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文
整期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1-124.  
摘要( 270 )     PDF(22286KB)( 196 )
生物科学与技术
王浆主蛋白作为胎牛血清替代物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收藏
钱浩诚,蒋晨旻,陈华才,沈立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1-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6.281
摘要( 589 )     PDF(1735KB)( 472 )

用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 MRJPs)部分代替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K1),比较添加不同MRJPs/FBS(M/F)比例的培养基对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结果显示:当M/F 比例为50/50 时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M/F 0/100)相比,培养48 与72 h 时的相对活细胞数分别上升了25.1%和13.6%。细胞成像仪分析表明,M/F 50/50 培养基的细胞密度最高,其细胞直径显著大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相比,M/F 50/50 培养基中的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提高了19.4%,推测MRJPs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DNA、蛋白质及酶的合成有关。拉曼光谱检测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培养基的细胞光谱图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MRJPs在促进细胞增殖的同时维持了细胞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证明,MRJPs可以部分替代FBS培养生物医药产业中应用广泛的CHO-K1细胞,降低细胞培养成本,具有产业化前景,并为蜂王浆深加工提供新的用途。

植酸酶基因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面展示   收藏
余道兵, 程学松, 王群, 史艳可, 张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10-2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5.223
摘要( 800 )     PDF(4187KB)( 465 )

为解决植酸酶在制粒过程中易变性失活的问题,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ZJUY中的植酸酶基因phyA为亲本,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对植酸酶基因的关键位点进行密码子优化、引入氢键以及二硫键Cys196-Cys446 的缺失突变;凭借无缝克隆成功将锚定片段FS和携带标签Flag 的目的片段phyA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C中;采用氯化锂转化法,将构建的8个表达载体pPICZαC-FS/phyA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整合到巴斯德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haffii)GS115 基因组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基因改良后的植酸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表面成功展示。重组菌株A31、A61和A84的植酸酶活性均可达7 000 U/g。与分泌型植酸酶相比,展示酶具有更好的高温和酸碱耐受性,其中菌株A61在90 ℃水浴处理1 h 后仍有18%的酶活,在pH 1.6~4.0范围内,残余酶活保持在80%以上。菌株A61这一特性可以克服制粒过程中(60~90 ℃)植酸酶变性失活的不足,能够较好地满足动物饲料用酶的需求。

作物栽培与生理
杂交稻不同机插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影响   收藏
蒲石林,邓飞,胡慧,钟晓媛,王丽,李武,李书先,廖爽,任万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21-3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8.071
摘要( 748 )     PDF(865KB)( 571 )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穴茎蘖数和群体茎蘖数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生育时期单穴茎蘖数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的分蘖成穗率在低穴高苗配置下最高;在不同田间配置下水稻单穴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在低穴高苗配置下具有较大的单穴叶面积和单穴干物质量;3种田间配置下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基本苗一致,单位面积穴数减少并不会影响最终有效穗的数量进而影响产量,减穴不减苗,低穴高苗也可以取得高产、稳产。

植物保护
中国长针线虫属(线虫门:矛线目)2 新记录种记述(英文)   收藏
BARSALOTE Eda Marie,田忠玲,蔡瑞杭,李晓琳,郑经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31-4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3.211
摘要( 724 )     PDF(2988KB)( 443 )

本文记述了从浙江省和湖北省落叶树根围采集的隶属于长针线虫属的中国2 新记录种——Longidorus piusL. diadecturus,通过修订的Loof & Chen(1999)多岐检索表确认,其鉴定代码分别为A56-B4-C3-D1-E1-F3-G1-H1-I1 和A4-B23-C5-D3-F2-G2-H1-I1。L. pius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为:体长中等(4.7~6.3 mm),虫体前端明显变细,唇区圆滑,与体驱间无缢缩,齿针长(130~143 μm),尾短而圆。L.diadecturus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长较短(3.2~4.6 mm),齿针长(108~120 μm),导环位置相对靠后(至唇端距离为33~38 μm),唇区宽,阴门的位置相对靠前等。系统发育研究表明:来自中国的L. pius rDNA 中ITS1 区序列与来自马其顿的模式种L. pius群体相应序列(AM743178)处于同一进化枝中,置信度达99%;L. diadecturus与来自加拿大的模式种L. diadecturus群体相应序列(AF511416)处于同一进化枝中,置信度也达99%。另外,来自中国的L. diadecturus 28S 区序列与模式种L.diadecturus的序列(AY601584)处于同一进化枝中,置信度达99%,而L. piusL. raskii(AJ549983)、Longidorus sp.FDL-2011(FR775757)属于同一分枝。L. piusL. diadecturus这2 个种在中国均系首次报道,本文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及系统发育关系的有关信息。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收藏
张贵,张园园,田永伟,赵晓军,张光,周洪友,景岚,赵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41-4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3.121
摘要( 553 )     PDF(1533KB)( 342 )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 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Bank 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 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 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 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覆盖对中小径级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收藏
李伟成,杨慧敏,高贵宾,温星,盛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49-5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3.171
摘要( 465 )     PDF(1334KB)( 342 )

