考察获得的低聚木糖对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压力1.6 MPa ,微波处理时间5 min ,内切木聚糖酶用量140 U.g -1 ,酶解时间6 h ;在最适条件下,玉米芯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的得率为82.5%,质量浓度为11.02 g.L-1 ;低聚木糖对益生菌的体外增殖实验表明,低聚木糖添加量在0.2%和0.4%时,分别可以对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起到最好的增殖作用,分别达到311%和183% ,添加量进一步提高反而会抑制这2种菌的生长.
诱变选育棉籽粕高效脱毒菌株   收藏
林海晶,夏新成,王俊峰,高峰,周光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52-25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3
摘要( 1399 )     PDF(295KB)( 1416 )
以橄榄假丝酵母( Candida oleophila) 、克雷克酵母( K loeckera lindneri ) 、红酵母( Rhodothece glutinis)为出发菌株,采用物理诱变剂紫外线和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对其进行单一诱变及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棉酚降解率较高的菌株,并确定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的最佳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后再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获得6株棉酚降解率较高的突变株(GJ-Z-25、GJ-D-25、GJ-Z-25-D-25、GJ-Z-20-D-20、HJ-D-20、HJ-Z-20-D-20) ,棉酚降解率分别高达90.69%、91.40%、93.78%、89.64%、90.78%和89.56%,比诱变前分别提高了50.00%、51.20%、55.14%、48.29%、26.33%和24.63%;橄榄假丝酵母的复合诱变效果好于单一诱变,最佳诱变条件是紫外线照射25 s ,DES 处理25 min ;红酵母的DES 诱变效果好于复合诱变,最佳诱变条件是DES 处理20 min .通过本实验获得了高浓度棉酚耐受菌株,棉酚的降解率极显著提高,从而使棉粕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   收藏
燕红,苏俊,于彩莲,艾恒雨,张晓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59-26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4
摘要( 1756 )     PDF(217KB)( 2296 )
为筛选能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从31份采集的朽木和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55株菌;将纯化获得的菌株接入到含愈创木酚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观察其颜色变化,根据菌落圈和变色圈直径的比值,筛选出9株可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将这9株菌接入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液体静止培养并测定木质素酶活力,最终获得2株高产木质素酶的真菌菌株14-7 和15-1 .将这2株真菌培养7 d 后,所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活力分别为0.087、0.060、0.144和0.070、0.059、0.000U.mL-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流行毒株S1基因的变异分析   收藏
徐雪,赵军,王川庆,王泽霖,杨霞,周欣,迪丽拜尔·阿木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63-27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5
摘要( 1617 )     PDF(1940KB)( 1450 )
经鸡胚接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气管环培养等方法从河南不同地区发病鸡群中先后共分离、鉴定出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应用RT-PCR 方法对7株病毒以及IBVH120 疫苗株的S1 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株IBV 的S1基因全长分为4类,分别是1632、1620、1617和1611 bp ;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多位点变异,同时存在型特异性的插入和缺失;其S 蛋白裂解位点序列模式有HRRRR 、RRFRR 和RRSRR 3种;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Jin-13为呼吸型毒株,YI 为ArkDPI 型肾型毒株,HN/SG 株与国内其他肾型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河南肾型分离株HN/HL 、XP/1/09 、XP/3 、WZL 与山东肾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且其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河南HN99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河南地区存在不同的IBV 流行毒株,这些流行毒株在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S1 基因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山西舍饲羊群羊痘病毒的分离和实验室诊断   收藏
史宗勇,史新涛,袁建琴,古少鹏,陈璋辉,郑明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75-27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6
摘要( 1831 )     PDF(937KB)( 1316 )
