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生物科学与技术
二苯醚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DZ-3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   收藏
冯琢, 王晟, 白娜玲, 赵宇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1-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2.191
摘要( 481 )     PDF(913KB)( 553 )
通过选择性富集从浙江上虞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2株细菌DZ-3和CZ-3。DZ-3能够以二苯醚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CZ-3不能对二苯醚进行降解,但CZ-3和DZ-3的混合培养物能极大地提高对二苯醚的降解效率。对这2株菌进行16S rDNA鉴定,分别隶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以及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无机盐降解实验表明,DZ-3在6 d内对初始质量浓度为835 mg/L的二苯醚的降解率为71%,而混合细菌以2∶3比例接种在4 d内的降解率为90%。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无机盐中金属离子对二苯醚降解效率的影响表明,Mg2+对降解的影响最大。在土壤中的降解实验表明,混合细菌在6 d内对土壤中二苯醚的降解率能够达到98%。
王浆主蛋白(MRJPs)对张氏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机制   收藏
于张颖, 谌迪, 王一然, 沈立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7-1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3.231
摘要( 620 )     PDF(6530KB)( 692 )
将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MRJPs)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用MTT法比较纯MRJPs与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不同MRJPs/FBS比例对张氏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RJPs各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MRJPs不能促进细胞增殖;完全培养基(10% FBS)中MRJPs的最佳添加量为0.5 mg/mL;MRJPs(5 mg/mL)/FBS的添加比例为60/40时混合培养基对细胞的促增殖效果与完全培养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RJPs与FBS配合使用可促使细胞S期及G0 /G1期比例增大;推测MRJPs的作用可能与促进DNA合成、前期RNA和核糖体合成有关。
菌株CHBT-1721与中国其他温泉嗜热菌的系统进化分析(英文)   收藏
方舒, 代冲, 晏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15-2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7.231
摘要( 480 )     PDF(4159KB)( 519 )
通过对从巢湖半汤温泉水中筛选到的首个嗜热菌株CHBT-1721进行初步系统进化研究,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温泉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采取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另外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到22种具有学名且首次发现于中国温泉的嗜热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6S rRNA二级结构来研究菌株CHBT-1721在另外22种嗜热菌中的系统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HBT-172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CHBT-1721与3株嗜热菌(Anoxybacillus vitaminiphilus 3nP4T, A. eryuanensis E-112T 和 A. tengchongensis T-11T)共同形成一个进化分支,且与A. vitaminiphilus 3nP4T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94%相似度)。此外,同一进化分支上菌株的16S rRNA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菌株CHBT-1721在16S rRNA二级结构的18号茎上有一个唯一的结构;菌株CHBT-1721与另外3株菌在12号与18号茎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一级结构上完全相同,但是菌株CHBT-1721与另外3株菌在12号与18号茎的16S rRNA二级结构上却不完全相同。首次揭示出菌株CHBT-1721在中国温泉嗜热菌中所处的系统分布地位;半汤温泉水与普格温泉水中的化学、生物参数有某些相似之处。
基于序列特异扩增区域标记的栗疫菌巢式PCR检测技术   收藏
麻文建, 郑磊, 张静, 刘洋,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25-3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6.261
摘要( 453 )     PDF(4903KB)( 684 )
为建立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对不同来源地的栗疫菌和其他真菌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栗疫菌的RAPD特异片段SCQ494。将特异RAPD片段SCQ494进行分离、回收,与载体pMD19-T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埃希菌进行培养,对目标片段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序列特异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引物CQ1/CQ2和巢式PCR引物CR1/CR2。利用引物CQ1/CQ2通过常规PCR对不同来源地供试栗疫菌可扩增出1条约1 420 bp的条带,对其他供试菌株DNA的PCR产物均无此条带,检测灵敏度为3 pg/μL的基因组DNA; 而以引物CQ1/CQ2为外圈引物和引物CR1/CR2为内圈引物进行的巢式PCR可从栗疫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大小约875 bp 的条带,灵敏度达到30 fg/μL,是常规PCR的1000倍。验证实验表明巢式PCR 可以从发病程度不同的栗树枝干和在自然感染的栗树枝条中检测出栗疫菌。
蜡蚧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   收藏
鹿连明, 程保平, 杜丹超, 胡秀荣, 蒲占湑, 陈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34-4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6.304
摘要( 562 )     PDF(9315KB)( 743 )