以中小径级覆盖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模式试验,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讨土壤菌群变异机制及其对覆盖毛竹林退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照、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4种不同的经营方式下,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覆盖了26 门69 纲118目197属,其中酸杆菌在4类样地中占优势(30.85%~44.22%),其次是变形菌(8.23%~25.41%)、绿弯菌(2.48%~7.91%)、疣微菌(2.39%~6.82%)、AD3(1.05%~15.18%)、放线菌(3.99%~8.39%)和TM7(0.61%~6.68%)。与对照样地相比,其他3 类样地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得到提高。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3 类样地的pH值显著下降,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土壤酸化越明显。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A)表明,覆盖经营对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覆盖提高了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其表面浅层翻耕处理使土壤不受机械干扰,短时间内形成0~20 cm厚的半腐熟有机物质层,为细菌繁殖提供能源,轮休样地的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均为最高,而长期覆盖样地则均有所下降,Chao1指数甚至显著低于对照样地。本研究结果为中小径级低产毛竹定向培育和衰退毛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法的东苕溪纳污能力研究   收藏
嵇灵烨,王飞儿,俞洁,叶真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59-6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8.151
摘要( 475 )     PDF(1521KB)( 323 )

根据东苕溪流域2011—2014年水文数据,以氨氮为控制指标,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流域内4个站点对应控制断面的氨氮纳污能力,解析流域内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实测水质数据探究区域水体的实际受纳污染负荷,得到剩余纳污量。结果表明,流域纳污能力年度变化较大,高纳污能力主要集中在6—9月与3月,其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丰水期流域水体纳污能力分别是平水期的1.7倍、枯水期的2.4倍。从空间分布上看,下游区域纳污能力相对大于上游区域,特别是在枯水区,下游纳污能力是上游的4.8倍。根据污染排放现状计算剩余纳污量,结果显示:除洛舍闸站点外,其他站点剩余纳污量均表现为高流量区>丰水区>中流量区>枯水区>低流量区;洛舍闸站点受非点源污染排放影响,高流量区、丰水区反而表现出低的剩余纳污量。综上所述,利用负荷历时曲线能有效开展水体纳污能力计算与分析,可为流域水污染容量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南方红壤区楠溪江流域生态健康评估   收藏
游诗雪,李鹏,蔡景波,黄舟,邓劲松,周梦梦,胡税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67-7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5.311
摘要( 467 )     PDF(2238KB)( 302 )

选择典型南方红壤区楠溪江流域的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包含水域的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生态压力和陆域的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态压力共6 类16 项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健康评估体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估与压力分析。结果表明,楠溪江流域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仅水生生物和生态功能方面状况较差,83.3%的评估单元健康状况良好,其余状况一般且均处于流域下游。流域生态系统退化主要源于流域内城镇用地面积快速增长、畜禽养殖及无序捕捞等人为干扰,建议调整流域保护区域范围,加强对点、面源污染的管控,保护水生、河岸生物多样性。该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楠溪江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以期指导生态脆弱地带流域管理,保障该流域及下游区域水体生态健康。

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模拟与预测   收藏
李丹,梁新强,吴嘉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75-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5.222
摘要( 688 )     PDF(2716KB)( 407 )