为了分离舍饲羊群羊痘病毒并对其进行诊断研究,对山西舍饲羊群疑似羊痘发病羊的口唇痘状痂皮组织提取物进行细胞培养以扩增病毒,对病变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HE )观察,然后进行动物回归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结果表明:扩增的病毒经连续培养3代后出现规律性细胞病变;用常规HE 染色可见细胞中出现由于病毒感染产生的包涵体;动物回归实验表明已分离的病毒可导致动物发生痘性病变;用ELISA检测出现显色反应,表明样品中存在与酶标抗体发生反应的病毒抗原,样品病毒浓度为6.835 IU.L-1.实验成功诊断并分离出山西舍饲羊群羊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鮸鱼EST-cSNP位点发掘及其特征分析   收藏
徐田军,孙悦娜,石戈,王日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80-2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7
摘要( 2437 )     PDF(442KB)( 1644 )
为发掘鮸鱼的EST-cSNP 位点,以测序获得的鮸鱼脾脏4609条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序列为源序列,利用Vector NTI 11.0 软件拼接出707 条重叠群(contig)序列,检测到209个可信度高的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SNP)位点;SNP 位点数在包含SNP 序列中的发生概率为0.743%,在209个SNP 位点中包含114个碱基转换位点、74个碱基颠换位点和21个插入缺失位点,转换与颠换比为1.54;对所鉴定的SNP 位点的相关序列进行基因注释表明,这些序列包括一批与免疫抗逆相关的基因,例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球蛋白、T 细胞受体以及各类蛋白酶等.说明所发掘的SNP 将有助于促进鮸鱼的分子遗传学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
Wnt1和Frizzled 2在性成熟前小鼠卵巢组织定位及配受体关系鉴定   收藏
庞训胜,林春联,许雪萍,王正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89-29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8
摘要( 2006 )     PDF(2065KB)( 1495 )
为揭示Wnt1 和Frizzled (Fzd) 2 参与卵巢和卵泡发育的作用机制,选择12 只3 周龄小鼠,应用免疫组化研究Wnt1 和Fzd2 在卵巢组织内的定位,免疫共沉淀鉴定其蛋白间的配受体关系.结果表明:在健康初级、次级卵泡卵母细胞以及腔前和腔后卵泡近基膜颗粒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Wnt1 均表现较强的免疫染色,Fzd2 在胞质内免疫染色;在卵泡腔周围颗粒细胞和透明带周围卵丘细胞中Wnt1 免疫染色弱;从卵巢中心扩展或环绕生长卵泡的条形基质细胞中Wnt1 和Fzd2 免疫染色阳性,间质腺存在免疫染色细胞;在闭锁卵泡卵母细胞中Wnt1 和Fzd2 呈非均匀强染色;在卵母细胞裂解液的Wnt1 或Fzd2 免疫沉淀物的电泳图谱中,分别同时存在Fzd2 和Wnt1 蛋白条带.表明Wnt1 定位于卵母细胞和近基膜颗粒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Fzd2 定位于胞质内;在卵巢基质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间质腺细胞中存在Wnt1 和Fzd2 分布;Wnt1 和Fzd2 之间可能为配体-受体关系.
农业科学
浙江省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规范及实践   收藏
周康韵,楼庆庆,洪小龙,裘正军,应霞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295-29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09
摘要( 1432 )     PDF(385KB)( 1243 )
在分析浙江省油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规范,从油菜机械化直播、机械化管理、机械化收获和机械化烘干等方面阐述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规范要求和主要的农机具;分析了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菜机械化生产规范的实践情况,数据表明实施机械化生产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推动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方法研究   收藏
岑益郎,宋韬,何勇,鲍一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00-30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0
摘要( 1520 )     PDF(823KB)( 1959 )
为研究不同土壤颗粒粒径对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检测应用中的影响,获取粒径为0.169~2mm 和< 0.169mm 的2种土壤样本(各53个)的可见/近红外光谱(325 ~1075 nm) ,分别建立各自的主成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PCA-BPNN)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偏最小二乘法( PLS)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当土壤粒径为0.169~2 mm 时,所建立模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相关系数r 均在0.84以上,且预测均方根误差( RMSEP)都在0.20以下;而当土壤粒径<0.169 mm 时,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 均不超过0.71,而RMSEP 都在0.23以上;对于相同粒径的土壤,PLS 模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效果优于LS-SVM 和PCA-BPNN 模型.说明不同土壤颗粒粒径会显著影响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结果.
