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多应用环境下超高频RFID标签天线设计
刘志飞, 王 玲
工程设计学报    2008, 15 (1): 37-40.  
摘要   HTML PDF(pc) (398KB)(14480)   
金属等环境介质对射频信号的干扰影响着无源UHF RFID系统性能在应用中的充分发挥.利用三维结构的微带天线模型将贴片天线在电气上与金属表面分离以构成与底面无关的RFID标签,但因此而加大了RFID标签结构的复杂性,造成RFID标签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改变微带天线的馈电形式,将传统非平衡单馈电结构的微带天线改进成平衡双馈电结构,三维的微带天线也简化成平板结构,减小了RFID标签体积.该天线模型不但可以降低RFID标签制造工艺难度,也为RFID标签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提供了兼容性.
2.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
丁俊武, 杨东涛, 曹亚东, 王林
工程设计学报    2010, 17 (1): 12-18.  
摘要   HTML PDF(pc) (4387KB)(10770)   
在设计中考虑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情感化设计中的感性工学理论、三层次理论和情感测量及参数转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把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分为产品造型、功能和文化三部分加以论述.最后,针对产品创新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
3. 面向成熟期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模糊前端阶段过程研究
平恩顺,檀润华,孙建广,张建辉
工程设计学报    2014, 21 (2): 101-108.   DOI: 10.3785/j.issn. 1006-754X.2014.02.001
摘要   HTML PDF(pc) (3005KB)(6787)   
为解决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概念产生的问题,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阶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产品突破性创新的时机;在建立产品技术系统主功能物质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的方法;基于技术进化理论对实现产品主功能的技术子系统进行技术预测,分析突破性创新的技术机会,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工具产生突破性创新设想;综合上述分析建立了面向成熟期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模糊前端阶段过程模型.应用该过程模型对快速切断阀进行创新设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4. 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综述
刘文光, 陈国平, 贺红林, 吴晖
工程设计学报    2012, 19 (1): 1-8.  
摘要   HTML PDF(pc) (5111KB)(6132)   
综述了工程结构振动疲劳问题.首先从工程中存在的结构振动疲劳现象出发,论述了开展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对结构振动疲劳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后从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疲劳损伤的振动诊断两方面回顾了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同时介绍了有关结构振动疲劳耦合分析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5. 几何公差控制角度偏差及角度公差分析
徐旭松, 吴德辉
工程设计学报    2018, 25 (3): 270-277.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18.03.004
摘要   HTML PDF(pc) (2080KB)(4836)   

针对角度尺寸公差不能控制平面与平面之间的角度,而采用几何公差控制可能会导致角度偏差失去控制等问题,引入了被测要素附加贴切要素符号,实现用几何公差精准控制被测平面与基准面之间角度偏差,并给出了几何公差与角度公差的换算方法;针对装配层平面与平面之间角度偏差控制及累积计算问题,研究了多个零件装配后的角度尺寸链画法和角度尺寸链偏差累积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型号电动木材切割机为例实现了用几何公差控制角度累积偏差以及各个零件上相关特征的几何公差与角度公差的转换,并分析计算了角度累积偏差。研究结果可为平面与平面之间的角度公差的分析控制及图样标注提供借鉴和参考。

6. 盾构管片拼装试验台监控系统设计
杨旭, 龚国芳, 杨华勇, 陈馈, 王林涛
工程设计学报    2013, 20 (6): 534-538.  
摘要   HTML PDF(pc) (20482KB)(4370)   
针对现有盾构管片拼装设备低精度、低效率、低可靠性的问题,以实现管片高效拼装为核心目标,设计了管片拼装试验台监控系统.在全面分析了管片拼装试验台的原理及监控需求的基础上,首先设计了以工控机为控制核心及以PCI数据采集控制卡为输入和输出模块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接着分别设计了以软起动器为启停控制设备的动力电机电器控制线路及采用直接启动方式的风冷器电器控制线路,继而基于LabVIEW开发了可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及实时控制的试验台监控系统软件,最后依据相关设计搭建了管片拼装试验台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硬件运算高速、可靠,软件设计合理、有效,该系统在试验台的操作过程及管片高效拼装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应用TRIZ理论对钢丝绳电动葫芦导绳器的改进设计
吕桂志
工程设计学报    2012, 19 (1): 71-74.  