应用土壤水文评估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分析浙江省湖州市水库型饮用水源地——老虎潭水库在2010 年1月—2015 年4月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作用模式。通过情景分析方法模拟6种管理措施下库区水文、水质安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径流量的模拟精度较高,模拟的偏差百分比(percent bias, BIAS)控制在20%以内(-17.57%~-0.63%),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大于0.75(0.79~0.85),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efficiency, NSCE)大于0.70(0.71~0.86)。总氮模拟验证结果较好(NSCE=0.39~0.58, R2=0.58~0.74, BIAS=-14.08%~7.18%),精度满足模型要求,能够反映老虎潭库区水文、水质变化规律。在对比各种假设情景的基础上,得出了最佳水质安全管理措施,认为推广科学施肥是削减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综上表明,SWAT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地区模拟径流量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该地区水文模拟和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浙江省杭州市城西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收藏
李正,张慧慧,朱红,张昊,叶辉,胡宝兰,楼莉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89-9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7.262
摘要( 536 )     PDF(1329KB)( 392 )

利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监测站2014年12月1日到2016年11月30日的监测数据,分析了6种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SO2和CO达到了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但NO2、PM2.5和PM10超标严重,平均浓度分别是二级标准的1.21、1.40 和1.04 倍。2)除O3外,其余污染物均呈冬高夏低的变化特征,而O3浓度为夏高冬低;大气氧化性Ox冬季受NO2主导,其余季节受O3主导。3)PM2.5与NO2、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次与SO2、Ox(夏季)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4)温度与O3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与其他污染物呈负相关;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量与SO2、NO2、CO、PM2.5和PM10存在负相关性,而CO受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影响较小。该研究可为杭州市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工程
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授粉机结构与参数优化   收藏
王永维,何焯亮,陈军,王俊,张羚玥,唐燕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98-10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7.191
摘要( 635 )     PDF(4802KB)( 463 )

为实现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机械化,试制了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仿真技术对直径为50、55、60、65、70 mm的授粉管气吹孔气流速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径为60 mm授粉管的气吹孔气流速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相近且变化趋势一致,沿授粉管分布均匀。对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为50、100和150 mm的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授粉机在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为9.35、11.82 和15.07 m/s时进行田间授粉,结果表明:用该授粉机授粉后杂交水稻父本侧4 行母本接收的花粉量和花粉分布均匀性均明显优于人工拉绳授粉;随着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和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的增加,4行母本接收的花粉总量增加,但当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增加至100~150 mm、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增加至11.82~15.07 m/s后,花粉量增加不明显;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较佳参数为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100~150 mm,气吹孔平均流速11.82 m/s。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收藏
张宁,张庆国,于海敬,程梦笛,董世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107-11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9.061
摘要( 770 )     PDF(3252KB)( 506 )

对小麦作物模型WOFOST(world food studies)的参数进行辨析,并利用OAT(one-at-a-time)分析方法对WOFOST模型的作物和土壤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对小麦生长模拟结果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从出苗到开花的积温(TSUM1)、根干物质分配系数(FRTB)、储存器官的同物质转换效率(CVO)、茎的同化物转换效率(CVS)、初始发展阶段因子(DVSI)、在35 ℃时叶的生命周期(SPAN)、生育期的比叶面积(SLATB)参数的相对敏感度都大于0.5,表现为强敏感性,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基于不同产量指标和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对WOFOST模型影响较大的参数基本一致,其相对敏感度差异不大。小麦叶面积指(leaf area index, LAI)的模拟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为137 d,而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为66 d,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可为WOFOST模型的应用和模型调参提供依据。

超声碱化改善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与分析   收藏
沈维政,屈腾宇,魏晓莉,穆英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1): 116-12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4.061
摘要( 500 )     PDF(911KB)( 391 )

针对玉米秸秆制作饲料在纤维结构上的缺陷,提出超声碱化处理玉米秸秆制作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方法,利用4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固比与容器内声功率密度对玉米秸秆木质素脱除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提取的影响,并以超声碱化玉米秸秆后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二次回归模型。模型揭示超声因素对各响应值影响的因子贡献率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面模型具有显著性影响。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二次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9、0.79、0.73;利用响应面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得到各超声因素的最优工作参数为超声功率99 W、超声时间20 min、液固比7.8:1、容器内声功率密度2.05 W/mL。各响应参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3%、12%、14%。本研究表明,合理匹配超声参数有利于降低玉米秸秆饲料中的木质素含量,为超声碱化装置的设计及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