为探究蜡蚧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的遗传多样性、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素,对19个不同寄主种类和地理来源的蜡蚧菌菌株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分析,并对其ITS1-5.8S rDNA-ITS2和β-tubulin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测定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特性及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蜡蚧菌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特性及对柑橘木虱致病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未发现彼此之间及其与菌株的寄主种类和地理来源之间具有相关性。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株ZJVL-A对柑橘木虱的侵染过程发现,吸附在寄主体表的分生孢子可在接种后16 h萌发入侵,42 h后菌丝侵入血腔并在其中增殖,54 h后可引起寄主死亡,60 h后菌丝侵染并破坏寄主的内部组织器官,最后覆盖在虫体表面的菌丝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蜡蚧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机制,为开发用于柑橘木虱田间防治的生物制剂提供了依据。
辣椒胞质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收藏
吕晓菡, 方献平, 柴伟国, 马俊平, 周毅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44-5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4.242
摘要( 449 )     PDF(5782KB)( 506 )
为了解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差异,以辣椒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发育的6个不同时期的花药为材料,以石蜡切片于Leica DM1000显微镜下观察其发育过程的差异。然后利用SDS-PAGE进行花药蛋白分离,经LC-MS/MS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与绒毡层细胞的过度液泡化及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不能解体有关。另外,与辣椒保持系相比,在不育系花药蛋白中有4条差异蛋白质条带(条带1~4)表达量下调,质谱分析后共鉴定出蛋白质68个,其中不重复蛋白质64个。对质谱数据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搜索鉴定,鉴定出的蛋白质按分子功能归类,涉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最多有24个;按细胞组分归类,涉及细胞内膜组织的最多有20个。按生物学过程归类,参与代谢过程的最多有24个。这说明在四分体形成以后,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绒毡层异常膨大,四分体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从而败育。另外,这也充分说明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初步解释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细胞学上的差异表现。
组氨酸激酶基因barA在水生拉恩菌中的生防调控功能   收藏
肖凤虎,张蕾,谢镇, 郭岩彬,陈敏文, 王勇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56-6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3.122
摘要( 547 )     PDF(2752KB)( 719 )
为探究水生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HX2的生防性状表现机制,利用转座子mini-Tn5对HX2菌株进行随机突变,筛选获得1个对葡萄根癌菌K308(Agrobacterium vitis K308)拮抗活性减弱的突变体,并确定该插入位点的基因为双组分调控系统中的组氨酸激酶基因barA。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组氨酸激酶结构域HAMP(histidine kinases, adenylyl cyclases, methyl binding proteins, phosphatases)、组氨酸磷酸传递结构域HisKA(histidine kinase acceptor)、C-端催化ATP结合结构域HATPase_C(histidine associated ATPase C terminal)、磷酸接受结构域REC(receiver domain)和含组氨酸的磷酸转移结构域HPT(histidine phosphotransferase domain),是一种跨膜的杂合组氨酸激酶蛋白。通过双交换突变,获得了barA缺失突变体并构建了互补菌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barA基因缺失后,细菌HX2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提高,但细菌游动和涌动能力降低,以及对葡萄根癌病的生防效果从野生型的86.2%降低至26.7%,构建的互补菌株能够恢复突变菌株在该研究中的所有测定性状。由此推测,组氨酸激酶基因barA是细菌HX2表现生防性状的一个重要调控基因,为生防细菌HX2在植物病害防治上提供理论基础。
对影响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碳、氮源的统计学分析   收藏
杜瑞卿, 林善海, 黄思良,张征田, 覃丽萍, 黎起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64-7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2.241
摘要( 493 )     PDF(1590KB)( 438 )
为了解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不同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影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该文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分析结果显示,碳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生长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乳糖是供试3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在不同碳源中供试3菌株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氮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对菌落直径无显著影响,其中L-半胱氨酸与L-苯丙氨酸是供试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宜氮源。同时,各菌株对碳源和氮源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因此,对于适宜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和氮源的选取,多菌株主要考虑其共性碳源和氮源,单菌株则应考虑菌株的各自特性碳源和氮源。
农业科学
青萝卜与红萝卜的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收藏
张皓月, 吴益梅, 夏雪, 刘丹, 陈清, 张芬, 侯艳霞, 马杰, 汤浩茹, 孙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75-8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7.111
摘要( 647 )     PDF(1236KB)( 1183 )
以青萝卜与红萝卜为材料,研究不同食用部位(叶柄、根皮和根肉)中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原花青素、叶绿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水平。结果表明:青萝卜与红萝卜不同食用部位间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根皮和叶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根肉;青萝卜中的原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高于红萝卜,红萝卜中的维生素C、花青素和总酚含量高于青萝卜。抗氧化能力分析采用常见的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分析法,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与全部生物活性物质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ABTS仅与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提示FRAP法更适合用于萝卜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资源与环境科学