稻叶瘟染病程度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   收藏
程术希,邵咏妮,吴迪,何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07-31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1
摘要( 2011 )     PDF(447KB)( 1418 )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对不同水稻稻叶瘟染病程度的叶片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分别建立基于全波段、特征波段和特征波长的稻叶瘟染病程度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全波段建模的叶瘟病染病程度检测正确率达到96 .7% ;通过偏最小二乘算法的回归系数选择5 个特征波段,分别为552 ~ 558 、672 ~ 682 、719 ~ 726 、756 ~ 768 和990 ~ 998 nm ,基于特征波段的模型正确率也达到了90% ,说明该5 个特征波段与叶瘟病染病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特征波段结果,选择5 个特征波长,对叶瘟病染病程度的检测正确率为80% .说明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稻叶瘟染病程度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艾佐迈对草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收藏
刘满仔,冷向军,李小勤,肖昌武,陈道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12-31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2
摘要( 2295 )     PDF(291KB)( 1452 )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0 .2% 、0 .3% 和0 .4% 艾佐迈(azomite) ,饲养平均体质量为(64.20 ±1.68) g 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8 周,研究其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艾佐迈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草鱼生长性能,其中添加0.2% 艾佐迈使增质量率提高16.65% ( P= 0.08) ,饲料系数降低12.90% ( P< 0.05) ;添加0.2% 和0.4% 艾佐迈可显著提高草鱼的肥满度( P< 0.05) ;艾佐迈对草鱼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无影响( P> 0.05 ) ;添加0.2% ~ 0.4% 艾佐迈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草鱼前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 AKP) 活性,其中0.2% 艾佐迈添加组可显著提高血清SOD 活性( P < 0.05 ) ;饲料中添加0.2% 、0.3% 艾佐迈对草鱼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 , GOT) 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 GPT) 活性无影响( P> 0.05) ,但添加0.4% 艾佐迈组显著降低了肝胰脏GOT 、GPT 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艾佐迈可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草鱼饲料中艾佐迈添加量建议为0.2% .
芽孢杆菌在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及对肠道菌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汤江武,孙宏,姚晓红,吴逸飞,王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19-32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3
摘要( 2013 )     PDF(1203KB)( 1602 )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 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 羽1 日龄AA 肉鸡, 随机分为2 组,每组6 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 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一次性灌喂无菌水或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1.5 × 10 CFU.mL -1 )各0.5 mL ;在不同时间采样进行计数和酶活性测定,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 PCRDGGE)技术分析此过程肉鸡粪便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灌喂的芽孢在十二指肠内开始萌发,以空肠的营养体数量最高,盲肠内则以芽孢为主;粪便中的芽孢数量在24 h 时最高,达到7.9 × 10 CFU.g-1,而后逐渐降低,在72 h 后基本无法检出.PCR‐DGGE 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鸡粪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试验组中肠道有益菌----- 乳杆菌属( L actobacillus sp .)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灌喂芽孢12 h 后,十二指肠内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内的脂肪酶活性和盲肠内的总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试验证实芽孢能在AA 肉鸡肠道内萌发并停留超过72 h ,并对提高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菌落结构发挥作用.
