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文
整期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272-396.  
摘要( 239 )     PDF(515KB)( 265 )
作物栽培和生理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及无机离子器官分布的影响   收藏
王汐妍,裘波音,刘玉姣,徐晓建,苏文,祝水金,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273-28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1.081
摘要( 591 )     PDF(760KB)( 555 )
为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棉花耐盐性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氯化钠(Na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耐盐品系:早熟长绒7号;盐敏感品系:南丹巴地大花)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及不同器官无机离子Na+、K+、Ca2+、Mg2+和Na+/K+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盐浓度下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是耐盐品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150 mmol/L NaCl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的侧根数、主根长与地下部鲜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4.3%、10.9%与21.7%。在盐胁迫下,耐盐性强的品系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NaCl胁迫加强,2个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为早熟长绒7号逐渐升高和南丹巴地大花先升高后降低。在同一NaCl浓度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不同器官中的Na+含量为根>茎和叶,地上部(茎和叶)能维持相对较高的K+、Ca2+、Mg2+含量及较低的Na+/K+:表明根系能蓄积一部分Na+,从而减轻Na+对地上部的毒害。随着盐胁迫程度加重,盐敏感品系的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系。在150和30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南丹巴地大花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0.3%和83.5%,早熟长绒7号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6%和64.7%。综上表明,在盐胁迫下,棉花耐盐品系通过调节自身根系的生长、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协调不同无机离子间的平衡,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从而减轻盐胁迫导致的离子毒害和氧化损伤。
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综合评价   收藏
李燕,林峰,李潞潞,徐海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281-2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1.211
摘要( 510 )     PDF(729KB)( 626 )
为明确品种、地点、年份因子对浙江省糯玉米产量性状和构成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率,本研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数据进行分析,从试点的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表性和稳定性等5方面对浙江省糯玉米8个区试点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研究,同时对29个糯玉米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8个试点的精确度较高,试验均有效;8个试点的生产水平有高有低,代表着不同的地点生产水平;嘉善、杭州、淳安等3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的分辨力较高;东阳、江山、淳安、杭州等4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普遍代表性,宜鉴别广泛适应性的品种;东阳、嘉善2个试点的适宜性较好,稳定性较高;品种、地点、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构成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品种“科甜糯2号”的产量和稳定性都较好。
生物科学与技术
红掌2个SOC1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收藏
马广莹,朱开元,史小华,邹清成,刘慧春,詹菁,田丹青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289-29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0.111
摘要( 513 )     PDF(5672KB)( 718 )
为了明确SOC1转录因子在红掌中的成员及作用机制,采用5'/3'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这2个SOC1 基因的完整编码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这2个基因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这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获得的2个基因核苷酸长度分别为651 bp和642 bp,命名为AaSOC1-1AaSOC1-2;2个转录因子在二级结构上均有螺旋、折叠和转角,未发现其他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与单子叶植物同类蛋白距离较近,与红掌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一致。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均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表达,但表达水平略有差异。研究认为,从红掌中克隆的2个SOC1转录因子可能定位于线粒体而非细胞核中,二者在序列组成和表达模式上既有保守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预示它们在功能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镉胁迫对秋华柳植物螯合肽含量的影响   收藏
刘媛,王妮娅,张雯,余佳,魏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298-30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8.231
摘要( 498 )     PDF(728KB)( 452 )
以秋华柳为试验对象,采用水培法,设置0 mg/L Cd2+(CK)、2 mg/L Cd2+(T1)、10 mg/L Cd2+(T2)、20 mg/L Cd2+(T3)、50 mg/L Cd2+(T4)5种镉处理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质量浓度Cd2+处理下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镉含量和各巯基肽含量的测定,研究Cd胁迫下秋华柳植物体内巯基肽的螯合解毒机制。结果表明:1)在Cd胁迫下,叶片诱导生成4种植物螯合肽(PC2、PC3、PC4和PC5),根系诱导生成2种植物螯合肽(PC2和PC3)。2)各处理组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的巯基肽总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Cd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的谷胱甘肽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在一定质量浓度的Cd2+处理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秋华柳叶片中,各处理组的PC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Cd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秋华柳根系中,各处理组的PC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组的P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各巯基肽含量与其对应的Cd积累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各处理组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的PC2为含量最高的巯基肽,且根系中PC2占的比例更大。综上表明:在Cd胁迫下,秋华柳叶片和根系中的巯基肽含量随Cd积累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强其对Cd的螯合作用,提高对Cd的耐受和解毒能力;且秋华柳细胞内的PC2对Cd的螯合作用最强,尤其是在根部。
