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9-27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文 
论文
白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3功能的反义RNA验证   收藏
刘乐承  余小林  叶纨芝  向珣  曹家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473-478.  
摘要( 1473 )     PDF(474KB)( 698 )
为了研究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发育及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根据编码果胶甲酯酶的白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3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syn.B.rapa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花蕾cDNA中扩增出458 bp的片断,构建BcMF3的反义RNA植物表达栽体,然后转化菜心(B.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研究发现,31.3%菜心转基因植株花粉表现出畸形,而且只有部分花粉具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为31.6%,其花药果胶甲酯酶活性降低了12.8%.上述结果表明BcMF3基因与普通白菜和菜心等白菜植物的花粉发育密切相关.
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伴随的DNAβ分子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的交叉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收藏
叶剑  青玲  周雪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479-482.  
摘要( 1472 )     PDF(357KB)( 961 )
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Y10分离物(Y10)伴随的卫星DNAβ(Y10β)分子的βC1基因缺失突变体(Y10△C1β)能介导时同源或异源DNAβ的交叉保护作用.所有预先接种Y10+Y10△C1β的本氏烟及心叶烟在挑战接种Y10+Y10β后表现的症状均比未经免疫的植株症状轻,在本氏烟上的保护效果较心叶烟强,且Y10△C1β介导对同源DNAβ的保护效果明显好于对烟草曲茎病毒(TbCSV)伴随的DNAβ的保护.
体外重折叠核糖核酸酶A及其荧光结构表征   收藏
谭培生  罗曼  盛清  关怡新  姚善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483-488.  
摘要( 1362 )     PDF(470KB)( 798 )
核糖核酸酶A(RNase A)作为蛋白质体外重折叠研究的模型蛋白,考察了稀释复性过程中脲浓度、稀释倍数、氧化还原环境(GSH浓度和GSH/GSSG比例)、pH值、温度以及聚集抑制剂的添加对该酶活性回收率的影响.在变性蛋白浓度为100 μg·mL-1,复性液含有2 mol·L-1脲,GSH浓度2 mmol·L-1,GSH/GSSG比为4:1,pH8.0,并添加终浓0.1%的PEG,转速为150 r·min-1,温度37℃的条件下复性,RNase A的活力回收率可达70%以上.利用荧光分析法对RNase A复性过程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对RNase A体外重折叠过程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以及活性中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Azotobacter beijerinckii C4对镉和乙草胺复合污染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   收藏
宣瑛 宣瑛  闵航  吕镇梅  闫铂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489-494.  
摘要( 1362 )     PDF(505KB)( 897 )
null
菲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多酚氧化酶的变化研究   收藏
李钠  章骥  闵航  邵爱萍  周红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495-499.  
摘要( 1379 )     PDF(400KB)( 817 )
以少动鞘氨醇单胞茵(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ZX4菌株为对象,通过酶活检测和PAGE活性染色,研究了以菲为代表的多环芳烃对细胞内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菲诱导后,ZX4菌株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组成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当尼古丁降解茵HF-1菌株、HF-2菌株和烟焦油降解菌MR4菌株受相应污染物诱导后,它们的多酚氧化酶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在降解多环芳烃的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存在蛋白质的诱导迁移过程,即多酚氧化酶在无多环芳烃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内部,而经多环芳烃诱导后迁移至细胞膜外侧或细胞外.
利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西湖水体微生物量   收藏
叶树明  楼凯凯  杨俊毅  张东声  陈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00-504.  
摘要( 1879 )     PDF(341KB)( 1220 )
null
Lactobacillus reuteri PYR8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收藏
张艳禾  张兰威  胡森  步志高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05-510.  
摘要( 1327 )     PDF(484KB)( 835 )
以Lactobacillus reuteri PYR8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LI)基因,将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重组菌株GS115/pPIC9K-LI经1%甲醇诱导后,SDS-PAGE电泳表明该基因在酵母中得到表达,即分子量约为67 kD的重组LI蛋白.经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纯化获得了纯度为95%的重组LI蛋白样品.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纯化的重组LI具有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酶的比活力为6.8 U·mg-1.
应用SRAP技术从大米草根中分离盐胁迫应答基因   收藏
卢泳全  吴为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11-514.  
摘要( 1197 )     PDF(345KB)( 647 )
null
不同交配方式下遗传平衡的信息学分析   收藏
张鸿雁  张宏礼  郭满才  袁志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11-519.  
摘要( 1061 )     PDF(418KB)( 838 )
null
集约化猪场PWD病原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分析   收藏
姜中其  王娜  方维焕  孙建华  李洪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20-526.  