食品科学
植物种子共轭亚麻酸含量分析   收藏
袁高峰,孙海燕,李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26-33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4
摘要( 1675 )     PDF(431KB)( 1491 )
以栝楼、3 个石榴品种(三白玉、青皮软籽和甜绿子)和6 个苦瓜品种(长白、满优青、槟城一号、开化白苦瓜一号、开化白苦瓜二号和青丰)的种子为材料分析其脂质组成和共轭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植物种子脂质组成中最主要的为甘油三酯,其质量分数在92.6% 到97.0% 之间;栝楼籽油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 22.6% ) 、亚油酸( 32.6% ) 和石榴酸( 32.6% ) ,而总的共轭亚麻酸( conjugatedlinolenic acid , CLNA)质量分数为36.9% ;石榴籽中石榴酸质量分数高达73.4% ~ 77.5% ,总的CLNA质量分数达83.4% ~ 87.9% ;苦瓜籽α‐桐酸质量分数高达56.0% ~ 63.7% ,总的CLNA 质量分数达65.2% ~ 71.9%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富CLNA ,其中栝楼籽和石榴籽中主要的CLNA 为石榴酸,而苦瓜籽中主要的CLNA 为α-桐酸.
均匀设计法优选菱壳中抗胃癌成分的半仿生提取工艺   收藏
宁颖,于海宁,周新妹,王维,蒋风,潘晓燕,沈生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32-33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5
摘要( 1368 )     PDF(417KB)( 1434 )
以SGC7901 胃癌细胞存活率为指标,运用半仿生提取方法回收菱壳中的抗胃癌活性成分,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胃蛋白酶用量、胰蛋白酶用量对提取物抗胃癌活性的影响,并运用均匀设计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菱壳与pH ≈ 2 提取液按料液质量体积比1 ∶ 10 ,不加入胃蛋白酶,37 ℃ 提取30 min 后,离心收集沉淀,添加4% 胰蛋白酶,菱壳与pH ≈ 8 提取液按料液质量体积比1 ∶ 10 ,37 ℃提取30 min ,可获得最佳抑制效果,细胞存活率仅为45.52 % .本实验表明,采用半仿生法提取菱壳中的抗胃癌活性成分是可行的.
资源与环境科学
几种笋壳的化学成分及其纤维素特征   收藏
贾燕芳,石伟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38-34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6
摘要( 2296 )     PDF(3383KB)( 1909 )
为探索笋壳纤维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和热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笋壳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丰富,分别为36% ~40% 和35% ~ 46% ,木质素仅占1% ~ 8% ;2)笋壳纤维呈圆柱形,有沟槽、脊、裂缝和螺旋扭曲;3)笋壳纤维属于典型的纤维素I 型,在红外光谱中,具有一般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4)经测定,笋壳纤维的结晶度为40% 左右,与水稻秸秆纤维类似,但低于棉、麻纤维;5 )在热重分析曲线中,笋壳纤维有2 个失重阶,在190 ℃ 左右开始热分解,主失重温度约为310 ℃ 左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笋壳纤维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
污水灌溉条件下Cu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移及其模拟研究   收藏
郑顺安,李仪,普锦成,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 343-35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03.017
摘要( 1588 )     PDF(1113KB)( 2493 )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污水灌溉条件下Cu 在我国7种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趋势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试验用添加含有Cu(20mg.L-1 )的人工污水以相当于水作4 年、旱作10 年的灌溉量(20 L)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并应用Hydrus-1 D 软件对Cu 在土壤中的运移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黑土、黄潮土和黄绵土对Cu 的吸附性能很强,淋出液中Cu 浓度低于地下水水质Ⅱ 类标准,污水灌溉风险较低,进入土壤中的Cu 主要积累在0~5 cm 表层,确定性平衡模型(DEM)可以对Cu 在黑土、黄潮土和黄绵土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进行拟合;红壤、灰潮土和2种水稻土对Cu 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土壤的Cu 含量超过了土壤对它的吸持固定能力,Cu 在较短时间里即可穿透土体,对地下水及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污水灌溉风险较大,化学非平衡两点模型( TSM)对Cu 在红壤、灰潮土和2种水稻土中的运移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从Cu 在不同农田土壤中的迁移分布及拟合过程来看,土壤对Cu 的吸附性能是决定Cu 在土壤中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它从宏观上决定了Cu 在土壤中迁移、积累的全过程,也是导致污水灌溉条件下Cu 在7种农田土壤中迁移差异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