园艺学
野生郁金香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   收藏
李岳, 吴昀, ELMONGY Mohamed, 吕学思, 任梓铭, 孙敏译, 夏宜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07-31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1.041
摘要( 623 )     PDF(11575KB)( 708 )
以野生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消毒方式、是否剥皮、赤霉素预处理质量浓度、基本培养基、培养温度对种子无菌萌发及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75%乙醇处理30 s结合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未剥去种皮的种子在4 ℃下发芽率较高,而剥去种皮后在25 ℃下发芽率较高。4 ℃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而25 ℃更适宜种子萌发和生长,结合采用600 mg/L赤霉素预处理24 h,1/2MS为基本培养基,是新疆郁金香种子无菌萌发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发芽率达96.7%,且芽生长势强。试验还发现:剥皮处理不会显著提高萌发率,但可显著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使芽生长更健壮,且约有80%以上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成球率显著高于土壤播种试验;不剥皮会导致萌发的芽细长柔弱,逐渐死亡或生长畸形,且不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本试验建立的新疆郁金香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郁金香的离体资源保存和实现我国野生郁金香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科学
不同品种大佛龙井茶的汤色与滋味属性特征   收藏
徐鹏程,范方媛,陆德彪,金晶,龚淑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17-32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9.221
摘要( 1048 )     PDF(745KB)( 560 )
通过对“浙农113”、“平阳特早茶”、“迎霜”、“龙井43”、“嘉茗1号”、“翠峰”、“白叶1号”、“鸠坑群体种”8个品种加工的大佛龙井茶进行感官属性量化描述、品质成分定量检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深入探究大佛龙井茶汤色与滋味的特征属性。结果表明,“龙井43”、“迎霜”和“嘉茗1号”的综合感官品质较优。色差分析结果表明,亮度高、黄绿度适中的大佛龙井茶汤品质较高,且杨梅素苷类和槲皮素苷类物质与大佛龙井茶汤色泽有显著相关性。在滋味属性因子中苦度及涩度与大佛龙井茶汤滋味有显著相关性,而厚度滋味的感受是对单独味觉的补充,可能会对茶汤风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大佛龙井茶的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杨梅素苷类与苦度、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黄酮苷类物质虽然在茶汤中含量较少,但表现出与大佛龙井茶汤色和滋味属性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资源与环境科学
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水产养殖违禁添加品孔雀石绿残留量测定   收藏
谢晓梅,廖敏,黄宇,叶照金,吕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29-34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0.031
摘要( 497 )     PDF(7056KB)( 650 )
基于孔雀石绿对水溶性CdTe/ZnS量子点存在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了一种用于水产养殖违禁添加孔雀石绿残留检测的新方法。在pH 8.0、0.065 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及1.60×10-4 mol/L的CdTe/ZnS量子点优化体系中,在0.019 3~1.28 mg/L范围内,孔雀石绿质量浓度与水溶性量子点CdTe/ZnS的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9,检出限为0.005 43 mg/L。该方法可成功用于淡水和海水养殖用水以及鱼肉组织中违禁添加孔雀石绿残留的测定,添加回收率为90.4%~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0.37%~1.01%。该方法对水产品和养殖用水的检测结果与液质联用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且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试验结果也均与真实样品一致:说明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法对孔雀石绿残留检测特异性较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孔雀石绿对水溶性CdTe/ZnS量子点荧光猝灭特征,发现其荧光猝灭机制是CdTe/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耐镉菌联合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   收藏
周慧芳,王京文,孙吉林,李丹,张奇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41-34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10.272
摘要( 557 )     PDF(800KB)( 653 )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耐镉菌联合超积累景天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耐镉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可活化土壤中难溶态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铁锰结合态镉的活化效果较好,而耐镉菌对残渣态镉的活化能力较好;土壤中潜在可利用态镉转化为活性态镉后可通过贝洋棒(BY棒)或栽培超积累植物来吸收;在耐镉菌与景天植物的联合修复中,伴矿景天所吸收的镉远高于凹叶景天和东南景天的联合修复效果,且修复后土壤的酶活性强,微生物数量丰富。可见,耐镉菌与伴矿景天的联合修复是一种可行的镉污染修复方法。
不同面积芦苇稻对幼蟹塘水质净化效果的初步探究   收藏
温旭,马旭洲,范伟,李星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50-35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6.111
摘要( 494 )     PDF(751KB)( 538 )
在幼蟹塘种植不同面积的芦苇稻(分别占池塘面积的10%、20%、30%)后,对池塘水体水温、溶解氧、pH值、钙镁总硬度、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叶绿素a 12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究合理的芦苇稻种植面积对幼蟹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效果,了解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稻幼蟹塘的亚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含量总体低于不种植芦苇稻的对照组,而高锰酸钾盐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二者差异不明显;在养殖中后期,种植3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叶绿素a较种植10%、20%面积芦苇稻组的池塘高,而溶解氧、钙镁总硬度、硝酸盐氮则相反;在养殖期间,种植2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叶绿素a含量总体低于10%面积幼蟹塘;此外,种植芦苇稻后幼蟹池塘水体pH值达到渔业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标准,高锰酸钾盐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标准的Ⅰ、Ⅱ、Ⅲ、Ⅳ级标准。综上表明:芦苇稻对幼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幼蟹塘套种50%水花生+20%芦苇稻的水质条件最好。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不同投喂-停喂时间对大口黑鲈摄食、生长和废物排放的影响   收藏
黄迪,任幸,吴玉波,陈建明,王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59-36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7.121
摘要( 579 )     PDF(633KB)( 678 )