摘要( 1392 )     PDF(554KB)( 774 )
探索浙江省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腹泻(PWD)病原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和毒力因子特征,为PWD防治及耐药性研究提供资料.从10个规模化猪场以直肠棉拭子采集PWD病料,经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等,对病原进行鉴定.采用11种猪源大肠埃希氏茵常见O型抗原血清、应用K88及F18菌毛单因子血清对分离茵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和PCR方法分析黏附素及肠毒素类型.分离鉴定的56株病原性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了33株,共覆盖了11种血清型,其中O149、O139、O8为优势血清型,共17株,占定型菌株的51.5%;茵毛单因子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和PCR测得病原性大肠杆菌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比例较高,占病原性大肠杆菌分离总数的67.92%(36/53),肠毒素中含STa、STb、STa+STb、LT和SL-2e分别占总检测菌株数的30.19%(16/53)、35.85%(19/53)、18.9%(10/53)、1.89%(1/53)和9.43%(5/53).黏附素类型主要有K88和F18两种,分别占总检测菌株数的24.53%(13/53)和28.30%(15/53).结果表明,浙江省PWD病原性大肠杆菌至少覆盖了包括优势血清型O149、O139、O8在内的11种血清型;大肠杆菌中以产肠毒素型为主,主要毒力因子包括黏附素F18及K88和肠毒素STa、STb、SLT-2e等.
水稻(Oryza sativa L.)分蘖数和株高的遗传分析   收藏
刘桂富  徐海明  杨剑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27-534.  
摘要( 1773 )     PDF(630KB)( 645 )
水稻分蘖数和株高是两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为剖解它们的遗传结构,本研究用一套来源于籼粳组合IR64×Azucena的DH群体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表型数据来源于两个生长季节,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主要由普通遗传因素和互作遗传因素控制(呈现61.7%的普通遗传率和17.2%的互作遗传率),共有19个QTLs与分蘖数有关,其中9个和6对QTLs分别具有单位点的遗传效应和2位点的互作效应,QTL1-8和QTL 1-12的上位性效应由于在春季的贡献率达21.6%,因而认为是一对主效.株高主要由普通遗传因素控制,普通遗传率为92.6%,共受到15个QTLs的影响,其中8个QTLs具有加性效应,1个QTL具有加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4对上位性QTLs具有加性与加性互作效应.QTL 1-15被认为是主效QTL,而其余的是微效QTLs.两个性状表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部分相关,然而,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东方百合鳞茎的山地膨大发育与养分积累研究   收藏
郑慧俊  夏宜平  黄春辉  柴明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35-540.  
摘要( 1477 )     PDF(620KB)( 686 )
以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子鳞茎在浙江省缙云县大洋镇海拔800 m的山地培育,全程跟踪测定其鳞茎膨大发育的形态变化与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百合种球自繁效果明显,至收获时平均鲜重达45.2 g,是栽种时的3.4倍;平均周径为15.5 cm,是栽种时的1.5倍;淀粉含量达到293mg·g-1FW,是下种时的近3倍左右,与进口球相近,品质达到了商品球的要求.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多在60%以上,鳞茎在不同生育期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变化趋势一致.百合植株的叶片数量与鳞茎周径、鲜重和百合株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基于二叉分类检索表正、反向推理的研究及应用   收藏
沈爱华  唐启义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41-545.  
摘要( 1361 )     PDF(401KB)( 960 )
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一种基本数据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病虫分类鉴定.为了能更灵活地应用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推理进行病虫分类鉴定,提出在常规推理的基础上,融入反向推理和混合推理技术,将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装入专家系统知识库,计算机可以利用它搜索分支结点以实现病虫辅助鉴定.开发研制出的病虫害辅助分类鉴定专家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多元化功能,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节水灌溉模式下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   收藏
彭世彰  李道西  缴锡云  何岩  郁进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46-550.  
摘要( 1630 )     PDF(457KB)( 1004 )
基于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和密闭静态箱技术田间原位采集甲烷气样,研究了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甲烷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控灌稻田水稻全生育期的甲烷排放主要集中在分蘖前期和中期,甲烷排放总量为24.43 g·m-2,平均排放率为7.95 mg·m-2·h-1,比淹水稻田减少了39%.但分阶段的均值显著性检验显示,在"泡田--分蘖中期"控灌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率与淹水稻田无显著性差异(0.05<P=0.87),在"分蘖后期--黄熟期"才明显低于淹水稻田(0.00=P<0.05).控灌稻田甲烷排放量在水稻全生育期月份上的分配与淹水稻田具有一致性,7月份是华东稻作区甲烷排放最多的月份,但控灌稻田甲烷排放量在各月的变幅较大.另外,控灌稻田低于饱和含水率的无水层状态能显著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且不因降雨或施入氮肥而被削弱,还可能成为吸收甲烷的汇.
基于GIS的松树萎蔫病发生格局研究   收藏
张志诚  孙江华  黄保续  张锋  欧阳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51-556.  