摘要   HTML PDF(pc) (2823KB)(4182)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发明原理数据库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案例进行结构的类比创新.钢丝绳电动葫芦导绳器发生损坏以后,其原有弧形压板更换时安装拆卸麻烦.针对这一问题,利用TRIZ中的冲突分析解决方法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利用基于TRIZ构建的软件系统获得相应的发明原理.根据所得到的发明原理对钢丝绳电动葫芦导绳器进行改进设计,所提出设计方案一方面可提高钢丝绳电动葫芦的性能,为钢丝绳电动葫芦的使用带来社会效益,也可以进一步补充TRIZ发明原理案例数据库,给其他应用该系统中发明原理的设计者以启发.
8. 非物质社会的产品人性化设计层次初探
米宝山, 周雅婷
工程设计学报    2007, 14 (1): 74-77.  
摘要   HTML PDF(pc) (142KB)(3581)   
null
9.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改进EGO算法研究
王红涛, 竺晓程, 杜朝辉
工程设计学报    2009, 16 (4): 266-270.  
摘要   HTML PDF(pc) (426KB)(3543)   
代理模型是复杂工程优化设计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EGO算法作为一种贝叶斯全局优化算法引入了EI函数来确定校正点,保证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首先针对原始EGO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EGO算法.然后采用改进EGO算法对4个经典函数和1个工程算例进行测试,最后从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两方面将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GO算法达到原始EGO算法精度时所需迭代步数更少,与基于响应面的优化算法相比在收敛速度和精度方面更具有优势.说明该方法适应性强,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10. 有限状态机的一种实现框架
徐小良, 汪乐宇, 周泓
工程设计学报    2003, 10 (5): 251-255.  
摘要   HTML PDF(pc) (182KB)(3350)   
有限状态机(FSM)是对反应式系统建模的一种强大工具.虽然一些高级特征和可视化状态图的引人,使FSM的表达能力更强,但是其实现往往存在复用性差,维护困难等问题.传统的FSM实现模式,如结构化方法和State模式,由于软件结构简单,与状态图不能有效匹配,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引入良好的数据结构和事件触发机制,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高度结构化的FSM实现框架,并给出了事件触发转换的调度算法。新框架清晰地表达了FSM中的所有主要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行为部分与结构部分相分离,不仅改善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与可维护性。
11. 面向多维KE模型构建的产品特征解构方法
刘玲玲,薛澄岐
工程设计学报    2014, 21 (4): 323-328.   DOI: 10.3785/j.issn. 1006-754X.2014.04.003
摘要   HTML PDF(pc) (1077KB)(3156)   
传统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KE)使用的形态学图表法(morphological charts,MC)聚焦于形态“轮廓”变量以及各产品构件拆解,造成一维变量表达的研究结果在外观感性设计阶段价值微弱.以“造型特征”取代“产品构件”为解构原则,融入认知科学、形态学观点,丰富“外观层面”特征解析要素.除视觉认知的“外观层面”外,融入“使用交互”及“文化象征”层次,且提出一种多感官通道的多维度的特征解析步骤,更符合造型设计规律.结合空气净化器产品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具体使用过程,确保KE模型更可靠.
12.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发展综述
李芳, 凌道盛
工程设计学报    2002, 9 (5): 229-235.  
摘要   HTML PDF(pc) (340KB)(3155)   
着重评述了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从最初的尺寸优化发展到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的基本历程及其相关特点,并对优化设计选用的优化算法进行了归类,提出了这一领域今后仍然有待于发展的主要方面.
13. 以TRIZ进化理论为基础的产品技术预测支持系统研究
赵新军, 侯明曦, 李爱
工程设计学报    2005, 12 (6): 321-324.  