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组织内生化研究概况   收藏
杨黎, 汪海珍, 姚志远, 吴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82-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7.212
摘要( 585 )     PDF(557KB)( 562 )
人畜共患病原菌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产志贺毒素的典型菌株,人体感染后会引起出血性腹泻和肠炎,且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人畜粪肥携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病原菌可通过污灌、径流、农田施用和昆虫传播等途径进入到土壤环境中,污染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使其成为传播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媒介,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肠埃希菌O157:H7可从植物表面自身通道(如气孔、皮孔和侧根发生处等)或表面损伤(生物损伤或物理损伤等)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随宿主植物的细胞分化在植物体内繁殖,与宿主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但不形成特殊结构,也不引发植物体外观形态改变。然而,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内生化与植物体损伤程度、植物免疫系统及其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附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该文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来源、植物组织内生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为深入了解人畜共患病原菌植物内生化机制和污染风险提供参考,以便降低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危害。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与标准值分析   收藏
周启星, 滕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89-10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3.282
摘要( 614 )     PDF(1376KB)( 5044 )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由于修复要求、暴露情景等的不同,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有较大不同,导致确立的标准值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方法研究,并对其标准值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先导作用。本文首先结合筛选值的初始功能,简要阐述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和标准的内涵及其功能;接着概述了国外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和国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国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对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上的借鉴;然后,结合基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安全和地下水保护的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举例分析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推导方法的一些区别,并且以国外镉(Cd)和苯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为例,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值的定性关系。最后,简要归纳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方法和修复标准值的差异,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围封条件下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收藏
李学斌,陈林,樊瑞霞,吴秀玲,谢应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101-11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3.121
摘要( 550 )     PDF(3111KB)( 549 )
采用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围封条件下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沙芦草群落、甘草群落、赖草群落和沙蒿群落)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被群落围封内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围封外,枯落物的蓄积增加了土壤的持水量,但枯落物的分解短期内对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及持水性能影响较小;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由于积累了大量腐殖酸导致了pH值降低,且土壤的pH值也呈降低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与枯落物pH值呈现一定的拟合效果;枯落物输入短期内对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有正效应。荒漠草原枯落物蓄积与分解能有效改善土壤中的水分运移与空间分布,并为土壤注入更多的有机质和养分元素,从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退耕还草”“封栏封育”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地实施对荒漠草原植被与土壤的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选择吸附性活性炭颗粒的制备及性能   收藏
舒羚, 安毅, 王晓晗, 秦卫普, 杨琳, 刘向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1): 111-11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4.07.281
摘要( 340 )     PDF(3412KB)( 815 )
根据非溶剂致相分离的原理,使用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CA)/丙酮/水3组分溶液于活性炭颗粒表面被覆多孔CA膜,并对改性后活性炭颗粒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孔CA改性活性炭颗粒对气化状态和气溶胶状态的芘、肉桂腈、苯酚等有害物质的吸附量均高于活性炭原样,而对苯甲酸、麝香草酚等香味成分的吸附量均低于活性炭原样,表现出较好的选择吸附性。其中,对气化状态苯酚的吸附量相对于活性炭原样提高了17%,对苯甲酸的吸附量降低了60%;而对气溶胶状态苯酚的吸附量相对于活性炭原样提高了78%,对麝香草酚的吸附量降低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