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服务
期刊出版面对变革发展 by张月红


4月10日上午,浙大学术期刊旗下学术服务品牌PIE系列正式开播。本次直播由学术期刊界资深出版人张月红老师围绕“期刊出版面对变革发展”主题,分享了疫情期间宅家所读书目文献的最新思考,内容涉及到国内外学术期刊多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试为大家摘录一些精华内容。

01 Making "Nature": The History of a Scientific Journal点评

此书贵在诠译了传播科学对“期刊人”并非易事,他不仅需要特殊的“技能”,还要有很强的“意识”、“责任感”和 “热情”,尤其需要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允许“谁”发布科学知识? 所以,从这本书看到了一幅“印刷传播如何影响科学共同体”的生动画卷,及每位总编给《自然》留下的烙印——他们是如何把《自然》铸造成持着鲜明个性的世界卓越期刊。

02 The Next 100 Years of Science 点评

《科学》一百周年专辑最精华之处不仅回顾历史,更是点评了社会行为学、数、理、化及各个学科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对科学家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对未来的学术出版更是一种期盼。当然在前言处,主编也不忘高亮《科学》的影响力,如当年发文单篇引用平均5.9,全年总引近6万。 

03 Gaming the Metrics : Misconduct and Manipulation in Academic Research点评

“Publish or Perish”和“Impact or Perish ”,Gameing the Metrics(《游戏指标》)一书第一次提出了“Impact or Perish”(无影响即消亡)的惊人骇语,即尖锐指出“Publish or Perish”和“Impact or Perish”是当前学术不端FFP与官僚追求指标的合并作用所致的现象,值得深思!另外,该书某一章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解决此类指标游戏的根本方法是停止以传统的期刊文章形式去发表科学研究,要开发新方法传播科研成果与评价研究创新力”。期刊人怎么看这个论点?

04 Hong Kong Principles“科研人员评估之香港准则:维护科研诚信”点评

解读“香港准则”,认为该准则主要聚焦科研人员业绩评估时计量的实际贡献,包括审稿与编委等科学行为,细化了诚信细节。

05“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点评

文章谈到了一流期刊的内涵特征、机遇和挑战以及精准发力系统施策。在统筹长短目标、期刊各类、中英文、内外合璧、各个机构的基础上,从吸纳创新资源能力、专业化能力、转型能力、国际出版市场竞争力、全球科技治理能力五大方面发力。张月红老师提出,要深思文中点到的“中国跳过信用卡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的马云模式,试问同行,我们科技期刊怎么跳?

06 Guest Post –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he New Chinese Policy点评

该文谈到了来自国外出版商的分析与忧虑,在中国相关部委的新政影响下,出版商可能会在几个月内看到来自中国投稿量的下降。分析了来自中国paper损失可能发生的轻度或激进的影响。

07 Global Research Report — The Value of Bibliometric Databases:Data-intensive Studies Beyond Search and Discovery点评

ISI2020年的研究报告从大量数据中,挖掘了很有意义的关于学科发展及内在关系的重要信息。如Web of Science现共有254个基于期刊的学科分类库,但在本报告讨论的51,120(1999-2019)篇研究与综述文献中,超过一半的论文仅集中出现在27个学科内。WoS以研究论文与综述的引用文献来分析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对我们创办新刊与学科办刊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与思路,同时对传统期刊的聚焦主题内容也有启发。

08 Mapp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Published Research Industry and Innovation点评

该文举例并分析了专利与期刊文献的引用关系,启发传统期刊如何利用专利领域开辟新栏目来快速报道技术创新的内容。

09 Journal Brands and Impact Measures点评

带领大家观摩“Research to Reader Conference2020”会议中一场关于“The venue of its publication tells us nothing useful about the quality of a paper”(出版物的发表地点不能告诉我们论文质量高低)的劲爆辩论。正反双方通过案例论证后达成共识:论文质量是对期刊有效性、道德标准、时事性、完整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的综合期望。论文结果可靠,方法可重复,统计有效,方是期刊良性循环的动力。

10 Impact Factor Impacts on Early-career Scientist Careers点评

讲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主编梅的这篇文章,梅以自己科研生涯早期的故事来说明,使用IF这种简单方法评价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是欠公允的。PNAS的主旨是服务于科研社区,给早期入职的科研人员投注生命力和生产力,如,为他们早期阶段新的想法开辟栏目,并等待其需多年实现完整性细节的科学成果。这无疑对国内期刊有很多启迪,编辑在录用稿件时本着初心,锻炼自己独立的科研判断力。

11 Do Preprints Improve with Peer Review? A little, One Study Suggests点评

借此分析了快速出版方式(预印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而引起的争辩,并介绍了期刊同行评审与预印出版对质量利与弊的讨论。例如在疫情期间,《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浙大新刊《废物处置与可持续能源》(英文版)等期刊把握时机,快速发布相关运动免疫,疫情垃圾处理的文章。同时也展示了《中华医学杂志》搭建的“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其与世界权威出版机构一同被世卫组织列为权威学术平台,彰显了中国期刊的话语权。

此外,张月红老师还分享了办刊主线、副线和快线思路的独到见解,重视各学科创新研究文章与综述,兼顾吸引同行了解新闻与人物,以及时刻保持社会时政的敏感度。          

传播科学的刊物是有生命和个性的,处在变革时代的期刊同行要快理解,慢判断,敢践行!

近2个小时的直播全程干货满满,获得了1000多人次的观看,令参与同行获益匪浅。



  

发布日期:2020-04-13 浏览: 1267