摘要   HTML PDF(pc) (258KB)(3056)   
产品技术预测是使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而TRIZ的技术进化理论恰恰是众多产品技术预测理论中最具优势和生命力的。以TRIZ的技术进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基于Windows2000环境, 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语言,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DAO数据库访问技术,构建了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技术预测支持系统。该系统由8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系统维护、待预测产品数据库、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进化路线分析、技术进化知识库、工程报表、编辑和学习帮助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产品技术成熟度的预测分析,为产品提供可能的技术进化模式或进化路线,将以前手工完成的工作软件化,从而使企业快速、准确地把握产品的技术走向,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14. 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与实验分析
刘修泉, 曾昭瑞, 黄 平
工程设计学报    2008, 15 (2): 149-153.  
摘要   HTML PDF(pc) (307KB)(2893)   
介绍了体内微机电系统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主要对非同轴的线圈互感计算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初次级线圈主要几何参数如轴向和径向距离、夹角、线圈半径等对互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轴向距离和径向距离增大,互感均减小,但轴向距离对互感的影响要大得多;夹角越大,互感减小,夹角为90°时,互感几乎为0;当线圈半径变化时,互感有个最大值.同时给出一种三轴移动测试平台,可以快捷精确地调节线圈间的轴向径向距离和夹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互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与计算值是相符合的.
15. 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比较研究
宋伟刚, 战欣, 王元元
工程设计学报    2004, 11 (6): 301-311.  
摘要   HTML PDF(pc) (501KB)(2882)   
在分析大型带式输送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对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基本要求.对现有的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变频调速、液力耦合器传动、直流电动机调速、液体粘性离合器传动、液压马达驱动、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和差动变频无级调速等7类,讨论了各种驱动方案的原理和优缺点.对带式输送机上应用的各种驱动装置从最大长度、输送量、驱动的使用数量、单元驱动功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为了提高输送机启动过程的稳定性,对于工况复杂的大型输送机系统必须采用闭环控制;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进步,变频调速方式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等.
16. 三维表面测量的发展
蒋向前, L. Blunt
工程设计学报    2000, 7 (4): 98-100.  
摘要   HTML PDF(pc) (160KB)(2851)   
在过去八年里,三维表面测量已经由一个新鲜事物发展成为评估工程表面特性的重要依据,并得到广泛应用。表面形貌对于表面特性,如摩擦、磨损、腐蚀、疲劳、涂层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充分分析和研究表面特性,表面测量与评估应按三维考虑。近年来,许多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团体已致力于研究一个系列的三维表面粗糙度标准。作者在本文介绍近年来三维表面评定和标准化的进展。
17. 基于Matlab评定圆柱度误差
刘国光
工程设计学报    2005, 12 (4): 236-239.  
摘要   HTML PDF(pc) (178KB)(2703)   
针对圆柱度误差评定的特点,建立了用Matlab实现圆柱度误差最小区域法、最小外接圆柱法和最大内接圆柱法评定时目标函数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不同评价方法对圆柱度误差在不同初始值下进行多次评定,证明该方法都能收敛到全局最优解,而且计算结果稳定。该算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形状误差评定中。
18. 设计质量创新——QFD、TRIZ和田口方法的集成应用
赵新军
工程设计学报    2004, 11 (4): 169-173.  
摘要   HTML PDF(pc) (198KB)(2693)   
产品竞争归根到底是设计与制造水平的竞争,只有在设计中运用新的思想,采用新的理论、方法和原理,才能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实现创新,从而构筑竞争优势.QFD方法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从顾客出发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TRIZ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创新问题的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田口方法为创新成果转化成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用工具.在比较和分析3种方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QFD、TRIZ和田口方法的集成应用的设计思想,它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从而实现设计质量创新.