摘要( 1197 )     PDF(534KB)( 753 )
通过GIS对发病信息的空间定位以及发病林型几何质心的挖掘,对空间点(单元)发病属性数据建立距离矩阵,利用空间自相关性指数研究探询安徽滁州地区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扩散机制,结果表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病率从0.18%到46%不等,严重发病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明光县管店林业总厂及其相邻的鲁山林厂和老嘉山林场,发病率都在40%~46%;其次为马鞍山地区的横山林场及其附近的薛津镇.在安徽滁州地区和马鞍山地区松树萎蔫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适宜的生境条件,该地区松材线虫易感植被集聚分布的特点使松树萎蔫病持续发生和蔓延成为可能.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松树萎蔫病在该区域内发病的Moran's Ⅰ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高达74.86%(0.05水平检验),推断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316个以林型为发病单元的发病点的分布格局为高度聚集型,同时也说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生具有一定强度的传染性.
铜离子与铜镉离子复合污染对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收藏
黄峥  闵航  吕镇梅  金文明  袁海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57-562.  
摘要( 1774 )     PDF(471KB)( 1012 )
通过对Cu2+单一处理和铜镉复合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铜镉元素对土壤酶毒性的不同复合效应以及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污染不仅与单一元素污染的生物学效应不同,而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更为复杂.Cu2+单一污染对稻田土壤酶的抑制效应顺序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铜镉复合污染的抑制效应顺序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不同.脲酶和磷酸酶对铜镉污染反应敏感,其活性与Cu2+浓度和铜镉复合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铜镉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的特征;对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毒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建议综合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和预测稻田土壤铜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
千岛湖破碎化景观中灌木层植被的边缘效应   收藏
丁立仲  卢剑波  赵月琴  刘宝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63-568.  
摘要( 1390 )     PDF(439KB)( 851 )
景观破碎化经常引起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千岛湖典型破碎化景观中岛屿灌木层植物的边缘效应,在10个孤立岛屿上选取灌木层植物物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类和数量.对野外调查的物种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3.386,P=0.000<0.01,表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两种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多样性进行定性分析,在边缘样地,H=2.304、D=0.883、E=0.880;在内部样地,H=1.716、D:0.751、E=0.755.表明岛屿边缘的物种多样性在各个样地中都高于内部.而且岛屿边缘存在特有种,例如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 folia)和木莓(Rubus swinhoei Hcnce).物种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范围较大(B=[0.300,0.800]),表明植物种类对景观破碎化影响的反应比较缓慢,但这种反应在某些岛屿已经表现出来.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岛屿面积和灌木层物种无论在边缘样地还是内部样地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凤阳山红豆杉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收藏
姚小贞  丁炳扬  金孝锋  杨旭  叶立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69-575.  
摘要( 1223 )     PDF(627KB)( 1007 )
红豆杉为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计测公式和对称α法(Pianka公式)对凤阳山红豆杉群落的样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凤阳山红豆杉所在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及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凤阳山红豆杉群落大致可分成两个群落类型:福建柏-猴头杜鹃林(群落Ⅰ)和褐叶青冈-木荷-甜槠林(群落Ⅱ),其中群落Ⅰ较适合红豆杉生长与更新;红豆杉在群落Ⅰ和群落Ⅱ中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248、0.337.在所属群落类型中分别排在第10位与第7位,其在群落Ⅱ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红豆杉在群落Ⅱ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群落Ⅰ,说明红豆杉在群落Ⅱ中的潜在竞争较大.推测当资源不足时,红豆杉在群落Ⅱ中极易与其它物种发生资源竞争.总体现之,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红豆杉的保护应以生境保护和培育为主,建议将群落类型Ⅰ作为重点保护类型.
石垟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收藏
哀建国  吴谷汉  陈锦宇  钱潮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76-584.  
摘要( 1378 )     PDF(700KB)( 1080 )
本文采用Shnnow-wiener、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16种主要乔木和23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利用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测定了16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木荷、青冈栎、马银花和麂角杜鹃的Shnnow-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25、0.908、0.840、0.814和0.799、0.748、0.578、0.574,灌木层主要优势种矩形叶鼠刺、马银花、尖连蕊荼和窄基红褐柃的Shnnow-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46、0.913、0.855、0.868和0.794、0.745、0.663、0.650.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浙江省沿海地区耕地变化   收藏
丁菡  王人潮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5): 585-590.  
摘要( 1076 )     PDF(466KB)( 763 )
为了获取浙江省沿海地区1985-2001年的耕地变化情况,利用1985,1993和2001年的TM/ETM+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影像融合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并以土地利用详查图作为辅助数据,取得了85%左右的影像分类精度.对分类结果分析表明:该地区耕地面积16年共减少了264036 hm2;减少耕地主要是转变为了城市建设用地;大多数县市区在1993年到2001年耕地减少量明显高于1985年到1993年.总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耕地变化情况不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要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农业及其他部门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