在室内循环水水槽中进行8周实验以评价不同投喂-停喂时间对初始体质量为(14.4±0.3)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摄食、生长、食物利用、鱼体组成和氮、磷废物排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3个处理:一组正常投喂(S0),另外2组分别投喂3 d停喂1 d(S1)或投喂7 d停喂1 d(S2)。结果表明:随投喂-停喂时间比例的减少,鱼摄食率、体质量增加、饲料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处理组S0、S1和S2之间在氮和磷保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全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氮和磷废物排放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时,S0组最终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均显著高于S2组(P<0.05),S2组显著高于S1组(P < 0.05),投喂期间S1组和S2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低于同期S0组,但饲料系数和氮保留效率与S0组无显著差异。此外,S1和S2组在停喂后恢复投喂期间均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其机制是增加摄食。根据本实验结果,当在大口黑鲈池塘养殖中采用交替投喂和停喂策略时,合理的停喂-投喂时间应分别为13 d和1 d。
福建黄兔肌纤维性状及Myh6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收藏
穆琳,王文洲,赵博昊,胡帅帅,赵斌,陈阳,吴信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65-37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5.111
摘要( 500 )     PDF(1078KB)( 485 )
选取我国地方品种福建黄兔为研究对象,利用冰冻切片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福建黄兔背肌和腿肌的肌纤维性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在肌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Myh6基因在福建黄兔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肌纤维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6、8、10和12周龄福建黄兔的白肌纤维密度均显著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白肌纤维的面积显著高于红肌纤维,长径和短径的大小排列为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红肌纤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周龄前,背肌和腿肌中各类肌纤维长径、短径和面积增大的趋势明显,而6周龄后增大趋势逐渐变缓;Myh6基因在公母兔背部和腿部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母兔在4周龄表达量最高,公兔在6周龄表达量最高;Myh6基因的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长径和短径的变化一致。表明Myh6基因与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治疗对帕金森病猕猴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收藏
李立科,史良琴,刘衡,罗启慧,黄超,刘文涛,陈晓林,陈正礼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71-37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5.251
摘要( 471 )     PDF(733KB)( 373 )
探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猕猴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PD药物治疗判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小剂量肌肉注射建立慢性PD猕猴模型,将8只PD猕猴随机分为左旋多巴组(3只)、氯碘羟喹组(3只)和对照组(2只),连续4周分别经口给予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5 mg/kg、氯碘羟喹15 mg/kg和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观察记录并运用PD 评定量表进行行为评分;测定治疗前后PD 猕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的水平。结果发现: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左旋多巴组和氯碘羟喹组PD猕猴行为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左旋多巴组和氯碘羟喹组的SOD、GPX和GST活性和GSH含量均增加,MDA含量均降低,其中,左旋多巴组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碘羟喹组的GST活性和GSH含量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仅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左旋多巴组的SOD和GST活性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PX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氯碘羟喹组的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X活性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表明,不同药物治疗通过提高PD猕猴血液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了猕猴临床行为的恢复,从而对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工程
现代农业沟渠生态化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收藏
杨洋,郭宗楼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77-3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6.06.251
摘要( 746 )     PDF(3892KB)( 1145 )
以四川省芦山县生态沟渠工程建设项目为例,综合考虑渠道生产、生活、生态、景观等功能,从渠道的断面形式、衬砌方式、护坡样式、水生植物、生态景观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化精细灌排沟渠,介绍了生态化精细沟渠构建的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对构建的生态化沟渠的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化沟渠处理方案的最终得分为84.65,等级属于良,优于普通沟渠处理方案(最终得分为77.9,等级属于中);虽然沟渠生态化处理工程在经济性及操作管理方面与普通沟渠处理方案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处理效果和废水回收利用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沟渠生态化设计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出水回收利用率及达标率较高。说明沟渠生态化工程设计具有良好的生态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进料速率对生物质颗粒燃烧烟气排放特性的影响   收藏
杨国锋,余有芳,盛奎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 389-39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01.101
摘要( 498 )     PDF(741KB)( 466 )
为探明进料速率对生物质颗粒燃烧过程中烟气成分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以5G-20/85-0.23型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为对象,研究进料方式为进2 s停13 s、进2 s停15 s、进2 s停17 s、进2 s停19 s、进2 s停21 s(分别用2/13、2/15、2/17、2/19、2/21表示),相应的平均进料速率为6.9、6.2、5.5、5.0和4.5 kg/h时,烟气中CO、O2和NOx含量的变化,考察CO和NOx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及两者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料速率从6.9 kg/h (2/13)降低到5.0 kg/h (2/19)时,烟气中CO含量逐渐减小,在5.0 kg/h时达到最小值66 mg/Nm3;NOx含量变化与CO相似,在进料速率为5.0 kg/h (2/19)时达到最小值8.8 mg/Nm3;在进料速率为6.9 kg/h (2/13)时烟气中CO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最大;在不同进料速率下CO含量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进料周期基本吻合,而NOx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幅度较小。总体而言,平均进料速率为5.0 kg/h,即进2 s停19 s的进料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