19. 机器人力控末端执行器综述
张国龙, 张杰, 蒋亚南, 杨桂林, 张驰
工程设计学报    2018, 25 (6): 617-629.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18.06.001
摘要   HTML PDF(pc) (9449KB)(2671)   

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机器人抛光、打磨、去毛刺和装配等连续接触式作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力控末端执行器作为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与连续接触式作业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于提升机器人作业质量和拓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现有机器人力控末端执行器进行研究,分析其性能特点与关键技术,指明其发展方向,对于高性能力控末端执行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力控末端执行器的发展背景,阐述了其组成与分类、工作模式和工作原理;其次,简述了力控末端执行器研发中涉及并联机构构型综合理论与优化技术、恒力补偿作动部件设计技术、质量力补偿技术、柔性碰撞技术、解耦控制技术和力波动抑制技术等;然后,分别对机械式、气动式和电驱式等单自由度与多自由度力控末端执行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力控末端执行器将向高精度、高频响、电驱化、多自由度柔顺、重载化、高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分析表明,当前普遍应用的力控末端执行器多为机械式或气动式,但存在迟滞大、响应速度较慢和力控制精度不高等缺点,且仅能实现单自由度恒力控制,因此,开展高精度高频响的智能电驱式多自由度力控末端执行器的研制,对于提高机器人连续接触式作业系统的力控制精度、曲面适应性、加工装配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工厂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水平。

20. 响应面建模方法的比较分析
窦毅芳, 刘飞, 张为华
工程设计学报    2007, 14 (5): 359-363.  
摘要   HTML PDF(pc) (302KB)(2671)   
工程应用中选用拟合精度和拟合效率较高的响应面建模方法是其应用的关键。首先描述主要响应面建模方法的逼近函数形式、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基本特性;然后引入4个有代表性的函数,并分别利用上述响应面建模方法对这4个函数进行响应面拟合;最后从拟合精度和拟合效率两方面比较分析上述响应面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响应面建模方法最适于实际问题的响应面建模。
21. 弱磁控制在变频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颜钢锋, 李锋
工程设计学报    2005, 12 (2): 101-104.  
摘要   HTML PDF(pc) (247KB)(2668)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基于DSP的变频矢量控制逐渐成为电机控制的趋势。在介绍弱磁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将弱磁控制融入控制策略中。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调速范围宽,动态响应快,性能优良。
22. 激光导引AGV的自动引导系统设计
陈顺平, 梅德庆, 陈子辰
工程设计学报    2003, 10 (5): 279-282.  
摘要   HTML PDF(pc) (170KB)(2655)   
激光导引技术是目前AGV系统普遍采用的引导方法,柔性好和精确高是其突出特点.介绍了AGV的基本概念、导引方式、车体结构和运动控制方式,重点介绍了激光扫描车体方位计算原理并结合路径轨迹推算导向法,设计了激光导引AGV的自动引导系统的结构和软件功能。
23. ABAQUS前处理程序二次开发在蜂窝材料中的应用
鲍荣浩, 卢文浩
工程设计学报    2003, 10 (6): 330-333.  
摘要   HTML PDF(pc) (162KB)(2652)   
蜂窝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其工程应用日益广泛。使用ABAQUS脚本语言开发了一系列程序,用于建立蜂窝材料的几何模型,从而大大提高建模效率,解决了包含大量单元、几何模型很复杂的蜂窝材料建模时的繁琐重复的问题。
24. 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中三维拾取方法的研究
姚继权, 李晓豁
工程设计学报    2006, 13 (2): 116-120.  
摘要   HTML PDF(pc) (209KB)(2649)   
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中三维图元拾取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射线通过各种计算机三维图形学对应变换实现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OpenGL函数库和Microsoft DirectX 9.0实现三维图元选取功能。通过实验证明,利用OpenGL函数库和Microsoft DirectX 9.0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射线拾取方法对提高编程效率、运行速度、渲染效率和拣选精度都很有效。
25. 一种新型轮胎的设计与分析
李 莉, 胡立臣, 邵朋礼
工程设计学报    2008, 15 (3): 220-224.  
摘要   HTML PDF(pc) (339KB)(2602)   
为了提高轮胎的防刺破、防爆胎和安全防弹性能,减轻重量,提出一种用于某型轮式特种车辆的无气轮胎,探索出一种新的轮胎设计方法.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轮胎的结构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轮胎进行与地面的非线性大变形接触分析,获得车辆静态承载时车轮的受力与变形关系及应力分布情况,得到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从而可以合理选材,改善胎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变形和接触力的关系得到轮胎的径向刚度曲线,为下一步的仿真分析提供重要的刚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